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病人血、尿和唾液中人表皮生长因子的变化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bin07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放射免疫法定量检测胃癌病人血清(30例),唾液(30例)和尿(32例)中人类表皮生长因子(hEGF),并与正常健康人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表明,胃癌病人唾液hEGF和血清hEG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73±108pmol/L与119±61pmol/L,P<0.01;217±93pmol/L与183±74pmol/L,P<0.05),但胃癌病人尿hEG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按胃癌TNM分期比较,Ⅲ期以上胃癌病人唾液中hEGF含量显著高于Ⅱ期以下胃癌病人(P<0.01)。但血清和尿hEGF含量在此两组病人间则差异无显著性。按肿瘤生长部位分组,胃体癌与胃窦癌之间差异亦无显著性。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何杰金氏病行选择性脾切除后作放疗的意义。材料与方法:1979年5月~1988年6月间,对36例何杰金氏病选择性脾切除,全淋巴结照射及化疗(COPP方案)。结果:手术证实了当淋巴造影阳性或脾肿大的11例ⅢBMC的病人中有9例脾侵犯。在用放射治疗的ⅢB病人中,切脾组(14例)的平均白血球下降百分率低于不切脾组(12例)(P<0.01)。用放射治疗及放疗前后均用3个疗程化疗的ⅢB病人中,切脾组

蕈样肉芽肿(MF)为原发于皮肤的一种低度恶性的T细胞性淋巴瘤。我们报告一例患者以风团样损害为初发及主要表现,皮损经病理及免疫酶标证实为MF.患者男,40岁。因躯干、四肢反复起皮疹伴瘙痒5年于1994年12月23日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