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档案
姓名:李恺悦
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
爱好:广播影视配音、影视表演、跑步、踢足球、打乒乓球、打台球、轮滑等
经历:2006年12月,参加温家宝总理出席观看的“援助艾滋病儿童”公益晚会小品《黎明》的演出;2007年3月,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邀请,参加在南非。召开的“世界少年儿童媒体峰会”;2007年10月,随中央电视台小记者团采访了党的十七大。现为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新闻袋袋裤》栏目小主持人、小记者,全国“百佳小记者”。
十七大开幕当天,在人民大会堂前众多忙碌的身影中,有一个手拿话筒的小记者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12岁的小记者李恺悦。
“曹爷爷,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您,您手里拿的梯子是干什么用的?”小记者的“另类”开场白把风凰卫视老记者曹景行逗乐了。曹景行停下脚步耐心讲解:“这个梯子是拍镜头的,人多的时候要爬得高一点才能拍到。”
“那您在这次大会上最关注什么问题呢?”曹景行拿出“时事开讲”的派头说:“一是关注十七大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什么方向:二是关注未来的人事班子。”“那您都关注我们儿童教育的哪些问题呢?”曹景行认真回答:“中国的教育应该给小朋友一个宽松的环境,宽松的环境才能出人才。”一老一少,一庄一谐,一问一答,成了大会堂前的一道风景,吸引了众多摄影记者的“长枪短炮”。其实,李恺悦多才多艺,他不仅担任央视小记者,还做过小演员、小配音。
小演员李恺悦
李恺悦出生于1995年8月11日,4岁时在儿童影视学校学习表演、声乐和舞蹈。从小,李恺悦的接受能力就特别强,只要老师教过一遍他就能完整地模仿下来。2003年6月,英达正在筹划拍一部120集的电视连续剧《带着孩子结婚》,人小鬼大的李恺悦一眼就被英达看中。于是,李恺悦摇身一变就成了剧中的小主角田亮。这是李恺悦第一次拍戏,可就是这个第一次,让李恺悦与影视结下了不解情缘。
有了第一次“触电”,李恺悦的戏越来越多。接着,他应邀参加了《售楼处的故事》、《旅行社的故事》、《五环人家》等电视剧的拍摄。虽然在剧中“露脸”的镜头不是很多,可这对于一个小孩子而言已经是莫大的荣誉了。当年,李恺悦正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小学读书,拍戏让他成了校园里的小明星,只要一提李恺悦,同学们没有不知道的。
2005年是李恺悦最忙碌的一年。这一年,他先后出演了《滇池上的月亮》、《生态启示录》、《伴你一生》等10多部影视剧,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拍戏占用了一些学习时间,可李恺悦却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每次外出拍戏,他必带的东西就是书包。一边拍戏,一边学习,李恺悦享受着双重的快乐。每次重大考试,他的成绩总能排在班里前几名,这让老师有些费解,经过家访,老师才知道李恺悦是在“偷着学”,而且非常用功。
拍戏给李恺悦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他说:“我在拍戏的同时也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真是一举多得。平时,我做事经常马虎,有时在对词时也会表现出来,导演就批评指正,我也因此改掉好多坏毛病。最能给我信心,让我得意的是拍戏顺利时,大家称我‘小老艺人’了。”
小配间李恺悦
2003年6月,李恺悦与著名演员张国立、徐帆为获得当年“奥斯卡奖”的《海底总动员》中文版中的小丑鱼尼莫配音。这是李恺悦第一次接触配音,而且与美国迪士尼国际配音中国(公司)艺术总监张云明合作。对于李恺悦来说,这是他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在参加《海底总动员》配音之前,李恺悦就非常崇拜张云明导演,因为他配音导演的动画片《花木兰》、《狮子王Ⅱ》等都是李恺悦最喜欢看的,还有《终结者3》、《加勒比海盗》、《亚瑟王》、《国家宝藏》等故事大片,李恺悦也看了很多遍。李恺悦说:“其实,我也没有想到自己能与张导演合作,也许是我以前比较喜欢看动画片吧,看多了,对里面的人物性格特点比较了解,他们想说什么,怎么说,语气怎样的,我都能猜出来。”
正式配音前,张云明导演先给李恺悦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培训,“毕竟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要对全国的小朋友负责。”张云明导演给李恺悦介绍了配音工作的主要程序:第一步是要翻译剧本,然后根据人物口型调整翻译语句的长短:第二步是演员对口型,实录台词;第三步是在电脑上加工调整、修剪,达到声音与口型的完全吻合;第四步是按比例将音乐与台词进行混录,加上字幕;最后是进行拷贝。这些步骤看似简单,可做起来并不容易,初来乍到的李恺悦总是进不了状态。影片中的小丑鱼尼莫是个活泼好动、聪明机灵的形象,它经常会咯咯笑个不停,可是受剧情和环境等外在条件的制约,不同场景的笑需要不同的表现方式。有时,李恺悦配笑声很不理想,张云明导演就让他反复练习。李恺悦十分珍惜这次机会,为了练好小丑鱼尼莫的笑声,就连吃饭时他还会怪模怪样地笑个不停,这让周围的叔叔阿姨都很感动。经过不懈的努力,李恺悦很快进入角色,最终顺利地完成了这次任务。
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随着人气的增加,找李恺悦配音的导演越来越多。几年来,李恺悦参加了《X档案》(为凯文配音)、《大清官》(为少年刘墉配音)、《飞天魔床》(为保罗配音)、《爱在烽火中蔓延》(为迪特配音)、《宝葫芦的秘密》(为杨栓配音)等多部影片的配音工作,并逐渐走向成熟。
小记者李恺悦
2006年10月的一天,经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主持人杜悦姐姐推荐,李恺悦参加了“2006孩子的选择——欢乐盛典”特别节目的录制。当得知被安排采访明星时,李恺悦兴奋地跳了起来:“太好了,我终于可以面对面与自己的偶像亲密接触了。”
在晚会正式演出的晚上,李恺悦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来到了天桥剧场。刚到的时候,主持人就偷偷告诉他:“今天有一个特别的活动,就是做一个把绿油漆泼在明星身上的游戏。”“啊?天哪!那多脏啊!”主持人神秘地一笑,说:“等一会儿你就知道了!”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李恺悦对林依轮、沙宝亮、刘亦菲等人一一进行了采访,可是,面对众多喜欢的明星,李恺悦又有些犯难了,“我可不忍心把绿油漆泼到他们身上啊!”
采访结束后,突然听到有人说“好戏就要到来了”,李恺悦赶紧站到舞台边上。在苏有朋唱完一首款款情深的《同桌的你》后,他看到董浩叔叔和林依轮在窃窃私语。不一会,一个庞大的黑影从天而降,原来是绿油漆,随后李恺悦和董浩叔叔、鞠萍姐姐等人冲上前去,彼此互相泼绿油漆,舞台上“乱”成一片,欢声笑语也充满了节目录制现场。走下舞台,李恺悦关心地问“绿色落汤鸡”苏有朋:“被浇是什么感觉?”“特别开心,好想抱你一下。”说着苏有朋就把李恺悦抱住了,李恺悦无法躲避,也被弄了一身绿油漆。
2007年3月24日至29日,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邀请,李恺悦参加了在南非举办的第五届儿童媒体论坛峰会。这是他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新闻袋袋裤》栏目小主持人的身份第一次参加国际会议,而且也是他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出国。
3月25日会议正式开始,议题是《如何通过儿童媒体建立和平与民主》。在研讨会上,李恺悦与其他各国的小代表们就广播、电视、数码技术、动画、音乐和博客方面展开广泛的交流,现场气氛异常活跃。“我有幸接触到这么全方位的媒体形式,真是开阔了眼界,扩大了视野。我学到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李恺悦兴奋地说,“小代表们都非常友好,我们聊得也很开心,完全没有隔膜,唯一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我的英语口语太差了,有时候说了两三遍对方也听不明白。呵呵,我得抓紧时间猛补一下英语了。”
会间休息时,德国RADIOJOJO(著名儿童广播电台)的记者采访了李恺悦。当记者询问中国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情况时,李恺悦激动地告诉他:“少儿频道是针对中国少年儿童开设的专门播出儿童节目的频道,是小朋友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德国记者一边听一边点头微笑,并邀请李恺悦给他唱首中国歌曲。从小接受过声乐训练的李恺悦一点也不含糊,他满怀激情地唱起了国歌。“演唱时,我非常自豪,我是一名中国人,当然要唱中国的国歌。我也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能日益富强起来。”
在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之际,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首次组织小记者团采访十七大,这在党的新闻史乃至党的历史上都是第一次。作为小记者,李恺悦也有幸参加了这次采访报道。“我采访的第一个对象是林秀贞奶奶,她几十年如一日地精心照顾了许多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我记得,我第一次听到她的故事时就特别感动,这一次能与林奶奶见面,我再一次受到震撼。”
这次意义深远的采访让李恺悦终身难忘。李恺悦说:“能在人民大会堂采访十七大,是我一生的荣耀。我希望通过我的报道,能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党的最新教育政策和中小学教育的最新动态。”
姓名:李恺悦
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
爱好:广播影视配音、影视表演、跑步、踢足球、打乒乓球、打台球、轮滑等
经历:2006年12月,参加温家宝总理出席观看的“援助艾滋病儿童”公益晚会小品《黎明》的演出;2007年3月,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邀请,参加在南非。召开的“世界少年儿童媒体峰会”;2007年10月,随中央电视台小记者团采访了党的十七大。现为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新闻袋袋裤》栏目小主持人、小记者,全国“百佳小记者”。
十七大开幕当天,在人民大会堂前众多忙碌的身影中,有一个手拿话筒的小记者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12岁的小记者李恺悦。
“曹爷爷,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您,您手里拿的梯子是干什么用的?”小记者的“另类”开场白把风凰卫视老记者曹景行逗乐了。曹景行停下脚步耐心讲解:“这个梯子是拍镜头的,人多的时候要爬得高一点才能拍到。”
“那您在这次大会上最关注什么问题呢?”曹景行拿出“时事开讲”的派头说:“一是关注十七大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什么方向:二是关注未来的人事班子。”“那您都关注我们儿童教育的哪些问题呢?”曹景行认真回答:“中国的教育应该给小朋友一个宽松的环境,宽松的环境才能出人才。”一老一少,一庄一谐,一问一答,成了大会堂前的一道风景,吸引了众多摄影记者的“长枪短炮”。其实,李恺悦多才多艺,他不仅担任央视小记者,还做过小演员、小配音。
小演员李恺悦
李恺悦出生于1995年8月11日,4岁时在儿童影视学校学习表演、声乐和舞蹈。从小,李恺悦的接受能力就特别强,只要老师教过一遍他就能完整地模仿下来。2003年6月,英达正在筹划拍一部120集的电视连续剧《带着孩子结婚》,人小鬼大的李恺悦一眼就被英达看中。于是,李恺悦摇身一变就成了剧中的小主角田亮。这是李恺悦第一次拍戏,可就是这个第一次,让李恺悦与影视结下了不解情缘。
有了第一次“触电”,李恺悦的戏越来越多。接着,他应邀参加了《售楼处的故事》、《旅行社的故事》、《五环人家》等电视剧的拍摄。虽然在剧中“露脸”的镜头不是很多,可这对于一个小孩子而言已经是莫大的荣誉了。当年,李恺悦正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小学读书,拍戏让他成了校园里的小明星,只要一提李恺悦,同学们没有不知道的。
2005年是李恺悦最忙碌的一年。这一年,他先后出演了《滇池上的月亮》、《生态启示录》、《伴你一生》等10多部影视剧,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拍戏占用了一些学习时间,可李恺悦却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每次外出拍戏,他必带的东西就是书包。一边拍戏,一边学习,李恺悦享受着双重的快乐。每次重大考试,他的成绩总能排在班里前几名,这让老师有些费解,经过家访,老师才知道李恺悦是在“偷着学”,而且非常用功。
拍戏给李恺悦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他说:“我在拍戏的同时也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真是一举多得。平时,我做事经常马虎,有时在对词时也会表现出来,导演就批评指正,我也因此改掉好多坏毛病。最能给我信心,让我得意的是拍戏顺利时,大家称我‘小老艺人’了。”
小配间李恺悦
2003年6月,李恺悦与著名演员张国立、徐帆为获得当年“奥斯卡奖”的《海底总动员》中文版中的小丑鱼尼莫配音。这是李恺悦第一次接触配音,而且与美国迪士尼国际配音中国(公司)艺术总监张云明合作。对于李恺悦来说,这是他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在参加《海底总动员》配音之前,李恺悦就非常崇拜张云明导演,因为他配音导演的动画片《花木兰》、《狮子王Ⅱ》等都是李恺悦最喜欢看的,还有《终结者3》、《加勒比海盗》、《亚瑟王》、《国家宝藏》等故事大片,李恺悦也看了很多遍。李恺悦说:“其实,我也没有想到自己能与张导演合作,也许是我以前比较喜欢看动画片吧,看多了,对里面的人物性格特点比较了解,他们想说什么,怎么说,语气怎样的,我都能猜出来。”
正式配音前,张云明导演先给李恺悦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培训,“毕竟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要对全国的小朋友负责。”张云明导演给李恺悦介绍了配音工作的主要程序:第一步是要翻译剧本,然后根据人物口型调整翻译语句的长短:第二步是演员对口型,实录台词;第三步是在电脑上加工调整、修剪,达到声音与口型的完全吻合;第四步是按比例将音乐与台词进行混录,加上字幕;最后是进行拷贝。这些步骤看似简单,可做起来并不容易,初来乍到的李恺悦总是进不了状态。影片中的小丑鱼尼莫是个活泼好动、聪明机灵的形象,它经常会咯咯笑个不停,可是受剧情和环境等外在条件的制约,不同场景的笑需要不同的表现方式。有时,李恺悦配笑声很不理想,张云明导演就让他反复练习。李恺悦十分珍惜这次机会,为了练好小丑鱼尼莫的笑声,就连吃饭时他还会怪模怪样地笑个不停,这让周围的叔叔阿姨都很感动。经过不懈的努力,李恺悦很快进入角色,最终顺利地完成了这次任务。
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随着人气的增加,找李恺悦配音的导演越来越多。几年来,李恺悦参加了《X档案》(为凯文配音)、《大清官》(为少年刘墉配音)、《飞天魔床》(为保罗配音)、《爱在烽火中蔓延》(为迪特配音)、《宝葫芦的秘密》(为杨栓配音)等多部影片的配音工作,并逐渐走向成熟。
小记者李恺悦
2006年10月的一天,经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主持人杜悦姐姐推荐,李恺悦参加了“2006孩子的选择——欢乐盛典”特别节目的录制。当得知被安排采访明星时,李恺悦兴奋地跳了起来:“太好了,我终于可以面对面与自己的偶像亲密接触了。”
在晚会正式演出的晚上,李恺悦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来到了天桥剧场。刚到的时候,主持人就偷偷告诉他:“今天有一个特别的活动,就是做一个把绿油漆泼在明星身上的游戏。”“啊?天哪!那多脏啊!”主持人神秘地一笑,说:“等一会儿你就知道了!”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李恺悦对林依轮、沙宝亮、刘亦菲等人一一进行了采访,可是,面对众多喜欢的明星,李恺悦又有些犯难了,“我可不忍心把绿油漆泼到他们身上啊!”
采访结束后,突然听到有人说“好戏就要到来了”,李恺悦赶紧站到舞台边上。在苏有朋唱完一首款款情深的《同桌的你》后,他看到董浩叔叔和林依轮在窃窃私语。不一会,一个庞大的黑影从天而降,原来是绿油漆,随后李恺悦和董浩叔叔、鞠萍姐姐等人冲上前去,彼此互相泼绿油漆,舞台上“乱”成一片,欢声笑语也充满了节目录制现场。走下舞台,李恺悦关心地问“绿色落汤鸡”苏有朋:“被浇是什么感觉?”“特别开心,好想抱你一下。”说着苏有朋就把李恺悦抱住了,李恺悦无法躲避,也被弄了一身绿油漆。
2007年3月24日至29日,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邀请,李恺悦参加了在南非举办的第五届儿童媒体论坛峰会。这是他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新闻袋袋裤》栏目小主持人的身份第一次参加国际会议,而且也是他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出国。
3月25日会议正式开始,议题是《如何通过儿童媒体建立和平与民主》。在研讨会上,李恺悦与其他各国的小代表们就广播、电视、数码技术、动画、音乐和博客方面展开广泛的交流,现场气氛异常活跃。“我有幸接触到这么全方位的媒体形式,真是开阔了眼界,扩大了视野。我学到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李恺悦兴奋地说,“小代表们都非常友好,我们聊得也很开心,完全没有隔膜,唯一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我的英语口语太差了,有时候说了两三遍对方也听不明白。呵呵,我得抓紧时间猛补一下英语了。”
会间休息时,德国RADIOJOJO(著名儿童广播电台)的记者采访了李恺悦。当记者询问中国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情况时,李恺悦激动地告诉他:“少儿频道是针对中国少年儿童开设的专门播出儿童节目的频道,是小朋友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德国记者一边听一边点头微笑,并邀请李恺悦给他唱首中国歌曲。从小接受过声乐训练的李恺悦一点也不含糊,他满怀激情地唱起了国歌。“演唱时,我非常自豪,我是一名中国人,当然要唱中国的国歌。我也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能日益富强起来。”
在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之际,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首次组织小记者团采访十七大,这在党的新闻史乃至党的历史上都是第一次。作为小记者,李恺悦也有幸参加了这次采访报道。“我采访的第一个对象是林秀贞奶奶,她几十年如一日地精心照顾了许多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我记得,我第一次听到她的故事时就特别感动,这一次能与林奶奶见面,我再一次受到震撼。”
这次意义深远的采访让李恺悦终身难忘。李恺悦说:“能在人民大会堂采访十七大,是我一生的荣耀。我希望通过我的报道,能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党的最新教育政策和中小学教育的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