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间质性肺疾患:6例分析及资料复习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n0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PM-DM)是骨胳肌的炎症性疾患。作者复习了500例PM-DM,均未提及有原发肺疾患。从1956年起共报告31例伴有间质性肺炎的PM-DM,本文报告6例,并作了资料复习。PM-DM诊断标准为:(1)特征性的近端肌肉无力、疼痛。(2)骨胳肌酶升高,(3)肌肉活检有PM-DM的证据,(4)无肌病家族史。原发肺疾患是通过胸片、肺活检或尸检来确定。本文病例女4男2,年龄32~64岁,平均49.5岁。

其他文献
疱疹样皮炎(DH)与肠病之间的关系早在1966年已被Marks等首先证明,随即发现肠病是对谷胶过敏。但是对于DH中谷胶过敏性肠病(GSE)的发病率与意义仍有争论,较早的观点认为DH病人有二组:一组约2/3的病人有GSE,仅这些病人像成人小肠吸收不良症(Adult coeliac disease,ACD)一样,HL―A8的发生率增加;而另一组HL―A8发生率正常、无肠病。目前的观点相信所有的DH病人
硬化性苔藓是原因不明的多因素诱发的炎症疾病,主要影响肛门与生殖器部位。外阴部以外的硬化性苔藓则很少见,并有数种临床类型。硬化性苔藓的色素性皮疹在文献中很少描述。现报道1例女性外阴部以外的色素硬化性苔藓。
期刊
1930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八届皮肤病学会上,就报告了银屑病与慢性感染病灶,特别是与慢性扁桃体炎的关系。此后,引起了不少作者的注意和研究。近年来,由于基础与临床医学的发展,有不少资料进一步揭示了慢性扁桃体炎作为感染病灶与多种皮肤病之问的密切关系。目前,一些临床观察结果已经展示了值得注意的研究方向。临床观察一些作者报告了在下述几种皮肤病与扁桃体炎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
期刊
作者对1947~1975年在奄美和光园麻风院内保育的儿童及住院病人所生的子女,调查了他们与麻风病人接触情况及发病情况等,结果如下: 一、在麻风院外麻风病人所生的子女,收容于麻风院附属保育所者38名,在麻风院内出生者20名,由其他麻风院保育所转来的48名,共106名,男62名,女44名。二、在1948年前保育所共收容5名,至1958年最多增至31名,以后逐渐下降,目前仅收容1名。三、在麻风院内出生者
期刊
细胞凋亡是受遗传控制的单个细胞自灭过程,是机体维持稳态的重要机制之一。该文综述了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点与相关调控基因及其与皮肤肿瘤的关系,并可利用细胞凋亡进行基因治疗。
肉芽肿性皮肤松弛(GSS)临床罕见,其特征为巨大的皮肤损害,在屈侧区逐渐形成悬垂的皮肤皱褶。
感染性疾病伴有光线限局性(photolocaliza-tion)及光敏现象已被公认并报告多年。但发生于癣病者未见报告。作者报告了一例伴有光线限局性面癣。患者34岁,女性,白种人,面部出现融合性斑块状红斑,双眼睑出现苔藓化4个月而就诊。既往无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也无用药史。每当患者在室外工作时皮疹就加重。二次内服地塞米松后皮损皆能消退,但试用口服四环素及外用皮质类固醇制剂则无效。初诊时活检报告符合光
期刊

外瓶霉是暗色真菌的一个属,可以引起皮肤、皮下组织及系统性暗色丝孢霉病,对人类的健康危害较大。随着器官移植、免疫抑制治疗的广泛使用及实验室诊断技术的提高,外瓶霉感染的病例报告日趋增加。治疗较为困难,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经手术及抗真菌药物治疗效果较好,但系统性感染者预后较差。
p16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9p21上,它所编码的p16蛋白能结合并抑制CDK4或CDK6激酶活性,继而抑制细胞周期蛋白D1/CDK4或细胞周期蛋白D1/CDK6复合物对关键底物pRB的磷酸化,阻滞细胞周期G1期进展,抑制细胞增殖.故p16-细胞周期蛋白D1-CDK4-pRB组成一个G1期调控通路.p16在散发性、家族性黑素瘤及其它肿瘤可有缺失、突变等改变,认为是一广泛抑癌基因.p16可能还是家族性黑
根据人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鼠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的实验结果,探讨了系统性红斑狼疮中T细胞功能异常的生物化学机理。提示由于生物化学途径的异常,改变了基因的表达和调控而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原发性T细胞异常,阻碍了细胞免疫的效应功能。从而影响了T细胞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使得辅助细胞的活性增强、抑制细胞的活性减弱,其结果引起多克隆B细胞的活化,最终导致自然抗体和病理性抗体的过度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