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户母鸡冬季产蛋率饲养技术的研究

来源 :家畜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ho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材料和方法 (一)试验材料:试验鸡来自西北农业大学和陕西汉中地区畜牧研究所。其中纯系新杂<sub>444</sub>174只,法国来航208只,合计382只。新杂<sub>444</sub>于1988年7月17日出壳,进入试验时日龄为175±5.5天;法国来航于1988年4月21日出壳,进入试验时日龄为248.8±1.3天。两品种分户饲养,分户试验,分户记录,不存在什么对比关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普通白炽灯、绿光和红光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绿光、红光组的饲料消耗量、8周龄末重和饲料转化率性状均优于白光组,其中绿光组又优于红光组。三组鸡
畜种是重要的畜牧业资源。一个地区畜种的优化排序是畜牧业生产和管理上必须十分明确的问题,也是建立合理畜种结构的重要前提。过去,在畜种的评价排序上多采用直观评定方法,
观测肉鸡采食行为是要了解鸡是在什么样情况下从食槽里面把饲料弄散,撒到地面上。因为饲料散撒在地上与鸡粪混在一起,鸡不能利用,给养鸡生产带来损失。因此研究的目的是控制
对60只海狸鼠观察结果表明;在环境气温11—25℃范围,微风,阴凉气候条件下,海狸鼠活动率最高;下雨,大风和气温低于0℃或大于30℃时,海狸鼠活动率明显减少;定时饲喂时,90%以上的
从锦江养猪场内部经济结构分析可见,实行单一养猪投入大利润低,产值利润率为5.87%。如果再充分利用猪粪养鱼、种柑桔等,投入少利润高,产值利润率分别为52.65%和9.86%。因此以
毛皮动物是一个动态群体,依年龄、性别的差异,运用莱斯里、投入产出模型等,对其动态结构进行分析优化,提高了饲养场的经济效益。本文以银黑狐为例建立优化结构模型.
许多环境因素都会影响牛黄的形成。牛经常采食含胆碱类成分高的牧草,会使牛黄的形成量降低;在干旱地区,牛的饮水受到限制,牛黄产量较高;水中含钠多时,牛黄产量少;红壤地区牛
<正> 家兔对生活的环境温度是相当敏感的,茵其被毛浓密,汗腺少(仅分布子唇边及鼠鼷部),所以家兔依靠皮肤散热就不如其他家畜。家兔比较耐寒而不耐热。夏季较高的温度环境对家
期刊
对13年间2769头母畜配种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神木县生态条件下,母畜平均初配年龄为牛2.30岁、马2.65岁、驴2.63岁,发情周期为牛22.03天、马22.34天、驴22.90天,发情
本文着重阐述了热应激下公畜的繁殖机能变化,尤其是热应激对公畜内分泌、交配欲、生精机能、精液品质、精子受精能力的影响。旨在揭示热应激对公畜繁殖机能的危害,为实际生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