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艺术的意境表现手法研究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z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国画即中国画,它源于汉代,传承至今,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作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精粹之一,国画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与丰富的古典文化内涵。国画创作的一大特点,就是注重意境的表现,而不是拘泥于对事物外在的描画。本文将在通过对国画艺术中主要运作技巧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意境表现手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国画艺术 意境 表现手法
  国画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追捧与喜爱。在经历了数千年的沉淀发展之后,它已形成了相应的艺术创作体系。而意境表现在国画中占有独特地位,不仅是因为它提高了国画艺术的审美水准,更重要的是它赋予了国画艺术灵魂。甚至一定程度上而言,国画创作中意境表达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其整体艺术水准。
  一、国画意境的文化意义与历史渊源
  国画艺术中的意境源自于我国传统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后来随着文化的发展,国画中意境的表达也逐渐被画家所重视。由于我国历来重视诗歌艺术的发展,而其中诗歌意境又是其创作的极大追求。受传统文化氛围的影响,国画创作也逐渐追求意境的表达与呈现。国画中所展现出来的物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情调,就是国画意境的表现。国画是有形可见的,但是作家的思想却是千变万化、隐含其中的,它也更能引起观者的思考联想。因此,国画的意境就是国画艺术的灵魂,是它的艺术价值所在。
  国画艺术对于意境的追求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意境一直以来就是中国传统美学艺术重要的文化追求,而意境的起源又与佛家、儒家、道家的传统思想密不可分。国画意境中对于用心感悟世间万物,用智慧思考人生百态,以洗清自身烦恼,达到顿悟的境界,就是佛家思想在国画意境中的体现。而国画意境中追求天人合一,以画作体现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的意境追求,则是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在国画意境中的体现。此外,我国诗歌艺术一直以来就强调意境的追求,所以在诗歌中往往可以感受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而国画艺术深受诗歌艺术的影响,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意境的表达,其艺术形式的直接表现,就是众多国画创作者在画作完毕之时,在留白处题诗作文,诗画相得益彰,意境不觉自出。
  二、国画中的意境表达技巧
  与其他绘画艺术形式相区别,国画艺术意境表达,主要借助于国画创作中独树一帜的绘画创作风格与創作技法。对国画艺术意境表现手法的研究,可从国画艺术创作四个主要技巧进行,即用笔技巧、着墨方法、虚实结合、空间构图。
  (一)用笔技巧对于国画意境的表现
  用笔技巧是国画创作中最为基本的。作者的创作笔法是其个人艺术风格的重要体现,他们通过各种不同的画作运笔方法将客观事物的形态加以描绘,这使得国画对于事物的描绘更加生动传神,意境不自觉就在这充满作家个人色彩的用笔技巧中产生。因此,国画创作对于画家的用笔水平要求较高,不仅要求画家能够通过自己的画笔描绘出事物本身的形态之美,还需要画家能够将内心的艺术思想通过国画艺术创作表达出来,国画艺术不仅呈现出外在的艺术之美,同时还蕴含丰富的文化意境。
  由于国画创作的主要材料就是毛笔与宣纸,在国画创作过程中,当画笔与纸张接触时,会出现独特的渲染效果,一方面这使得国画艺术能够更加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另一方面,也提升了画家的用笔技法要求。画家只有充分掌握并熟练运用渲染的艺术表达方法,才能够在创作过程中运用这种特殊效果填补自身在笔法运用中的不足。对于熟练运用渲染,提升自身用笔技巧,是每个国画创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这需要画家通过不断观察,不断练习,使得自己内心的艺术思想能够在画作中表现出来。
  国画的创作对于画家笔法的要求,简言之,就是要做到形与神的统一,这也正是国画意境表现手法的重要部分。无论是在国画的艺术形式创作中,还是在国画意境的营造中,线条都是其最基本的元素。画家通过线条的灵活变换,就可以进行国画意境的表达。由于远古时期的画作都是人们用线条的形式在岩壁上完成,所以线条对于意境的表达具有先天优越性。而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论是文字还是绘画,都是以线条为基本构造元素。因此,中国人对于线条的运用尤其重视。它也普遍被运用于对客观事物的形体描绘,以及对于社会生活场景的展现中。而国画艺术本身其实就是画家个人对社会生活的思考表达。国画艺术之所以通过寥寥几笔就能将深刻的人文哲思蕴含其中,就是源于其对于意境的营造。
  (二)着墨技巧对于国画意境的表现
  国画创作一般以墨为主要着色颜料。画家通过将水与墨不同比例地调和,就可以在绘画中获得不同的视觉表达效果。在水墨调配完毕时,画家还需要运用自身掌握的绘画技巧,将所要表现的事物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来,并在此基础上以墨为基本颜料,通过各种墨色的深浅搭配,墨与纸的黑白互动,使得画作更具空间感。画家利用墨色填充的着墨技巧,能够使国画观之更加灵动飘逸,意境更加深远,这正是国画艺术的审美价值所在。
  在对国画作品进行赏析时,若要对其表达的思想内容做深入了解,就必须对着墨技巧能够巧妙利用。尤其是在国画艺术的山水画创作中,利用着墨技法进行自然景观的刻画更是十分常见。这种技法源于唐朝,那一时期的画家发现通过不同水墨比例的调和运用,更加能够营造出物我一体的意境。
  (三)虚实结合对于国画意境的表现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就有虚实相生的艺术思想,而这种艺术创作思想延伸到国画艺术创作中,就体现为虚实结合的国画创作手法。所谓“实”,指的是写实部分,是人们在观赏过程中一眼能看到的画作的具体部分。所谓“虚”,指的是画作中不能直接看到,而需要赏画者本身通过对画作的思考感悟获得。国画艺术中“虚”的部分是画家内心思想情感在画作中的委婉表达,它与画作中“实”的部分相得益彰,使得国画在具有画面之美的同时,还具有人文之美。从创作角度而言,传统的写实创作保存了国画的画面完整性。在“实”的基础上,国画创作者通过渲染技巧的运用,将自身的艺术情感通过“虚”的部分表现出来。国画中的“虚”的部分其实就是画家自身对于事物的个人认知,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感悟,他们通过笔墨将自己的这种认知与感悟在国画创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由此虚实结合,形成国画创作中的独特意境。
  (四)空间构图与国画意境的表现
  国画意境的表现,还在于其精妙的空间构图。国画创作对于意境的营造,不仅是笔墨技法的运用与虚实结合,也在于其对空间构图的深刻理解。在国画的创作中,意境的营造不仅需要对线条与着墨熟练运用,也需要加以点的细小勾勒,使画面具有整体协调感。例如国画艺术中常见的留白技法,就是对空间构图的一种协调。合理的构图能够让画家更精准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情感思想,才能将笔墨元素更好地加以运用,从而获得更好的画面表达效果。由于国画色彩较为单一,只有通过空间构图对事物的远近加以合理安排,使得不同描绘对象显出远淡近浓的画面特点,更具有层次感。国画创作只有注意合理的空间构图,才能实现画面整体结构的协调统一,进而在国画中营造出更加深远的意境。
  三、结语
  国画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记忆、民族气息以及审美文化。国画中意境的表达与其创作技巧密不可分,它是国画创作艺术水准高低的直接体现。国画意境的表现需要创作者在对客观事物的描绘中,运用多种创作技巧,融入自身对于自然万物与世间百态的思考和感悟。
  参考文献:
  [1]胡梦熊.浅谈国画艺术的意境表现手法[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01).
  [2]郝励.浅析国画艺术中意境表现手法的变迁[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2(05).
  [3]徐畅.浅析中国画艺术中的意境表现手法的变迁[J].美术教育研究,2012(05).
  (作者简介:王瑞芳,女,硕士,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美术学中国画)(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其他文献
一个好校长,决定了一所好学校。因为好校长只有两件事可做,一个是做人,一个是经营规则。如何能在经营中取得教育效益最大化,一句话那就是靠理,靠不断创新。管理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教育创新就是把细节做到极致,这就是创新。理想的教育,永远追求的是好习惯是学生的第一成绩,好师德是教师的第一财富,好文化是学校的第一追求。  一、重在唤醒教师  每个人都有职业懈怠期,那么校长要靠人格的魅力和学校文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为舞台美术设计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极大程度上改进了舞台效果,优化了舞台设计的视觉呈现。为了进一步推动舞台美术设计的发展,发挥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需要进一步探究如何更好地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到舞美设计当中,实现二者的巧妙融合,为舞美设计注入现代艺术气息。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 舞台 美术设计 融合  舞台美术设计是为艺术表演服务的,而傳统的舞台美
摘要:动画,顾名思义指动起来的画。而对于一部成功的动画片来讲,动画角色就是让整部动画片活起来的灵魂。就中国动画而言,其经历的发展道路可谓坎坷,尽管如此,仍有一些让世界都为之惊叹的作品,尤其是中国独创的水墨动画至今仍使人感触颇深,有《牧笛》《小蝌蚪找妈妈》《过猴山》《山水情》等,这是独属于中国的伟大艺术。这些动画片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特色,是深深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之林中的,有其深厚的
摘要:在当代油画中运用综合材料,能使油画的表现力得到极大的增强。本文主要对综合材料在现代油画创作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综合材料 当代油画 运用  20世纪开始,油画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至今已表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综合材料在油画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当代油画的表现提供了诸多支持。本研究对综合材料在油画中的运用意义进行分析,并对综合材料在油画创作中的运用形式進行探讨分
本导论介绍专家问题求解程序的组织。作者从限定的一类问题出发,引入特别简单的组织。为了使专家系统组织可行,要求输入数据是静态的,可靠的,也要求解的空间足够小,能够穷举
摘要:二胡是我国极具代表性的传统乐器,有上千年的历史,而且在长期的历史演变当中,二胡演奏也在经历漫长演变。二胡在产生之后就普遍地运用在戏曲和说唱当中担当伴奏的角色,而随着二胡演奏技术水平的提升和演奏观念的改进,二胡演奏开始成为独立的演奏艺术形式,无论是风格还是技法都不断地趋于成熟。在二胡演奏过程当中,除了要运用到大量的演奏技术之外,还有着审美心理的体验。良好的审美心理和情绪有助于二胡作品精准的演绎
摘要:关注整个老年人群体的文化需求一定要合理地展开群众文化工作,构架起科学的服务平台,让文化普及更多的老年人,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公共文化,这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一个文化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  关键词:老年人 文化工作 关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少有老年人为生计忧愁了,他们拥有大量的时间跟精力。这时就需要文化工作者展开形式各样的文化活动,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
摘要:笙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老的自由簧管气鸣乐器,一直被看作民族器乐中的瑰宝。笙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无论在戏曲伴奏还是在西安鼓乐等其他形式的民间乐种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众多笙演奏家、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创作笙乐曲、改良乐器,使“笙”这件古老的乐器枯木逢春,并作为一门专业的音乐学科出现在高校的课堂中,对笙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的笙乐教育中依然存在着诸多
摘要:本文首先对《二泉映月》曲名的由来进行探究,然后从曲目结构、调式、和声等方面去解析《二泉映月》的内涵与表现手法,最后对该曲目弹奏技巧与艺术风格进行论述,希望与业内人士一起分享经验,共同提升钢琴曲目的演奏效果。  关键词:钢琴曲 《二泉映月》 艺术性 民族特色  《二泉映月》是20世纪30年代民间艺人阿炳创作并演奏的一首二胡独奏曲,这是阿炳艺术风格的凝聚体,同时也是我国获得至高荣誉的二胡曲目之一
一天晚上,裤G在电脑前上网,垃圾猫在看电视。电视里正播放着《猫和老鼠》的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