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百年前的汪精卫暗杀载沣案

来源 :中国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bf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0年,在北京城里发生过一起轰动一时的暗杀未遂事件,谋剌的一方是汪精卫,而谋刺的对象则是载沣。当时的汪精卫,还是一个坚定的民主革命者。我们来讲述青年汪精卫暗杀载沣的旧事,并无意于为汪精卫“翻案”,而只是想还原一个真实的汪精卫。并且,我们认为,让人们知道,那个后来沦为民族败类的汪精卫,在年轻的时候其实曾经是一位志行高洁的革命青年,也许更能引人深思。
  我们知道,在辛亥革命期间,汪精卫是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而孙中山对暗杀一直都是持保留态度的。因此,可以断言,汪精卫也不是那种从一开始就主张暗杀的人。他之所以会走上暗杀之路,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是历次武装起义失败后的打击。在1907~1908年间,革命党人发动过一系列武装起义,但这些武装起义无一例外都以失败告终,这给革命派很大的打击,使革命士气大为低落。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有一次能够振奋人心的行动,来鼓舞士气,振作人心。像孙中山、黄兴等人想到的是继续组织武装起义,而汪精卫则想到了暗杀。
  其次是倒孙风潮的刺激。同盟会作为革命派的政党,从一开始就不是很团结。而就在经历多次武装起义失败士气低落的时候,内部又出现了分裂的现象。这一次的主角,是原属光复会系统的陶成章、章炳麟等人。他们在革命派内外散发攻击孙巾山的言论,说孙中山贪污公款,不救济《民报》等等,共列举了孙中山的十四条罪状。这种攻击使革命派内血15人心更加涣散,并且,还使汪精卫的革命活动受到阻碍。他当时正在南洋筹款,很多华侨就因为看了陶成章等人散发的传单,而不愿意捐款给汪精卫,使汪精卫一无所获。这使汪精卫大为气愤,于是,在“愤激之余,决心实行个人暗杀计划”。
  其三是保皇派的攻击。在辛亥革命期间,以康有为为首的保皇派,长期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处于竞争状态,二者之间发生过持久的激烈的论战。就在革命派因历次武装起义失败和内部分裂而士气低落的时候,保皇派还趁火打劫,对革命派实施严厉的攻击。这些攻击之词中,有一些还是直接针对汪精卫的。革命派在新加坡办了一份报刊,叫做《中兴日报》;保皇派在新加坡也办了一份报刊,叫做《南洋总汇新报》。这两份报刊之间,就像其他地方的两派报刊一样,经常发生文字战争。汪精卫在1908年的时候曾将自己的一篇题为《革命之决心》的文章刊登于《中兴日报》,借以鼓舞士气。在这篇文章中,汪精卫提出:“不能破除生死之见者不能为革命党。”这一句话本来是用来鼓舞士气的,没想到保皇派却抓住不放,对汪精卫展开猛烈的攻击。汪精卫的文章发表没有几天,在《南洋总汇新报》上就刊出了一篇题为《为乱党辩护者之欺人》的文章,署名“惩汪”。显然,这个笔名,就是专门针对汪精卫而取的。汪精卫说“不能破除生死之见者不能为革命党”,“惩汪”就说,你汪精卫自己就没有能够破除生死之见,你所做的,只有“千万革命之空言”,而“无半点革命之实行”,你汪精卫只是一个空言的革命者,而不是一个革命的实行家。诸如此类的谩骂式攻击使汪精卫大受刺激,使他决心用一次剧烈的行动来证明自己不是空言的革命者,证明自己是破除了生死之见,敢于为革命牺牲的真正的革命者。
  其四是清廷的立宪举措。清政府在1906年宣布实行预备立宪,在那之后采取了很多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在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九年筹备清单,1909年成立各省咨议局等等,都给人留下励精图治的印象,使国内外的很多华人认为,清政府尚未完全腐败,也许还能通过改革,实现中国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的转变。这种情况给革命派很大的压力。如果清政府的预备立宪获得成功,那革命派的民主共和理想就无法实现了。因此,很多革命者都认为,要用一次剧烈的行动,向海内外的华人显示,清政府的立宪是假立宪,不可能获得成功。
  在以上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原本并不热心暗杀的汪精卫,也走上了暗杀之路。
  那么,他为何最终将暗杀的目标锁定了载沣呢?
  这跟载沣在当时的清政府中的地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载沣是醇亲王奕谶的儿子,是光绪皇帝的弟弟。1890年承袭醇亲王王爵。1901年作为头等专使出使德国,这在满清宗室中算是很早踏出国门的了。1907年,奉派为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1908年正月,补授军机大臣。也就在这一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驾崩。慈禧在驾崩之前颁发懿旨,命载沣的当时只有3岁的儿子溥仪溥仪继承帝统。同时,授载沣为摄政王,规定此后“军国政事,均由摄政王裁定”。因此,在1908年光绪帝、慈禧太后驾崩之后,载沣就成了清政府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如果能将载沣暗杀,那无疑可以造成非常轰动的效应。汪精卫最后确定以载沣为暗杀对象,其原因即在于此。
  汪精卫决心走暗杀之路后,便于1909年离开新加坡北上,为暗杀做准备。他在日本找到了志同道合的黄复生、喻培伦、陈璧君等人,秘密成立了一个暗杀团体。1910年初,汪精卫、黄复生、喻培伦、陈璧君四人潜入北京。在临行前,他写给胡汉民一封血书:“我今为薪,兄当为釜!”表达了要牺牲自己以造成革命时势的坚强决心。
  到北京之后,汪精卫等人在琉璃厂火神庙夹道开设了_一家取名为“守真”的照相馆作为掩护。他们以此为据点,对载沣上下朝的路线做了非常细致的考察,最后决定在载沣上下朝必经之路的一座小石桥实施暗杀。为此,由黄复生出面,找到一家叫做鸿泰永的铁铺订做了一个大铁箱,然后将炸药置于铁箱之内备用。按照分工,由黄复生和喻培伦负责埋炸药,汪精卫则负责找准机会将炸药引爆。但不幸的是,当黄复生和喻培伦在1910年4月2日埋炸药的时候,被清廷的侦探发觉了。他们二人虽然顺利逃离了现场,但藏有炸药的铁箱则被清廷起获。清廷起获炸药之后,做了一番研究,发现装炸药的铁箱制造比较粗糙,像是临时在本地制造的。于是经过一番侦查,找到了鸿泰永铁铺。将东家抓来一问,招出铁箱系守真照相馆所订做。于是顺藤摸瓜,找到了守真照相馆,将正在照相馆内的汪精卫、黄复生和照相馆的一个职员罗世勋逮捕。
  喻培伦和陈璧君没有被捕,那是因为,在炸弹案败露之后,汪精卫等人决定重来,由喻培伦和陈璧君先回日本做相应的准备,他们二人已经离开北京,前往日本了。
  朝廷拿获暗杀摄政王的革命党,这一消息,很快在国内外的报刊上广为刊登,一时成为关注的热点。当时正在美洲筹款的孙中山也很快就得到了汪精卫被捕的消息,非常惋惜地说,汪精卫被捕,等于断我一条胳膊,并指示机宜,要设法营救。胡汉民得知消息之后,也非常伤痛,写下了“问谁勘作釜,使子竞为薪”的诗句。当然,最为着急的应该是陈璧君。陈璧君本是南洋华侨富商的千金,在拜读了汪精卫发表在《民报》上的鼓吹革命的文章之后,就对汪精卫生出爱慕之情。后来汪精卫追随孙中山到南洋,汪精卫在新加坡等地登台演说,鼓吹革命,他那美男子的风范,他那义正词严的演说,更使陈璧君倾倒。陈璧君 之所以会到日本留学,之所以会参加汪精卫的暗杀组织,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基于他对汪精卫的爱慕。现在汪精卫被捕,她当然非常着急,于是四处找人帮忙,希望能够营救汪精卫。吴玉章、胡汉民、赵声等革命者都伸出了援手,大家都尽了力,但汪精卫毕竟是被清廷最高当局逮捕,其罪名且是暗杀当朝的摄政王,营救谈何容易,因此效果不佳。伤心欲绝的陈璧君后来只身北上,来到北京,想尽办法给汪精卫带去了一些鸡蛋,并在其中的一枚鸡蛋里藏了她写给汪精卫的一封信,给汪精卫送去难能可贵的慰藉。汪精卫收到之后,大为感动。听说这一事件使他们二人的感情大为升温,为他们最后能结为连理做了很关键的感情铺垫。
  不过,这个时候的汪精卫,恐怕没有能够想到今生还有机会与陈璧君结为连理。他当时想得最多的,恐怕是死。确实,在被逮捕之后,汪精卫做好了必死的准备。在狱中,他写下了一首《被捕口占》的诗歌,其中有言:“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表达了从容就义的决心。
  因此,当清廷提审的时候,汪精卫曾一再为黄复生开脱,将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当时的一份报刊上曾刊登一篇介绍提审情形的文章,文中介绍说,提审当日,汪精卫写下了供词,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此行的目的直言不讳地写了出来。审问官看后,问他:“你没有同党?”汪精卫回答:“没有。”审问官指着黄复生:“他就是你的同党,否则不会帮你订制铁箱。”汪精卫:“他对订制铁箱的用途并不知情,我跟他讲,订制铁箱的目的是盛放酱油、醋之类东西的。”审问官问黄复生,黄复生也说开始的时候确实不知汪精卫托他定制铁箱的真实用途。审问官乃激之以友情,对黄复生讲:“汪精卫难免一死,你又何忍独存呢?”受此刺激,黄复生乃拿起笔来写供词,准备将所有责任都揽到自己的身上。而汪精卫则哭着上前抢黄复生的笔,并且说:“你本不知情,又何必冤枉自己?”黄复生也哭着争辩:“一切皆我,何与君事?”场面相当感人。
  他们两人都保定了赴死的决心,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们没有被判死罪。其原因,就在于在如何判罪方面,清廷内部发生了分歧。虽然有很多人主张严刿,但当时的民政部尚书肃亲王善耆则主张宽大处理,希望能借此来“缓和人心”。结果,汪精卫和黄复生部被判终身监禁,罗世勋则被判监禁十年。
  第二年,武昌起义爆发,此后各地纷起响应,清王朝在各地的统治很快土崩瓦解。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做了最后一次挽回人心的努力,那就是开放党禁,释放在押政治犯。于是,汪精卫和黄复生在11月6日这天,被清廷释放了。
  汪精卫抱着必死的决心,想通过暗杀摄政王载沣来振起涣散的人心,造成革命的时势,但因暗杀未遂,因此这一举动也就很难说对革命有多大的推动。但汪精卫在此举中所表现出来的舍生取义的风采,实在也不要因为他后半生的失足而受到漠视。
其他文献
能否达成有效的协议,关键在于发达国家是否妥协,发展中国家只需要以积极的状态去跟随利益博弈的边界变动    今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访华。当时,联合国气候峰会仍有余温,而在不到一个月后,世界瞩目的新一轮气候峰会就将在丹麦的哥本哈根举行。奥巴马挑选这个时间点来访华,显然是为气候与能源问题而来的。在访华期间签署的中美联合声明中,气候与能源问题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双方前述的具体领域的协议与备忘录中,
期刊
2010年7月5日至6日,正值西部大开发10周年之际,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 “没有西部地区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实现了全国的现代化。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西北地区民族众多,经济、社会、民族、宗教状
期刊
在十二五时期财政收支压力逐步增大的情况下,大力提高财政资金的配置效率和执行效率至关重要。为此,进一步改善预算体系和财政管理,是实现公共财政改革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  由于我国的“政府主导”发展模式,财税改革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一直非常重要。从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来看,财政改革从来都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与经济社会的改革与发展交织在一起。无论是改革开放之初的“放权让利”改革,还是1994年的税制改革和分
期刊
新中国家和非洲国家的友好接触始于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1956年中国和埃及的建交则正式拉开中非建交的帷幕。从五十年代开始,中非关系一直在朝着稳定积极的方向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随和中非合作论坛的召开,中非关系更形密切。  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冈为长期受到西方殖民统治和国内政策失误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大部分非洲人民还在蒙受贫穷所带来的种种创伤。在这种情况下,
期刊
当年福州陈氏兄弟的IP电话生意最终没有做大,就是因为电信公司都变成了IP电话公司。美国经营IP电话的公司这么多,也是因为传统的电话公司资费太离谱    上次来美国是2001年,往中国打电话用的是IP电话卡。这次来美国后一问,IP电话卡网上和华人超市也有卖,但好像都是一些小公司,资费颇不透明,想起打电话时又要拨接人号又要输密码挺麻烦的,就想找找还有没有什么更方便的方法。   网上大家推荐比较多的一个
期刊
编者按: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已成为21世纪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巨大事件如何看待这场危机?这场危机背后更深刻的原因是什么?这场危机会对全球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近期,一批国内外学者齐聚上海大学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以“风险,金融及现代化”为主题进行跨学科研讨,这里刊发的是部分发言。
期刊
“国有巨头”难以驱动创新经济,因此必须改组以吸收新资本、新技术、新模式    很多国家在经济危机之下都开始了自己痛苦的转型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历程。近来俄罗斯对私有化重视值得关注,在来年,俄罗斯或许在私有化方面会有大的迈进。  1992年初,俄罗斯实施以“自由化、稳定化、私有化”为核心内容的“休克疗法”,开始从计划经济制度向市场经济制度转轨,以建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并以短期的经济下降作为代价,来重振经
期刊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展望    2009年中央工作经济会议提出“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是什么?对于新一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学者们又是否看好?为此,《中国经济》采访了一些学者。    Q:您认为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    45%:深化市场体制改革,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初次分配的扭曲非常可怕,当今很多优秀毕业生不愿留校做老师就是明证。” 
期刊
也许我们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学这个行业(包括金融和法律方面)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及趋势是有关的。我们通常都是要求“去监管”,相信市场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我—直是反对“去监管”这种观点的。那么我们到底要监管什么呢?在整个金融危机的过程,我们只是呼吁监管的话,这只会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政策。如果缺乏了解,甚至可能会制订一些不利的政策。对于金融危机,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解释说是房地产繁荣和泡沫的破灭所造成的。但
期刊
如何既保证决策者对居民利益的关心又防止其权力的滥用,这是任何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要面临的问题    土地是城市的生命线。在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剧的今天,每个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的挑战。城市土地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市场、公众、专业规划人员等众多行为体相互角力,而其中地方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中国城市发展也是如此,上至土地使用权的分配及建设项目的审批,下至项目的实施及居民安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