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w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资源,一部分是不可再生的,比如矿产资源;另一部分虽然可以再生,比如粮食、水果、蔬菜等,但它们的增长要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因此,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生产、生活资料和舒适的生活、休闲空间,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只能是一定的。
  和谐是人类数千年历史智慧的结晶和理想境界的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人们应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创造出一个和谐、诗意的人居环境。人类需求的增长必须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相适应,人类的生产和消费必须以最小的环境和资源代价来进行。在维护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应当通过维护自然界的平衡,以保证人类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与和谐共处。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改造自然、影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人定胜天”的思想日益增强,把自然界逐步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肆无忌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同时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无底的垃圾箱,毫无顾忌地向其中排放废水、废渣、废气。人类不顾一切地破坏地球、破坏自然,使她遍体鳞伤: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大量的水被污染,大量的野生动物被捕杀……每天有55000公顷森林从地球上消失、15000万吨工业烟尘滞留在大气中、排放2-3立方公里工业废水、100多种生物灭绝、1400万公顷土地被沙漠吞噬……大家看看,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
  近年来,大自然已经给了我们很多的警告:印度洋大海啸,美国、缅甸的大飓风,伊朗大地震,欧洲寒流、洪水……
  在永远逝去的20世纪最后10年里,国内发生了几件震撼国人的事情:1999年黄河断流13次,断流持续时间226天,最长一次断流河段704公里;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洪水灾害造成损失最大的一次;淮河全流域性污染;沙尘暴越演越烈,而且范围更大,来势更猛……这一切无不给国人敲响了一次次警钟。
  我们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很多方面过多地强调了人与自然的斗争性,片面地强调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人类一味地与大自然斗下去的结果使矛盾转化,即由自然对人类的侵害转化为人类对自然的侵害,使人类终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自食其恶果。如气温升高、环境恶化、生态失衡、地面沉降、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等一系列自然系统的失衡,无一不是人们与大自然过度斗争的恶果。
  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谆谆告诫人们要充分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要去做破坏自然环境的蠢事。他在不朽名著《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道:“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要对我们进行报复……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各种关系中非常重要的关系。如果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那么人与人、人与社会要建立和谐也难。对我国特别有重要意义的就是,始终不能忘记我国存在巨量人口,相对13亿人口这个巨大基数,我国有效的国土十分有限,人地矛盾极为突出。
  社会和谐有赖于人与自然的和谐。无限制的掠夺自然,会造成资源的枯竭,森林的破坏和减少,土地的退化、荒漠化和沙漠化,水资源的减少和污染,最终会导致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恶化。这不仅实现不了发展的目标,还会使地球变得不再适合人类生存,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也就无从谈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是无从谈起。
  央视《焦点访谈》曾播过一期使人震撼的节目《难圆绿色梦》。片中,几十年栽树治沙的老人徐治民在内蒙古园子塔拉培育了6000亩防护林,治理了一片荒漠。然而,村民分户承包防护林后,却无限度地砍树盖房、伐林卖钱,郁郁葱葱的防护林短短几年即被砍伐一空。无知的人们使绿洲沦为沙漠,再没有森林带来的风调雨顺。风沙漫卷,庄稼干枯,大自然留给他们的只能是离乡背井的苦痛教训。这部电视片不仅呼唤那片消失掉的防护林,更呼唤人们不要淡忘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知。
  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面,某些动物做得比人类要睿智得多。作家姜戎在《狼图腾》小说中为我们描述了蒙古草原狼的生活景况,一则关于狼捕食的细节着实值得人们感念:以狍子肉为美食的狼在发现一窝狍子时,它们即使没有吃饱也不会将狍子“赶尽杀绝”,总是留着几只小狍子让其存活下来。或许在狼简单的大脑里已经意识到:如果食物链不再延续下去,等待它们的将是生存的危机。为了自己的明天依然过着“足食”的生活,狼群努力维系着与自然生物的和谐关系。狼且如此,何况人乎!
  如果把“人定胜天”改为“人定知天”,就能使我们更好地利用大自然。而如果毫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无度开发,把人们的好朋友——各种动物逼到无处藏身、陷入绝路,那么人们也在开始为自己挖掘坟墓。汶川地震,南方大水,我们应当有所警惕了,要主动地适应环境,合理地利用环境,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了解环境,使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而不是疯狂地掠夺然后让它开始对我们报复。
  因此,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路,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仅是一种逻辑上的应然性结论,更是我们总结历史经验、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之后作出的理性选择,代表着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根本趋势。
其他文献
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背景下,以讲台、教材、教师为中心、以“组织教学、复习、新授、练习巩固、布置作业”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教学观念严重束缚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虽然教学设计使用已有多年,教学设计也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脱节严重,应用的重点还停留在知识重点、难点的处理与教学方法的改进上,出现了“新瓶装旧酒”的局面。  希望通过对教案与教学设计的比较和分析,使教师能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现代教学
期刊
摘 要:“破窗理论”不仅仅在社会管理中有所应用,在班主任工作中,“破窗理论”同样有其重要的应用价值。笔者从“破窗理论”在班级管理的危害、诱发因素、诱发环节来分析了“破窗效应”对班级管理的严重危害。  关键词:班级管理 破窗效应 危害 诱发因素及环节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街区。停在相对杂乱社区
期刊
责任心,是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在人的综合素质中,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最基本的人格品质。试想,一个孩子如果对自己的学习没有责任心,只知道家长要我学、老师要我学,不知道我学习是为什么;对同学没有责任心,只知索取,不知回报;对班集体没有责任心,只顾个人利益,不顾集
期刊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新时代的广大语文教师也不断地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掀起了一股股新的教学思潮,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生活化、自主创新学习等一系列环节将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新理念 激情 创新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于追求语文学科严整的知识系统,过于追求知识的传承,过于强调统一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实际的数学环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一数学现实怎样去面对和解决?如何达到最终目的呢?笔者通过十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认为有以下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一、敢
期刊
一、临近原则  临近原则是指大脑皮质(cerebral)功能相近的结构单位在空间位置上相邻。  临近原则蕴含了这样一个生理事实:大脑中存在大量潜在的(latent)或者激活程度很低的微柱体,某功能区中的激活程度较高的微柱体可以有选择地优先与较临近的微柱体建立连接,使已经被激活的神经元获得更多的连接通道,同时,使神经系统的关系网络得以延伸。神经元之间的激活是从一个中心向四周扩散的过程,神经传递介质(
期刊
2011年4月中旬,在江苏宜兴围绕“减负增效”举办了全国首届初中名校减负特色经验名校长论坛暨名校名师特色教学现场观摩活动,来自全国22个省区的代表参加了活动。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名师课堂教学,名校长、教育专家专题报告,实地考察名校。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供了一次切磋课堂有哪些减负措施的交流平台,提供了一扇展示名校减负特色的窗口,也提供了一处诊断负重现状、推进减负改革的研讨讲坛。下面就打造课堂教
期刊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本课程的总目标,即:“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而
期刊
一、典型案例过程  在班会课上向学生做出约定,这是我接手班主任工作后的一个重要决定。  上课伊始,我对全体学生说:“作为你们的班主任,我跟你们做两个约定:第一,我努力地做到平等地对待你们每一个同学;第二,我允许你们对同一个非原则性的问题犯两次错误。希望大家对我刚才说的两个约定进行讨论,并就此约定向我提问。”  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响起了学生的讨论声。我笑着非常平静地看着学生。我知道,我的话一定
期刊
伴随着课堂教学进程的不断深入,也暴露了一些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如学生难以在公众面前发言,小组成员有时不能和睦相处,小组讨论噪音较大,讨论时活动时间不能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组织不到位,出现小组中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甚至所有的讨论任务而某些成员无所事事,出现“搭车”现象等等。因此合作学习不仅包括师师、师生、生生间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而且包括学生间面对面的促进性作用,还有各自的个人责任、社会技能以及对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