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要善用批评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教学由于其特殊的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个体差异因素和项目因素等特点,师生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此时,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利用合理、正确的批评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体育教学 善用 批评
  
  根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的调查,在我国,自杀已成为位列第五的死亡原因。在15岁至34岁的人群中,自杀更是成为首位死因。有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心理障碍者占总人口的10%左右,而城市25%的人存在显性或隐性心理危机。 学生的心理素质、危机处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边缘化了。现在的学生是温室中长大的一代,有极为敏感的性格,每年都有一些学生因受不了教师的责骂而出走甚至自杀。教师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说一是一了,也不能再捧出严师出高徒的古训了,必须采用愉快教学、鼓励教学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用批评、巧用批评,在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避免不良现象的产生。
  
  一、体育教学的特殊性
  
  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一)学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
  (二)组织多变复杂
  (三)人际交往频繁
  (四)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批评的心理学原理
  
  1.感知原理
  为了成功地进行批评,教师首先必须正确地观察自己与学生。假设一个教师对学生所作的大多数感知都是错误的,会是什么情形?教师通过感知准确地观察学生及其所犯的错误,并进行建设性的批评,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批评,这就是批评的感知原理。
  
  2.记忆原理
  学生对教师批评的识记、保持、回忆即记忆原理。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批评记忆深刻。在批评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批评的内容记住记牢,以防止今后再犯同类错误,或以此为鉴,少犯错误。
  
  3.思维原理
  在批评过程中依据思维特点、类型、过程规律等进行批评就是思维原理。在批评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和学生对教师的批评进行感知固然很重要,但它所反映的毕竟只是批评的一些直接的外部联系。它对学生错误的性质、本质、根源以及教师批评的目的、意义等内在特征缺乏深刻的反映。而这种反映主要是依靠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来完成。人的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重要特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概括水平高的教师对学生的批评,言语不多但句句讲在点子上,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评。但是,也常见一些教师苦口婆心,言语万千,却不见其效,其原因是概括水平低,没有批评到点子上。可见思维在批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4.情意原理
  教师在批评中稳定和控制好情绪,充分发挥好良好情绪的作用,这就是批评的情意原理。教师在良好情绪下进行批评,常能使得学生受到欢悦、轻松愉快等积极向上情绪的感染,学生的热情容易高涨,学习的积极性容易持续下去。因此,在批评学生时,教师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充分发挥良好的情绪作用。
  
  5.个性原理
  根据不同学生的气质类型特征、性格和能力特征进行因人而异的批评就是批评的个性原理。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稳定的心里特征的总和,主要包括气质、能力和性格。在教育上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批评时也要因人而异。
  
  6.需要原理
  批评的需要原理指批评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否则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需要是人的能动性的源泉,是产生动机和行为的基础。当人们产生某种需要时,就会激发起人的内在动机,产生某种目的,并为达到这一目的而自觉地去行动。因此,为了有效地批评学生必须重视批评的需要原理。
  
  7.态度原理
  批评的态度原理指教师的批评实际上是在改变学生的态度,使其认识错误,改正不良行为。态度是指个体对环境中独立于主体之外的人或事物的认知系统、情绪反应以及行为倾向。它包括三个方面,即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它对一个人的行为有指导性或动力性的影响。教师的批评实际上是在改变学生的态度。通过学生态度的改变达到使其认识错误,改正不良行为的目的。
  
  8.归因原理
  在批评中,对学生所犯的错误或存在的缺点,要问“为什么”,以探究原因。这类通过因果关系的认识,解释环境内产生的现象与人的行为的过程,就是归因过程。
  
  9.服從原理
  学生接受教师的批评,实质乃是一种服从行为,是学生按照教师的批评意见而做出的服从行为。例如教师的权威,批评时的近距性和坐向,接受批评时的班集体压力和内聚性,接受批评的代价,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和个性特征,性别差异以及批评信息量等因素。教师在批评中如果能注意这些影响服从行为的因素,按照服从的基本规律进行批评,效果就会倍增。
  
  10.期望原理
  期望是一种心理活动,是一个人根据以往的经验和能力,在一定时间里希望达到某种目标或满足某种需要的一种心理活动。在批评中,这种期望心理在教师和学生身上都会表现出来。教师总期望通过自己的批评能改变学生的错误态度、观念和不良习惯,而学生也期望教师能客观、公正地批评。因此,教师要重视这种期望心理的激发,充分运用期望心理的作用,既不伤学生自尊心,又能使学生改正错误。
  
  三、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批评法
  
  笔者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和批评的心理学原理结合日常体育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常用的批评方法:
  
  1.勉励式批评法
  体育教学中学生要承担一定的生理负荷、达到一定的强度这一生理因素导致在某些耐力和高强度运动中常伴有极点的出现。
  极点出现时学生往往表现为畏难、拒绝、疲懒,此时,应运用点化式批评来暗示、提醒学生极点是身体正在进入运动状态的表现和前兆;运用勉励式批评鼓励和帮助学生克服和战胜困难,而不能对学生发火,更不能说诸如“没用”、“差劲”等话使学生丧气和起消极作用,而因该用“相信自己”、“你行”、“你绝对能做到”等勉励的话语来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2.幽默式批评法
  体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并增强体质,因此体育教学必然存在着身体练习,某些项目还具有对抗性特点,加上体育本身所蕴涵的竞争性特点而容易引发磨擦、冲突。
  例如,在篮球教学比赛中,学生身体接触频繁,容易导致情绪紧张,控制力下降,此时对抗双方易处于情感不合理爆发的边缘,教师要运用幽默式批评迅速进行疏导和排解。
  
  3.委婉式批评法
  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一个班在上体育课是会出现两种相反的情形:一种是少数身体条件优秀的学生接受快、效果好;另一种是多数学生掌握慢、进步小。针对后一种情形,迂回式的批评更能使其树立自信心、增加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例如,在进行篮球的全场往返运球上篮测试时就碰到一位学生,他对篮球本来就兴趣不高,再加上本身条件差,当无法完成的时候他主动放弃了。就他本身而言在这么多同学面前已经丢了面子,这时教师就应该注意用委婉的批评法,说:“这位同学,是不是累了想休息一下再来完成得更好些?”而不能再火上浇油:“为什么别人都能做到,就你不行!”
  
  4.自责式批评法
  体育教学大多是室外教学,学生上课时易被周边其他事物所吸引而分散注意力。这时教师自责:“都怪老师,课上的不好导致大家不愿意听。”就会和学生避免正面直接交锋而刺伤学生自尊心,使学生留有余地而且心存感激,主动集中注意力,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5.迂回式批评法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迂回式批评可以避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直接交锋,引导、帮助犯错误的学生醒悟,从而改正错误,使批评达到目的。例如,有的学生个性很强,一节乒乓球课教师让练习推挡,他非要练实战。那就不妨从实战着手说明实战的重要性然后再讲明推挡是实战中最实用、最基础的技术,迂回地讲明推挡练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此批评没有剑拔弩张之势,却有事半功倍之效。
  
  结论
  
  善于正确运用批评的教师,大都能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做到有理、有节、有度、有法,收到表扬、赞赏、鼓励无法达到的效果,从而促进体育课的组织与教学的开展,提高教学质量,搞好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详.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
  [2] 谭华.体育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
  [3] 王步标.运动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
  [4] 任顺元.批评学生的心理原理和实用技法[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
其他文献
摘要:江泽民同志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要靠教育。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行的素质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计算机 教育 创新能力 培养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不仅需要适应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本要求,更需要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作为一名计算机课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
初中英语的教学大多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英语技能的学习,语法的掌握大多是通过课堂进行教学,但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英语课堂一直存在着时效性差的问题,使得很多学生不能真
语文作为启迪学生智慧的关键科目,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与生活等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小学语文教学中,包含着我国大量的传统文化内容,通过语文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深度,提高学生
摘要: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情感对学生具有直接的影响,体育教师应针对不同的个体,充分运用“罗森塔尔”效应,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良好个性。  关键词:效应 体育教学 教学效果    一、“罗森塔尔”的由来    一九六八年,美国的心里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卜到美国一所小学进行发展预测“心理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三个班进行测试,而后向任课教师提交了一份“最佳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乍看名单,其中有的
流感(Influenza)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其中A型流感病毒对人类威胁最大,曾引起人
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情感、表达情感,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用提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
摘要: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心理因素、情感教育、意志品质等非生理性因素在提高学生体育成绩的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在体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带着真挚的情感去教育学生,并力促学生对体育情感的升华,要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适应体育的竞争性,提高运动成绩。  关键词:非生理性 体育教学 作用    良好的身体条件是学生取得良好体育成绩的自然前提,但好的身体条件并不一定带来好的训练成绩,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