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固定技术治疗复杂骨不连与骨缺损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baobao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改进合并广泛软组织瘢痕、感染、骨缺损及肢体短缩骨不连的治疗. 方法总结1982~1999年采用骨外固定技术治疗112例骨不连的体会.所有骨不连均采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行骨断端加压固定,对合并骨缺损及肢体短缩的部分病例,根据局部是否感染、感染静止与否、及肢体短缩的幅度,同期或二期行干骺端截骨延长术,在骨不连加压固定的同时或骨不连愈合后,重建肢体长度. 结果 112例骨不连最终均达到骨性愈合.34例感染性骨不连伤口感染得到控制.非感染性骨不连骨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5.2个月;感染性骨不连骨愈合时间5~11个月,平均5.5个月.伴有肢体短缩的骨缺损、骨不连11例同期,8例二期重建了肢体长度,达到了肢体长度均衡. 结论采用骨外固定技术治疗此类骨不连,由于在远离病灶的部位穿针固定,加上避开瘢痕组织显露骨不连断端,对骨不连断端的血循环及成骨潜力干扰小;不切除硬化骨质,亦不凿通髓腔及骨断端适当的修整,可在增加骨折固定稳定性的同时进一步避免肢体短缩;加压外固定尤其采用细钢针交叉穿放的弹性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同期或二期行干骺端截骨延长有效的重建了肢体长度,达到了肢体长度均衡.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101名健康对照
目的探讨跟腱及周围软组织缺损合并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带血管蒂腓肠肌肌皮瓣推进移位治疗跟腱及软组织缺损合并感染21例.结果经12~18个月随访.疗效优19例(90.5%),良2例(9
目的探讨四肢大范围组织缺损修复术后的镇痛方法.方法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应用于移植组织修复术后.结果临床应用120例,术后无血管痉挛及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移植组织全部成活.结
目的评价一种新的静脉狭窄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用手术方法在6只成年实验猪的两侧颈动静脉之间建立了12个动静脉瘘.然后在距吻合口上下1~2cm处的颈静脉上用手指或镊子挤压造成
采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XANES)对烷基、苄基以及两种酰基有机多硫化物与钢表面反应生成的摩擦膜和热膜的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氧化条件下,4种多硫化物与钢表面
目的观察每天服用辛伐他汀(舒降之)20mg的降脂疗效及耐受性.方法为一项自身对照方式的多中心临床研究.选取106例冠心病合并中度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每晚服用舒降之20mg,
血浆脂蛋白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 sclerosis ,A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其中天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产物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idizedlowdensityliporotein ,ox LDL)是导致As的关键因素。一氧化氮 (nitri The disturbance of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并存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方法.方法:对34 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如何控制血糖,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及防治术后并发症进行临
目的回顾性分析1 731例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PLD)的病例,总结PLD的中远期疗效及其主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1991年2月至2001年3月在我院接受PLD治疗的1 731例病人进行回顾性总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敏感和特异的检测巨细胞病毒(HCMV)糖蛋白gB、gH基因型变异的方法. 方法以HCMV糖蛋白基因gH、gBn、gBclv为靶序列,设计17条具有型特异性的寡核苷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