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熊的文化诉求

来源 :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musi1314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熊是那种特别看重文化生命价值的艺术家,这一以贯之地倾注于F他生命的行走之中,尽管生命表现的样态是丰富的、他的翰墨生活,他的散文写作,他浅吟低唱的诗词,他沤心沥血精研致思的大著《篆刻十讲》,他集数十年之功培植的终南印社艺术群体,以及他对当下的关注和所体现出来的智识,等等。这些看起来零星的生命段落,其精神血脉都源自丁同一个母体——对中国文化的向往与诉求,这便构造了赵熊“这一个”文化符码,即使置诸于时代,同样成就一段华彩的乐章,值得喝采。
  长安是周秦汉唐的文化首善区。生于斯,长于斯的赵熊,本然地享受着历史的浸润与恩泽。这是建构他学术个性的客观基础,但一如生活在碑林的书者未必是真的书家一样,如何使文化资源在个体生命中生效,这里存在着一个“文化自觉”的认知问题。赵熊是一个智者,他的善思为他搭建J---条通往历史文化深处的心灵通道。他在《面墙独自》巾如此说:“篆书目秦以下,一统之势不再,后世书家-秦篆以降留心甚少。唯吴之《天发神谶碑》颇受注目,是碑虽改秦汉宗庙之风,仍囿于一家格调,难觅古法精髓。实则篆书入汉后,随物变迁,生机勃发。或如灯铭印玺之严伤,或如碑额瓦文之流动,其文或刊或铸,气象纷呈,与汉代艺文之庞博宏大并行不悖,内中精神海阔天空。余治印三十余春,虽遵崇汉法,近岁始悟汉篆之妙,尝于斗室中玩味自娱,东鳞西爪或获心得。”这则“独白”,实是先生心灵选择的写照。艺术观念的不同,实质上既是一种规避,又是一种遴选,决定着一个艺术家行进的方向。艺术的疆域含无边际,永远有尚待开发的区域。尽管前人的车马辙印已踩踏出条条道路,但仍有人迹罕至的地方,也总有人因了学识、悟性等诸般机缘而踏入一块未及之地。在汉篆这块田野里,赵熊知道,如果在往者影子下规行矩步,那将意味着与真正的独特性相隔绝。而他的这次踩踏,实则是生命投入的脚踏实地的践行。他的篆书和篆刻实践,不是非人间的冥想,不是纯理性的思辨,而是诉诸直觉的体验和浸润情感的吟昧,精致、精微、精妙的刀笔语言,给艺术以富含诗意的阐释。
  概而言之,在赵熊先生身上,一种文化精神灌育着他的诗思血液,而诗美的经验又融凝为他的文化精神。我乐意将他的艺术人牛门因于诗思诗意的流灌,而这种诗意文心一旦成全为理性文化精神进入心域,成为自觉的不可轻易撼动的内在律令,我只相信,这必是一个艺术家安顿生命的最佳方式。假如这种自觉成为一个时代人文知识者的集合,那将发生引领这一个时代的乐音。只是,这一切当在现代意识的观照下才具有特别的意义。
其他文献
他像头狮子,随时都可以腾跃而起,力拔千钧,有摧枯拉朽之气势!  他有时又静若处子,一言不发,一卷纸烟神游六合,忧郁神秘。  络腮大胡子、齐肩卷发、身材魁梧、豪爽伟岸的漳州人沈惠文绝对是“异类”。在庸凡小气之人眼中,其艺术博纳奇崛的品质绝对是一座雄山,只可望其项背而难以企及。  这位有着坎坷而传奇的艺术经历的艺坛才俊,是当代中国最有代表性的著名书画家,是个大手笔的人!  和沈惠文论艺、悠游、谈国是都
期刊
徐志敏 1961年生于南京,江苏丹阳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副教授、镇江画院专职画师。作品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中国美协第十六次新人新作展,中国美协首届、第六届西部大地情中国画展并获优秀作品奖,文化部首届、第八届、第十二届全国“群星奖”美展并获优秀奖,加拿大国际水墨画“枫叶奖”创作展优秀作品奖,文化部北京国际扇面书画艺术大展
期刊
上:时代之美与五代宋初山水的品评标准  五代宋初是中国山水画的成熟期,出现了荆、关、董、巨、李、范等一大批里程碑式的人物,无一不是百代标程的典范。提到中国山水画,很多史论家会自然地提及南北分野。唐人山水尚处于探索阶段,体貌多变,因此,稳定成熟的南北分野实际上正形成于五代宋初。已基本达成共识的观点是,北方山水画派以荆浩、关仝、李成、范宽为代表,审美趣味具阳刚之气;南方山水画派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审美
期刊
蒋瑾琦 江苏江阴人,号泼天斋主,1964年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澳门印社社员、日本墨乐印社理事,南京印社学术委员,西沈印社社长。作品曾入选第六、七、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第七、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一、二、五届(全国奖)楹联书法展,第三、四届全国刻字艺术展,全国首届扇面书法展,全国第四、五、六届(全国奖)篆刻艺术展,全国第一、五届(全国奖)书法研讨会,中国书法
期刊
李茀莘 原名李福星,福建惠安人,196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得到潘天寿、陆俨少、李振坚、周昌谷、方增先等一代名师的亲授。现为集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国东方艺术家协会顾问。先后获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曾宪梓优秀教师奖” “陈嘉庚教育成果奖”。作品入选六届、七届、八届全国美展和全国百年中国画展。1988年和夫人庄月君创作的《海这
期刊
杨子勋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黑龙江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艺术设计协会副会长,佳木斯市美术家协会主席。2002年至今任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14年作品《五月阳光之一》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种),2014年作品《在路上》入选第十二届全国
期刊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传统手工艺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国际上机制工艺品的激烈竞争,国内苛捐杂税的盘剥,加上自身资本少,规模小,技术落后等,发展异常缓慢。但在某些部门由于技艺的创新,行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如漆器工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有一个非常概念化的认识,认为清末中国的工艺包括漆器走向衰落,不足一提,其实这种看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缺乏深入研究、笼统而无知的看法。  清末的漆器因为失
期刊
刘一闻上海书协常务理事兼篆刻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篆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理事,中国篆刻艺术院任研究员,中国书法艺术院任研究员。2005年在山东临沂王羲之故居建立“刘一闻艺术馆”。2015年获第五届全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作品入展:1982年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1984年全国首届篆刻评选并获奖,1986年西泠印社首届篆刻评展并获奖,1989年全国第四届书法展并获奖,1991年
期刊
如果说,当今不少书家给我们以丽日秀月、百里平川、时花美女;或者典谟诰训、鄙俚街谈、伪劣古董;乃至活字印刷、左道画符、牛鬼蛇神……那么,宋季丁先生缔造了别一种艺术世界。这里重岩峭壁,幽壑流泉,古松危石,奇花异草;时而赤虬磅礴、崩云涌雪,时而霜鹤长唳,洞箫低咽……  我们的艺坛往往拜倒于“名家”足下。其实,宋季丁先生称不上“名家”。他生前炫目的桂冠一无所有。似乎有一两次入选省级展览,某次入选一家晚报副
期刊
2001年腊月,赵熊分得了西安文化广厦的一套新居室。这一年是壬午,赵熊53岁,年过半百。不管怎样,对面墙斋里的赵熊来说,这也算乔迁之喜吧。2002年年初,赵熊开始装修。4月,春和景明,赵熊开始在新居的工作室中写字治印。工作室自然不会宽敞阔绰,可是他的心态已经变了,他没有劳烦他的先生陈泽秦夫子,他给这斗室自题日:“风过耳堂。”可是心里似乎不能平静,于是刻了10余种自用印来舒缓他的心潮。在“风过耳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