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扫天下的少年还在吗

来源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niao1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晋人喜卧游,足不出户便能畅游山水,陶冶性情,于动荡乱世之中仍能获得主体意识的升华和对内在心灵的守护。
  重视坚守“自我”本是件值得赞赏的事情,只是蔽塞于一室之隅观望呆板的画卷又怎能真正地充盈心灵?莫非晋人也有“触目皆为青山绿水”的本领?
  大抵是相同的理由,现在也有很多人喜欢以“宅”的形式宣誓对本体的守护。进屋一看,手机、电脑、平板一应俱全,然而置身虚拟世界,妄想获得内在心灵的丰盈,似乎比古时的卧游更不靠谱。1
  如此看来,所谓的“宅”不过是以构筑一己之世界为名,屏蔽与逃避现实的方式。表面上扔掉的是俗世喧嚣与名利束缚,实际上则是故意摆脱对他人、对社会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问题是,宅于一己之世界当真能保全自我吗?正如一个充满齿轮的机器,大轮带动小轮,小轮促动大轮,我们与周遭的事物,断不能割舍。所谓的“身外”世界,其物产之丰饶,天地之广袤,与狭小的房间相比,它才是真正能充盈心灵、陶冶情操的所在。2
  太史公之壮游,何其壮也,故能悉载民情,以成一家之言。毛姆笔下的思特里克兰德,拒绝富贵温柔乡里的苟安,只身前往荒外之岛屿,在与自然文明的碰撞接触中,获得了心灵的解脱与生命的升华。这样一种对自我价值真正的坚守与挖掘,恐怕是深宅大院里的“宅人”们永远无法企及的。
  “在洪荒自然里看见生命的不同修行,在文学艺术里照见生命的不同可能。”生命的提取与淬炼需要逃离那促狭的笼子。况且,笼子之外,有更多的使命,等待着“宅人”们的认领。
  我最喜欢陈蕃的一句话:“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在那样一个黑暗无尽、是非颠倒的年代,“宅”似乎成了一个必要的、无可厚非的选择。只是任何一种借口都只能骗骗自己罢了,“宅人”们对苟安的向往,对安居一隅、舒适地堕落的沉溺,在陈蕃这儿,都遭到了严厉的駁斥。“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使命感的缺失,责任担当意识的锐减,又如何能让这些“宅人”重新变成当初那群志扫天下的少年呢?3
  “无益于己,有害于俗”,用此来描述“宅”的现象,其实并不偏激。我未曾宅过,但也有过贪图安逸的欲望。只是,切不可用苟安消磨棱角与志向,用借口蔽塞心灵与社会。4
  (指导老师:刘月霞)
  1 作者开篇即对晋人的卧游提出质疑:蔽塞于一室之隅观望呆板的画卷又怎能真正地充盈心灵?随后带着思考,结合现实,对如今普遍存在的“宅”现象进行了批判,直接亮出观点。
  2 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宅”现象的本质,并指出“身外”世界才是真正能充盈心灵、陶冶情操的所在。可谓见解独到,发人深省。
  3 以太史公、思特里克兰德、陈蕃等人的“坚守自我”,来反证和批评当下一些青年的“宅”实质是一种丧失使命感、缺乏责任担当意识的表现,说理透彻,洞悉本质。
  4 结尾有力,“无益于己,有害于俗”既是对“宅”现象很好的总结,也再次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切不可用苟安消磨棱角与志向,用借口蔽塞心灵与社会”一句,语重心长,颇具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Bayes线性判别法是判别分析中的经典模型,适用于多元正态分布数据,其判别效果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何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结合具体的数据分布情况,选择最佳的函数以获得
该课题通过典型调查和面上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安徽省1998年特大洪水后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同时利用安徽省历年血吸虫病防治资料,结合各年份水旱特征,进一步阐
目的:从经济学角度评价河北省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在DOTS(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Short-Course)策略干预下发生的成本、效果及效益,探讨DOTS策略的经济合理性,
目的:1、综合分析大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的作用,对大肠癌的病因进行探讨;2、对武汉市大肠癌危险因素的人群归因危险度进行估计,为该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3、运用临床流行病学
目的:  为了探究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微生物在生态位点上的差异及物种多样性,探索牙菌斑生物膜物种在时间上的变化情况,研究洁牙对慢性牙周炎菌斑微生物的影响,揭示牙菌斑生物膜
该文在深入研究拟除虫菊酯神经毒作用的基因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394300110),以目前最为常用的氯菊酯(PM,I型拟除虫菊酯)和溴氰菊酯 (DM,Ⅱ型拟除虫菊酯)为代表,从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