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语文课堂的人文教育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w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关键所在,就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笔者从诵读、阅读、古诗文浇灌三个方面对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人文性展开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文精神 诵读 阅读 古诗文浇灌
  人文性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也是完善语文学科教学方向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语文学科包含着语言学与文学,语文学科除了交流思想外,还承担着传承文明的重任(“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精神的主要载体。古今中外文学典籍,不但详尽描述时代人情风貌,而且记录时代人文思想。孔子的“仁政”;老子的“无为”;韩非子的“法制”,无不是文学典籍所传承的文化思想。契诃夫的《变色龙》,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马克·土温的《竞选州长》也都生动地刻画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的人际关系。
  一直以来,语文的教学一直在强调工具性与思想性,课堂上不指导学生学习,不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而让学生记老师分析归纳的答案,往往忽视了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学生整体和谐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工具性关注的往往是人的理性、认知与过程;人文性关注的往往是人的非理性、情感与动机。因此,强调工具性忽视人文性或强调人文性忽视工具性的课堂教学,都将会造成人的片面的畸形发展。“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可以理解为理性与非理性,认知与情感,过程与动机的有机结合,它们的合力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必将极大地完善语文的教学,促进学生整体和谐的发展。
  如何才能真正的完善语文课堂,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诵读
  语文教学实践中人文精神十分贫乏,这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实。追求名次与分数,使教与学成了快餐,一堂诵读课都成了“奢侈品”。殊不知,诵读比老师单纯的讲解分析来得更易深入人心。这是纯主观与作品融为一体,人文气息可水到渠成渗入读者与听者的心中。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朗讀者才能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产生出真实的感情,鲜明的态度,产生出内在的、急于要表达的律动。只有经历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作品的感情才能成为朗读者的感情,作品的语言表达才能成为朗读者要说的话。也只有经历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学生才能以作品思想内容出发,发自内心地把握住基调。当然,在诵读时要把握好作品的感情基调,也要掌握好句子的音节变化。在朗读中,更易由衷地与作品有契合点。人文精神才能潜移默化于读者心中。
  在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四的课本中能够在诵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的诗文是很多的,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现代诗歌,必修三、必修四中的唐诗宋词,都需要让学生在诵读中去感受。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情感远比老师的一味讲解更生动,更能洗涤学生的心灵。以李白的诗歌为例,选修教材《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所选的李白的《将进酒》就是适合诵读教学的典范,本首诗本身内容理解不算难,如果一味的注重内容的分析,学生反倒觉得枯燥,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使用诵读教学的方式,让学生采用各种方式诵读该诗,不仅学生的热情高涨,而且在反复诵读过程中学生也体会到了李白创作诗歌时的心境以及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同时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将这首诗完整的背诵下来,可以说是达到了一箭三雕的效果。
  二、阅读
  正如朱熹提倡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要让学生得到源源不断的新鲜的精神养料,就需要教师做有心人不断去挖掘新的阅读的源泉。课本只是茫茫书海中的沧海一粟,但是课本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适当的阅读课是以课本为出发点,进行有目的性的拓展,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一方面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与古人、先人、哲人、今人心神会合,与他们的睿智、宽容、洒脱、细腻亲密接触,真正提高审美情趣。
  在阅读课上,先是以所学课文为中心,然后延伸开去,构建一个阅读的花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在阅读的同时,语文的人文性又能更好延展。而且,阅读的积累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前提,只有阅读达到一定的数量,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提高,写作水平也才能实现质的飞越,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厚积薄发”。
  2009年实施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大学生每周的阅读量是500-800页,如此大的阅读量,如果没有从小学到高中十几年的训练,完成起来会相当痛苦。而与国内的高中学生相比,美国高中学生的阅读量几乎高出了十几倍甚至是几十倍,这也是美国高中素质教育的体现形式之一。由此看来中国高中教育要想真正的实现人文性,在阅读这一方面就还需要更加的重视。
  三、古诗文浇灌
  现行高中教材所选取的古代文学经典约占教材全部文学作品的四成,而且选文比较注重作品本身的审美情趣、文化内涵、情感魅力以及民族精神、民族感情和民族道德关怀等。同时,选文兼顾各类体裁,体现了我国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对于这些古典文学精品如果只是简单讲解翻译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之外,还需要培养诗情。诗情,是很多人追求的东西。然而,当我们“在钢筋与水泥的丛林里,计算着理想与现实的距离”的时候,很多人的诗情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在冷酷的现实世界里,诗情已经被物欲挤兑到一边,只有找回诗情,找回诗词中的真、善、美,让学生接受美的教育,通过学生心灵的频频感应,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人文和艺术素养。
  语文课是使人文教育得以实施的最好媒介,我们要在学生心灵里撒上人文精神的种子,让它逐渐的萌芽、生长,从而真正的提升学生的素养,而不是让他们沦为考试的工具。让高中语文教学成为一个真正融情感、激情、意志、爱为一体教育过程,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奋斗的目标。
  (作者单位:昭阳区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教育在学校,品德靠家长!没有道德情操高尚的父母,就不可能造就思想品德高尚的孩子。“问题孩子”大多是由家庭造成;“根”在成年人身上,在与之朝夕相处的父辈和祖辈们身上。要改变孩子那就先要改变家长。因此,青少年教育问题,是每个家庭必须正视的问题。  孩子们都是在家庭中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学会生活、学会自立;在家庭中获得身体的发育,心理的发展,个性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社会生活基本技能的掌握。游戏、学习
期刊
[摘要]文中对高校本科的课程结构转型进行了初探,提出了在大一到大四阶段面向软件工程专业课开设“特殊课程”的构想。并且对建设“特殊课程”的研究内容和实施步骤做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特殊课程 高校 课程结构  课程建设是高校最为重要的基本教学建设之一,由于课程本身具备一定的复杂性,突破高校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并非易事。本课题在当前课程体系的基础之上进行重构,提出了“特殊课程”建设的思想
期刊
[摘要]本文从一线教师的角度分析了高校课堂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建议,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课堂教学 质量  课堂教学的内容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教师主导课堂的讲授、课内练习、提问等活动,其中教师讲授为主要表现形式。课堂教学占据了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的主体。可以说,课堂教学抓住了教和学的根本。但是,随着时代的变更,社会环境
期刊
[摘要]高等数学是大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工科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之一。高等数学的教学不仅是知识的灌输,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既传授丰富的知识,又传授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学会去“想数学”,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得终身受益的思想方法.猜想性思维的学习与掌握更是终身受益的能力之一。  [关键词]高等数学 思维 猜想  面对信息社会迅猛增长的知识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智能及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
期刊
[摘要]大学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集一体的社会活动场所,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角度研究、探索我国理工科院校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的意义和方法。  [关键词]工科院校 科技创新精神 创新人才培养  一  在当代,高等学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自己重要的工作目标,为创新人才创造更为宽松的成长环境。  创新精神是指
期刊
[摘要]计算机是职业院校的主要课程,计算机专业对于技能人才的培养,要以“创新精神和能力”这两点为宗旨。本文就简单的探讨计算机技能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字]计算机技能人才 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普及的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正日益受到新的科学技术的冲击,计算机技术课也成为职业院校的必设课程和重点课程,但它以高速发展性、综合性成为制约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的难点。计算机专业本身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在学校里班主任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一个班级学生将来命运的走向,所以说班主任工作肩负着非常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教师的各方面工作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班主任的工作要求更是水涨船高,近似苛刻。而学校的大部分工作也得依赖班主任来实施。因此,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必须目标远大,同时又要脚踏实地,
期刊
[摘要]分析了我国高等院校工程实践教学中的问题,结合生产实践对工程实践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提出了改革措施,阐述了创新教学在新时代工程训练过程中的必要性,明确了新时代工程实践的重要地位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将创新教育系统的融入到工程实践教学中。  [关键词]创新教育 工程实践 金工实习  工程实践教学在中国高等工科院校的实践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工科院校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工程教育的重要部分。在中国经
期刊
[摘要]作为幼儿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和活动中,怎样才能让孩子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呢 ?本文结合实际,就怎样让幼儿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方面谈了一些认识和做法。  [关键词]幼儿教育 行为习惯 自理能力 自信心 语言表达  幼儿园的孩子来自于一个个不同经济文化背景的家庭。由于每个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不同,经济水平不同,行为习惯不同,对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有的幼儿因性格上的胆小卑怯而寡言少语,有的
期刊
[摘要]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二语习得的过程就是各种模因得到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一方面受到母语对外语顺向迁移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外语对母语逆向迁移的影响。无论是顺向迁移还是逆向迁移,都会对语言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因此,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出发,分析外语学习者在外语习得过程中迁移产生的根源,并从语言模因的观点阐释语言迁移的过程。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