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ling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及其转移方式与肺癌术后患者的预后关系。方法:选择我院胸外科治疗的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的49例患者为分析对象,分析是否隆突下转移,是否跳跃式转移及淋巴结转移组数与患者的1年、3年生存关系。结果:隆突下淋巴结转移1年生存率与3年生存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跳跃式转移1年生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1,P=0.312>0.05),而3年生存情况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3.970,P=0.046<0.05)。淋巴结转移组数之间之间的生存情况比较结果显示,1组与3组淋巴结转移1年生存率比较,χ2=8.272,P=0.004<0.05;2组与3组淋巴结转移1年生存率比较,χ2=5.855,P =0.016<0.05;1组与3组淋巴结转移3年生存率比较,χ2=5.711,P =0.017<0.05;其余各组1年、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方式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特别是跳跃式转移及多组数转移患者年生存率较低,术中应有效的进行纵隔淋巴结清扫。
  关键词: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生存率
  肺癌十分容易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这也是导致患者预后极差的原因之一[1]。并且不同的转移方式与患者的预后也密切相关,本分析以我院胸外科治疗的49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为对象,分析不同的转移方式与患者的年生存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8年7月-2011年7月在我院胸外科进行治疗的49例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为分析对象,其中男性31例,女性18例,患者的年龄介于39岁-81岁之间,平均年龄(59.28±9.73)岁。所有患者均为“肺癌”首次入院治疗,术前未进行放化疗。入院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进行性加重的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入院后经CT和(或)MEI及PECT或肺穿刺活检确诊为肺癌。其中中央型肺癌21例,周围型肺癌28例,术后最终病理检查为鳞癌34例,腺癌12例,腺鳞癌2例及黏液囊腺癌1例。分期为T1N2M0期10例,T2N2M0期19例,T3N2M0期17例,T4N2M0期3例。49例患者中伴有不同严重程度的高血压9例,COPD6例及糖尿病4例。
  1.2 方法
  入院后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结合患者的体征,所有患者进行增强CT扫描,部分患者进行MRI或PECT或肺穿刺活检,确诊为肺癌并初步了解患者的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术中行肺癌病灶切除,常规进行肺门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清扫,左侧肺癌清扫5-9组淋巴结,右侧清扫2-4,7-9组淋巴结,术后进行常规的止血、抗炎,吸氧、祛痰和胸腔闭式引流。
  1.3 预后评定
  根据术中情况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我们将49例患者分为有无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及有无跳跃式转移及淋巴结组数(1组、2组及3组),分别比较他们的预后情况。预后评价采用电话随访,门诊随访方式记录患者的年生存情况,所有患者中最短随访1.3年,最长3.2年。
  1.4 统计学方法
  将观察记录的数据录入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的处理与分析,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以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方式与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是否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与3年生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跳跃式转移患者术后1年生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1,P=0.312>0.05),而3年生存情况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3.970,P=0.046<0.05)。淋巴结转移组数之间之间的生存情况比较结果显示,1组与3组淋巴结转移1年生存率比较,χ2=8.272,P=0.004<0.05;2组与3组淋巴结转移1年生存率比较,χ2=5.855,P =0.016<0.05;1组与3组淋巴结转移3年生存率比较,χ2=5.711,P =0.017<0.05;其余各组1年、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1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方式与患者生存情况分析
  注:1组与3组淋巴结转移1年生存率比较,χ2=8.272,P=0.004<0.05;2组与3组淋巴结转移1年生存率比较,χ2=5.855,P =0.016<0.05;1组与3组淋巴结转移3年生存率比较,χ2=5.711,P =0.017<0.05;其余各组1年、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肺部淋巴结十分丰富,发生肺癌是可见淋巴结转移。肺癌的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规律性[2],基本按照淋巴回流方向逐级转移,也就是一般来说按照肺内淋巴结转移,肺门淋巴结转移再到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顺序。当肿瘤较大压迫,并且也因肺与纵隔之间存在的直接淋巴通道,那么转移可出现跨区域性转移,交叉性转移及跳跃性转移等。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首先累及隆突下淋巴结,该处是胸腔内各淋巴管的交汇点[3]。那么一侧肺癌淋巴结转移至此可能继续向另一侧肺转移;再有,该处的淋巴结出现转移,对评估患者的预后或预测患者的生存率有一定的参考性。通过分析本组患者有无隆突下转移与患者的年生存情况,发现有无隆突下转移与患者的年生存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这可能是所观察的时间太短,也可能是一些混杂因素所致。
  跳跃式转移是按顺序转移以外比较常见的一种肺癌转移方式,其可直接从N1区淋巴结直接跳跃转移至N2区淋巴结[4,5]。这种跳跃式的转移对患者生存率有重要的影响,有研究显示跳跃式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生存率明显比非跳跃式转移的患者低[6,7]。本分析的结果也显示,有无跳跃式转移的患者1年生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年生存情况就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可能时间越长,这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差异将更大。此外是淋巴结转移组数越多,患者的年生存情况越不理想。
其他文献
摘要:临床医学检验报告中的检验数据必须做到及其严格精确,从而为医生诊断提供准确有力的证据,进而为患者选择出最佳的治疗方案。由此可见检验数据精确性的重要性。笔者结合从事检验工作多年的经验,着重论述了循证检验技术对于提高检验数据精确性的重要性。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 检验数据; 精确性  医学检验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它为临床科室提供诊断依据,为医疗、教学及科研服务。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宫腔镜检查整个过程中应用舒适护理,从而降低患者在宫腔镜检查过程中不愉快的程度,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以便更好地配合检查。方法:将98例接受宫腔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检查前、中、后实施舒适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在检查时的焦虑值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焦虑值
期刊
摘要: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本科将该教学模式引入到本科医学儿科学教学中,初步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也发现一些不足。  关键词: 教学方法; 本科医学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hlem-based learning,PBL)的主要理念是“以病案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其特点在于有助于学生获得批判性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1]。我们在儿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柴芍消痞汤辅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11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58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柴芍消痞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胃粘膜修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55%(56/58)与对照组87.93%(51/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用康惠尔敷料治疗Ⅱ、Ⅲ期压疮的效果。方法:应用随机对照法,将46例(72 处)Ⅱ期、Ⅲ期压疮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清创后应用康惠尔敷料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纱布换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15d压疮愈合率达到73.68%,对照组愈合率只有44.12%,两组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Ⅱ期压疮愈合时间为8.52d±3.46d,Ⅲ期为2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PFNA与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10月治疗的2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人,按手术方法分成两组:PFNA固定组为A组; 122例,男31例,女91例;年龄60~92岁,平均74.8岁。DHS固定组为B组;123例,男36例,女87例,年龄65~88岁,平均为73.9岁。骨折按Evans-Jensen分型:A组Ⅱ型18例,Ⅲ型64例,Ⅳ型
期刊
摘要:骨折病人术前及术后为消除组织水肿常常用到甘露醇,甘油果糖等脱水剂,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长期输液或输入脱水剂时间过长的患者外周静脉出现静脉炎及静脉硬化的概率较高,通过我院自制中药膏剂三黄膏、铁箍膏与传统方法50%硫酸镁湿敷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铁箍膏与三黄膏配合使用在治疗这种急性外周静脉炎与静脉损伤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 三黄膏 铁箍膏 外周静脉炎 硫酸镁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抽取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运用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推拿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运用子午流注纳甲法选穴配合肩部常规穴位及阿是穴的观察组27例与局部常规学位及阿是穴的对照组25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显效率大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  关键词:针灸推拿;子午流注纳甲法;肩周炎。  肩周炎中医称为“漏肩风”是指肩周围疼痛,活动功能障碍的病症。本病临床较多见且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的18F-FDG摄取与其病理类型、HK-Ⅱ及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20 例胃癌患者术前进行PET检查, 测定肿瘤SUVmax;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半定量检测病理标本HK-Ⅱ和VEGF的表达。统计学分析SUVmax与病理类型及HK-Ⅱ和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胃癌WHO分型非粘液组(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与粘液组(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18F-FDG摄取(SUVma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4%高渗的盐水2.5ml+布地奈德混悬液0.5mg雾化吸入,而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5ml+布地奈德混悬液0.5mg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病情严重程度评分以及症状、体征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