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构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思考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rrr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构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树立学习观念,必将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大大促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学习型;辅导员
  作者简介:王晓蕾(1975-),女,江苏南通人,南通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讲师。(江苏?南通?226007)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9-0122-02
  随着我国高校的迅猛发展,在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辅导员队伍也越来越壮大,辅导员队伍素质状况日趋受到社会关注,构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也是辅导员自身素质提高的必然,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素养、专业能力,更好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
  一、构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
  有资料表明,美国每年有1/3的工程技术人员经常处于进修学习状态,法国则立法规定雇主必须用相当于工资1.1%以上的经费作为工人继续学习培训的经费,继续学习被视为“在正规教育之后进行的一种范围很广的培训学习活动,旨在使人们不断地获得与自己职业有关的或者为转换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新知识、新技能”,日本、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也都在规定工程师和管理干部每6年要轮流脱产进修6个月,继续学习接受培训是一些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进一步强调要“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推动建立学习型社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号召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在高等教育领域,很多高校都根据学校自身发展要求,明确提出构建学习型高校、学习型院系的理念。作为高校管理的一支重要队伍——辅导员队伍,也应成为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先行者和示范者。辅导员唯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通过组织学习和个体学习,掌握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适应我国高校向纵深发展的现实需要
  当今社会的竞争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高校办学的最高宗旨和首要任务。辅导员作为高校基层学生管理的骨干力量,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引人,要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系统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适应新一轮高校人才建设评估要求。构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旨在通过个人学习和团队学习,使辅导员队伍整体质量得到不断提升,最终达到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相匹配,真正起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支撑作用。
  3.适应辅导员工作内容不断变化的需要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一群文化层次高、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有理想、有抱负、有个性的年轻大学生群体。面临当今社会的大变革、大发展,很多大学生产生了迷茫、困惑、不解等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作为大学生的引路人和知心朋友——辅导员,其工作内涵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过去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到如今的心理健康咨询、就业创业指导等多领域、多方位的教育。这就要求辅导员自身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具备多种技能,掌握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知识,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以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
  4.辅导员自身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新知识和信息每天都迅速的增长,每隔几年都呈乘方倍速度增长,每个人都有被新知识时代抛弃的危险。高校辅导员是随着我国现代教育发展规律而产生的职业,具有专业性、职业性,这就意味着辅导员岗位本身就具有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辅导员作为学生的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和引领者,更应该增强这种职业危机意识,要适时在职业上保持和提高自己的工作素质和职业技能,在辅导员岗位上维持和增强自己的创造力、创新力,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才能适应社会的日益变化,才能胜任好辅导员工作,才能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管理。
  二、构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策略
  美国学者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在《第五项修炼》(The Fifth Discipline)一书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及包括的五项要素:学习型组织是关于组织和个体的一种崭新的态度和理念,是通过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创造性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的学习气氛,凭借着学习,使个体价值得到体现,组织绩效得以大幅度提高的组织。五个要素包括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团队学习(Team Learning)、改变心智模式(Improve Mental Models)、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系统思考(System Thinking)。
  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是指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创新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素质,把学习和工作融合起来,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新型辅导员队伍。根据学习型组织理论及模式,高校创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高等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在创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中,要明确学习目标及树立学习理念
  (1)明确构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目的、使命和核心价值观的治理思想,它将用来指导辅导员队伍建设。教育具有阶级性,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创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第一要素是“政治性强”,辅导员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坚定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有大局意识,言行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并将这种思想贯彻落实到学生教育管理当中。
  (2)學习团队要全面树立“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终身学习”的理念。将每一项工作看成一次学习的机会,在工作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业务能力;将每一次学习都视为一项必须完成的工作,有意识的将学习作为任务来完成。不管是有经验的辅导员还是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辅导员,不论专业背景都要认真开展学习活动,终身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辅导员队伍。   2.设计支持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政策、战略和结构
  高校要以实践为中心,以理论为基础,建立高校辅导员学习长效机制和组织机构。从国家来讲,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的通知,明确了关于实施高校辅导员继续攻读学位计划的条款,帮助辅导员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高了工作水平。从学校层面来讲应积极出臺相关政策,制定相应的《高校辅导员学习实施意见》、《辅导员外出培训计划》等,从源头明确辅导员学习的意义、目的、形式、制度、考核,从制度和政策方面有力保障了辅导员学习的常态化和有效性,拓宽了辅导员工作的发展空间,实现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3.设计有效的学习程序
  学习需要在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制订有效的学习程序,使辅导员团体成为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的学习型队伍。
  (1)制订学习计划,组建学习团队。高校应在《辅导员学习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以3~5年为一个学习周期,每名辅导员都要根据自身专业方向和工作内容制订相应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规划,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根据辅导员个人意愿和工作需要,遵循辅导员工作向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发展规律,组建相应的学习团队,如党团建设团队,学风建设团队,就业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团队,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拓展团队,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奖、贷、助服务团队,宿舍管理和维稳研究团队等,明确辅导员核心团队成员学习和研究的具体内容。
  (2)搭建学习平台,开展学习交流,进行考核评比。仿效教师队伍建设,在辅导员队伍中开展“青蓝工程”,组成“传帮带”学习小组,形成老辅导员在工作中带领新辅导员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局面。同时搭建辅导员学习平台,通过工作经验交流会、辅导员工作简报、辅导员工作信息平台、辅导员外出学习进修等多种学习形式,实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最终目的,成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载体。在学习期内相关部门要进行相关指导、全程检督,学习期满后要求每名辅导员都要撰写学习心得,对学习成果进行考核,学习成果可以是辅导员的学历(位)证书、论文、考取的职业证书、外出学习汇报总结等。学习成果将作为辅导员职称晋升、评优升档的主要依据。
  4.创造共同的愿景,通过团队学习,不断超越自我,在工作中不断创新
  共同愿景是指个人与组织都认同的价值观、使命和目标。它可以凝聚意志,形成共识。在高校中,当一名辅导员的个人愿景在组织环境内部和整个辅导员队伍中通过接触、碰撞、冲突、结合之后,个体愿景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调整,逐渐与团队目标趋于一致,达成共同愿景。
  长期以来辅导员工作内容繁琐枯燥,工作量大,常常陷于完成上级下达的各种事务之中,没有时间进行总结和思考,更没有时间提供学生所期望的全方位的教育与服务,加之近年来高校辅导员普遍年轻、经验不丰富,却又得不到相应的学习和培训,造成相当多的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感,工作态度懒散,工作业绩差,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育人的根本守旨。为此,高校可以建立有效制度和相关平台,让辅导员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让他们有时间在工作中不断思考,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总结工作经验,并通过团队学习的形式加以推广,改变个体过去在工作中出现的不良思想和行为。集广大成员的智慧和力量,形成一种成员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互相切磋、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增强辅导员队伍的凝聚力,从而使辅导员找到职业归属感和认同感,提高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工作的创造力,积极开拓学生工作的新思路、新想法、新内容,不断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以便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
  三、结束语
  创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旨在达成个人与学校共同发展愿景,建立学习机制,通过团队学习,不断提升辅导员的政治素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能力,以适应新一轮教育的发展潮流,辅导员只有树立学习观念,走学习型道路,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实现个人职业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晖.高职院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2][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3]张雪梅.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义与特征[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1,(1).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调度数据网设备在电力系统的使用也逐步增加。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充分利用调度数据网,发挥网络的通信优势,减少维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是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调度数据网;后台监控机;远程维护  作者简介:张永新(1976-),女,山东菏泽人,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临沂供电公司,工程师,高级技师;袁伟玉(1976-),男,山东临沂人,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临沂供电
期刊
摘要:“电力企业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课程,是企业管理理论在电力企业中的综合运用,是两个专业体系的有机结合,是对师生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进行全面培养的课程。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经过三年系统思考,突破了以往只侧重一面的课程设计方法。深入分析了课程的定位与目标,全面梳理了课程的内容体系,明确了关联递进的逻辑关系,建立了系统全面的知识框架,讨论了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了教学资源的配置
期刊
摘要:通过对电力物资公司储位管理、关联规则进行简单阐述,用厦门某电力物资公司的实际销售数据(分材料产品、备品配件、机电产品等三类产品)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挖掘出了电力物资之间潜在的关联性,进而证明了关联规则在电力物资储位管理中应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同时针对该分析结果提出一些储位管理建议,能够使公司的管理决策有据可依,从而提升企业决策的质量。  关键词:关联规则;储位管理;电力物资  作者简介:王普专
期刊
摘要:数字化变电站智能输电网的物理媒介是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一个关键技术。首先介绍智能电网系统组成结构,主要包括过程层、间隔层的变电站层。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特性和关键技术。可为数字化变电站设计和相关科研与运行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组成结构;主要特征;关键技术  作者简介:赵敏(1982-),女,河南漯河人,漯河供电公司变电检修部,助理工程师。(河南 漯河 4620
期刊
摘要:针对枣山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中遇到的二次设备屏位布置、电缆敷设、改造步骤及停电方案、二次系统过渡等常见问题,在确保改造工程安全、经济的前提下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网络结构;二次系统;合并单元  作者简介:皮志勇(1975-),男,湖北荆门人,湖北省荆门供电公司变电中心,工程师;徐东升(1972-),男,湖北荆门人,湖北省荆门供电公司变电中心,工程师。(湖北 荆门 4
期刊
摘要:线损“四分”管理是供电企业实现线损工作精细化管理行之有效的手段。中山供电局通过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利用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和营配信息集成系统三大系统联动管理,实现营销、计量、生产等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形成线损“四分”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模式,从而推进线损工作的常态化管理,达到管理降损的工作目的,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线损四分;信息系统;线损统计;异常分析;
期刊
摘要:毕业设计是工科大学生在校期间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能力的全面训练和提高,为适应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例,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毕业设计进行了相关研究与实践,探索了毕业设计新模式,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促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毕业设计;教改  作者简介:孟艳秋(1971-),
期刊
摘要:论述了兰州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适应社会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而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情况。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分析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立铁路特色专业方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特色专业方向的建立、课程设置的优化、师资队伍建设、配套资源的优化组合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特色专业方向的设立经过初步运行已取得实效,为普通高校特色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教学改革;铁路特色专业
期刊
摘要:互联网推进了科技进步,也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脚步。网络的媒体化、便携化、社交化的趋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高校作为知识和信息传播的前沿阵地,网络这把“双刃剑”对大学生的影响不断升华,优化高校网络生态,强化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引导大学生网络文明行为,以德正身、以范正行,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任重道远。  关键词:网络教育;网络生态;网络文明  作者简介:陆志华(1969-),男,江苏连云港人,
期刊
摘要:学院制于中世纪在法国的巴黎大学诞生,至今仍为世界各国大学沿用,具有很强的传承性。首先阐述学院制的内涵,再论述实施学院制的意义,找出我国大学学院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对策。  关键词:大学;学院制;内涵  作者简介:徐亮(1987-),男,江苏南京人,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安徽?淮北?235000)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