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阅读支架,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ik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支架是学生走进文本的桥梁,能让学生朝着学习目标一步步自主攀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核心问题支架、对比性阅读支架、延展性阅读支架和图表性支架等,使学生借助阅读支架理解文本的核心内容,领悟文本的语言运用规律,解构文本的结构层次,从而获得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阅读支架;课堂高效;核心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34-0047-02
  阅读支架是指在学生的认知起点和教学目标之间设置精当的线索,它能让学生朝着学习目标一步步自主攀登。小学阶段设置阅读支架的形式丰富多样。下面从具体的文本特质人手,阐述如何紧扣文本内容设置阅读支架。
  一、强化概括统整,依托核心问题设置支架
  传统教学的满堂问将文本肢解得支离破碎。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聚焦文本的核心内容,从整体出发设置统摄全篇的核心问题支架,引领学生把握文本,逐层深入文本内核中,强化学生的学习。如,对叙事性文本,新课标提出要了解事件的梗概,能简单描述事件的场景、人物、细节等,并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其中,明晰事件的场景、人物、细节等应该成为教学叙事类文本的核心内容。
  如,教学小说《少年王冕》一文时,核心教学内容就应该是小说呈现出来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在整体把握文本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课文着力展现王冕的整个少年时代,却只用了不到千字的篇幅。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这一问题展开探究。这一问题巧妙地将人物、情节和环境有机地融合起来,将文本内容作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在感知人物形象时,就以这个核心问题作为解构文本的支架,使学生的思维重新回到文本中,深入探究文本内容和言语形式之间的联系。在探究中,学生关注作者对材料详略的安排、对人物细节的刻画、对故事发生的环境如何渲染等表达层面的问题,从而对作者如何写作形成了清晰的认知,深刻理解了文本的艺术魅力。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将阅读支架指向文本最为核心的教学价值,既可以将其视为这一篇独特的核心教学目标,也为这一类文本教学的支架搭建提供了借鉴。
  二、尝试对比改写,依托比照资源设置支架
  有了核心问题的引领,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就会更加清晰,教学内容也会更加聚焦。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文本的细读、对语言的咀嚼往往是重点,更是学生言语能力生长的关键。为凸显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可尝试从文本的语言出发,对内容进行改写,呈现出与教材文本不一样的文本。这样,两个文本形成对比支架,引导学生对两个文本进行类比与鉴赏,从而使学生发现原文内在独特的表达效果。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赶海》这篇课文时,就将比照阅读支架落实到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以及对典型事例的选择上。这篇课文最为典型的是感叹词“嘿”“哎”“哦”等的运用。教学时,教师将感叹词全部剔除,呈现一个与文本不同的文本。在细读品味中,学生感受到原文中“嘿”“哎”“哦”等感叹词的作用。这些感叹词使得整个捉海星的过程变得异常生动,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更能有效地凸显作者喜欢赶海的强烈情感。在品读对比中,学生吸收了语言的营养。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实践练笔。教师先出示一段文字:“地上的是什么东西?我过去一看,是一个黑色的钱包,打开来一看,里面还有钱。什么人丢的?他一定很着急吧。”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添加感叹词这一策略性知识,对这段文字进行改写。学生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并分别在发现钱包、发现有钱、想到失主等不同环节,加入“咦”“哎呀”“哇”等不同的感叹词。这样,画龙点睛的妙笔,使得原本生硬、平淡的语言表达鲜活起来,并形成强烈的画面感。这种正向的迁移练笔,是积极的语言实践,将教学重心从陈述性知识向策略性知识转移。
  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了比照性阅读支架,引领学生先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品鉴和体悟,然后再进行实践运用。这样,让学生的思维行走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迈向文本的内核,实现了言语与思维的高度融通,更好地促进了学生言语思维能力的高效发展。
  三、落实彼此互读,借力拓展延伸设置支架
  如果说对比性阅读支架关注的是文本内在的语言文字,那延展性阅读支架则关注文本的阅读资源。延展性阅读支架是通过外引、补充与教材课文相关的文本资源来构建互文對读的局面,最终收到相得益彰的学习效果。
  这种支架所拓展补充的资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人手。一是从文本的主题人手。比如,苏教版《月光启蒙》一文的教学,可以紧扣“爱”的主题,选择人教版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探寻不同国籍母爱的内涵和形式之间的区别。二是从文体的角度人手,感知不同的作者面对相同的描述对象所采用的不同策略。如,苏教版的《麇鹿》一文,是一篇典型的文艺性说明文。教学时,教师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板块:一是感知文本开篇典型而优美的环境描写,二是感知作者形象而生动地描写麇鹿外形和生活习性的策略,三是领悟作者精准地描写麇鹿神奇的经历。借助这三个板块的教学,学生感受到了文艺性说明文在言语风格和写作策略上的特点。随后,教师再相机拓展补充两篇文本:一篇是著名科普作家布丰所写的《松鼠》一文,另一篇是“百度百科”中关于麇鹿的介绍。在对比阅读中,学生明显感受到“百度百科”介绍麋鹿的语言显得刻板而僵硬,缺乏生动感。这不是水平不高,而是不同的文体决定了作者不同的介绍风格。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紧扣文本的主题和表达方式来构建延伸性阅读支架。这样的支架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四、转化可视资源,利用直观图表设置支架
  学生的年龄小,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理解和思考问题基本依靠具象思维来进行。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图表阅读支架,使文本内容可视化。
  叙事性文本通过情节的发展变化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教学这类文本时,教师可相机出示思维导图,展现在情节发展过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反映不同人物的形象特点。如,教学《半截蜡烛》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文本的思维导图(下图)。
  这一思维导图,使学生对文本的故事情节是如何发展的,哪里是开端、发展、高潮等看得一清二楚,成为学生厘清脉络、复述故事的抓手。
  图表性阅读支架不仅能呈现作者创作、读者经历的思维过程,同时也蕴藏着丰富的谋篇布局、情节安排等策略性知识。图表性阅读支架能强化阅读策略的整体性构建,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
  总而言之,阅读支架是学生走进文本的桥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支架聚焦教学目标、合理研制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从而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进行深度学习,真正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责编韦雄)
其他文献
一、红眼病HONGYANBING红眼病又叫“暴发火眼”,医学上称为急性结膜炎或传染性结膜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眼炎。该病往往发生在春末时节,初起时,患者眼部有痒感、异物感或灼热感,特
近闻,座落在天津市繁华市中心的太平大药房在经营和服务方面有长足的进步,开药房经营之先河,增设了母婴药品及用品专柜。初秋的一天,我慕名前往太平大药房采访。
音乐大师梅达在一次音乐会上要进行表演。出场前,梅达披挂了一个花环,当他上台起劲指挥乐队时,花瓣纷纷落在脚下。一位女士议论说":待他指挥完毕,他会站在一堆可爱的花丛中。"另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在繁荣发展背后,政策不完善及自身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始终制约着其发展.作为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内蒙古自治区的农村小额信贷公司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
1989年,由国家卫生部、教委等部委联合签署,确定每年的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通过这一活动.在群众中广泛进行牙病预防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口腔健康意识,建立口腔保健行为,以提高全
"倒数的认识"教学分六个环节:自学——探究新知,说学——交流汇报,帮学——释疑解难,导学——点拨提升,检学——练习反馈,评学——表扬激励;整节课做到:新知——让学生探究,
王大伯69岁,在家突然昏迷,当时天气炎热,气温高达38℃,大家以为是“中暑”,故进行紧急降温等抢救,可病人却迟迟未能醒来,遂送医院急诊。家人说,这几天太热,老人不肯开空调,孩子中午回家
[摘要]任何课堂都少不了教师的评语,教师委婉而精当的评语不但可以揭示知识的本质,而且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保留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保有继续探究知识的勇气和决心。  [关键词]课堂评语;鼓励;回答;商;整除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2—0055—02  笔者聆听了一节市级优质课,讲的是“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二)”。主讲教师准备
按比例分配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应用题和比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的,而且学生在平时也有一定的体验。教学“按比例分配”时,教师以饮料为主线,让学生经历品尝、猜想、验证
中医学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具有哲学底蕴的理论系统,建立了辨证的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个体化治疗方法,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医疗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