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动与居住分离:经济理性抑或制度制约?

来源 :人口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8939323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移民家庭成员的居住分离多被看作是理性选择的结果,而在中国,流动和留守的决定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经济理性的范畴。本文利用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制度和结构视角出发,突出户籍制度的"双二元性",综合考虑个体、家庭和社区因素,分析了在业流动人口核心家庭成员居住分离的基本特征和影响要素。结果表明,大约四成流动人口未能实现与家庭团聚。他们大多来自农村,跨越省界,缺乏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居住在雇主提供的免费住房中,流动人口居住社区的政治准入门槛较高,流动人口生活在东部或西部城市。尽管东部和西部地区家庭分离的概率几乎相同,但机制有别:前者主要是被选择的结果,因为团聚的门槛较高;后者主要是自选择的结果,因为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共资源对流动人口家庭成员缺乏吸引力。故此,推进家庭团聚需因地制宜,针对重点人群,实现"从流动到留住"的转变,为流入地积累人力资源,为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能耗过大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随着发达国家的有机建筑、可持续建筑、零能耗建筑的出现,由此带来的各发达国家的建筑节能政策也突显出来。文章通过对美国,德国,日本
文章基于2011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家庭规模、代数、结构和居住安排等方面,描述了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家庭特征。结果表明,家庭规模为2.46人;平均1.54代人;家庭
燃料饥饿的发生,将加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衰减,降低电池的寿命。在燃料饥饿条件下,采用分式结构电池,对其电压、电极电势、电流分布及局部界面电势随时间的响应情况
新的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很多。本文着重谈了作业成本管理,成本规划,全面成本管理三个方面的现代成本管理理论。
国内以往对人们性别偏好的研究多集中于对"男孩偏好"的研究,而对性别偏好的其他类型关注很少,特别是对人们性别偏好的强度几乎没有涉及。运用国内298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资料,
留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及留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为此,需要优化国家认同教育的体制机制,完善教育内容体系,构建过程体系,
通过对我国矿山应急救援队伍的法规标准不健全、主管部门存在协调缺位现象、政策保障措施不足、矿山救援队资质认定取消后致使监管依据缺乏等问题进行剖析,从完善法律法规标
<正>20世纪70年代,生产"美的思"妇女透明丝袜的一家美国公司,推出了一条轰动性的广告。画面是一双线条优美,穿着长筒女丝袜的腿。这时,响起了一个动人的、女性的画外音:"我们
期刊
国内改革红利开始释放,全球经济走向复苏,但浙江经济却面临发展瓶颈,我省民营企业如何把握住当前重大战略机遇,在国际并购市场上把握主动权,笔者从产业法治的角度提出破局建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隧道和地下工程也得到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部分铁路隧道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病害,尤其是既有线隧道,受当时施工技术条件的限制,很多既有线隧道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