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Sprague-Dawley(SD)大鼠出生后发育过程中,初级听皮层神经元所接收到的突触输入的潜伏期和阈值的变化。
方法采用在体细胞外电生理记录的方法,快速定位初级听皮层大致区域,进一步使用在体细胞封接和全细胞电压膜片钳记录的方法,分别在出生后12~15 d、16~18 d、19~24 d以及成年(>3个月)SD大鼠上,记录单个神经元水平上的放电反应以及突触水平上的潜伏期和阈值。
结果①成年大鼠初级听皮层对于特征频率响应的场电位潜伏期(10~20 ms)较幼年大鼠(20~30 ms)短。②处于发育关键期的幼鼠的单个神经元对白噪声脉冲的放电潜伏期出生后12~15 d组[(40.15±2.67)ms]和出生后16~18 d组[(33.86±4.61)ms]明显长于成年组[(22.93±2.94)]ms,t=4.330、1.995,P=0.00及0.04;而出生后19~24 d组[(24.80±3.63)ms]与成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幼鼠神经元对于白噪声脉冲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输入的潜伏期出生后12~15 d组[(38.94±1.90)ms,(35.26±2.40)ms]和出生后16~18 d组[(32.68±2.52)ms,(30.24±2.18)ms]明显长于成年组[(19.46±1.06)ms,(18.91±0.77)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兴奋性t=6.255、4.662,P值均<0.01;抑制性t=8.918、4.820,P值均<0.01),出生后19~24 d组[(23.67±2.46)ms,(21.43±1.80)ms]与成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兴奋性输入与抑制性输入潜伏期之间的差值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减小,分别为[(3.15±1.02)ms、(2.01±0.73)ms、(1.79±0.85)ms、(0.39±0.48)ms],出生后12~15 d组与成年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39,P<0.01)。④在突触反应阈值方面,幼鼠组[(40.0±1.6)dB,(41.3±1.6)dB,(35.0±2.7)dB]明显高于成年鼠[(30.9±0.6)dB],出生后12~15 d、16~18 d组与成年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84、5.867,P值均<0.01),而出生后19~24 d组与成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由声刺激诱发的大鼠单个神经元放电活动以及突触反应的潜伏期和阈值均随着皮层发育逐渐达到成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