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传播视阈下重大突发事件中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及治理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MG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碎片化传播视阈下,大学生“三观”发展更为自主、多元,给高校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引导与治理带来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更加扎实有力的措施维护高校和谐稳定,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化危为机的意识。当前,大学生持续关注重大突发事件发展走向、明辨舆情是非能力有待提升,高校對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有待完善。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引导与应对的回顾与反思,进一步探寻碎片化传播视阈下重大突发事件中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及治理的对策。
  [关    键   词]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高校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8-0026-0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改进和创新正面宣传,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2020年9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40亿,学生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3.7%”[1],其中大学生是网民中占比较大、传播信息较为活跃的群体。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各种负面信息呈几何式爆发传播,对大学生“三观”的形成造成巨大冲击,这就要求我们要牢牢把握高校网络意识形态主动权,维护高校安全稳定,扎实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网络舆情,是指网络受众在网络领域通过网络语言和其他方式,围绕社会公共事务性的热点或普遍关注的议题所表达的情绪、态度和意见的集合。[2]网络舆情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涉及类型多等特点。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空间治理问题,尤其是重大突发事件的舆情引导及治理。在碎片化传播视阈下,伴随着重大突发事件的各类负面信息和网络谣言层出不穷,若不加以正向引导与治理,将会侵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彭兰教授将碎片化传播分为事实性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和意见性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两个层面。前者指信息来源的多元化、观察视角的分散化、信息文本的零散性以及信息要素的不完整性;后者不仅指意见的零散性,更指意见的异质性、分裂性。碎片化传播导致的大学生网络行为盲目化、自由化、情绪化等不良现象对重大突发事件中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及治理产生负面影响。[3]
   二、重大突发事件中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及治理现状
   (一)大学生持续关注重大突发事件发展走向
   本文通过在线问卷对500名高校学生样本进行数据分析,男生占67.99%,女生占32.01%。参与调研的学生中,大一学生所占比例最高,达到56,73%,有94.92%的学生通过手机端App获取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71.08%的学生浏览相关信息的时间为30分钟以下,92.05%的学生表示会关注重大突发事件的发展与变化。整体上看,“00后”学生能主动对重大突发事件予以关注,倾向于利用碎片化时间关注各类事件的最新进展。
   (二)大学生明辨舆情是非能力有待提升
   97.57%的被访学生认为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论对认知社会有一定的影响,60.04%的学生对针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各类报道的真实性存在疑虑,44.37%的学生认为央视、学习强国平台、各类纸媒等媒介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与剖析还不够接地气。高校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判断意识和强烈的好奇心,具有随意、从众的人群特点,大学生在碎片化传播时代拥有主动的发言权与传播权利,如微信、抖音、QQ空间等交互性、集聚性、自由性较强的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接触的网络信息量更全面,使高校学生逐步成为网络“发声”中的主力军。但是“00后”的他们在分辨力和自控力方面有待提升,缺乏对舆论以及重大突发事件的理性判断和深度思考。
   (三)高校对网络舆情引导能力有待完善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净化网络空间,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增强新闻舆论工作有效性,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调研中,我们发现91.61%的学生认为高校网络舆情会影响其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立场。有81.24%的学生认为学校、学院官网、QQ群、微信群能有效提升重大突发事件中师生间的沟通效率,及时获取有效信息,但同时有77.71%的学生认为重大突发事件中学校的网络氛围较为复杂,需要进行一定的引导,侧面反映出学生群体已逐渐认识到正向引导高校舆情的重要性。
   三、浅析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及治理中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政府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欠重视
   现如今,“数字治理”已然成为地方政府转型升级的既定目标,但是政府与高校尚未完全形成合力。国内多数高校在网络舆情引导的过程中体系不健全,在面对舆情危机事件时,人工监测方式依旧是主流,在监测管理领域、微博、微信上的监测体系不够完善,工作效率不高,能够收集到的信息也不甚全面;在汇报监测管理工作时仍是常见的层层汇报模式,舆情管理队伍搜集基层信息整理提交给对应部门,对应部门再继续上报。层层汇报使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易出现漏传、误传情况,可能因高校介入时机不当后期发酵愈演愈烈。    (二)高校网络伦理道德教育不充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当前,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激烈。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才能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放眼现阶段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工作,对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关注度欠缺。首先,高校网络伦理引导体系不完善。前期未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对“00后”大学生群体难以进行及时的情绪疏导,中期面对复杂的网络舆情不能进行全方位的有效监督,后期未形成有效的处理案例系列样板,难以通过日常的渗透式教育避免舆情问题的再次发生。其次,高校网络伦理教育队伍结构不合理。高校的网络道德教育工作一般由辅导员、宣传部行政人员、组织员、团委干部等负责,团队成员缺乏专业的相关知识,也缺乏新媒体工作思路。最后,高校网络伦理道德的引导方式不先进。面对突发舆情,处理方式较为单一,处理经验欠丰富,舆情发生后,往往通过谈心谈话、各个击破的方式减少负面舆论的传播,引导学生对各类新媒体上的不良舆论进行删除,传统陈旧的处理方式会导致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三)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水平待提升
   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让小部分“00后”大学生挣脱道德的束缚,拥有“线上”“线下”两副面孔,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当起了所谓的“键盘侠”,以讹传讹、煽动不良情绪。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网络新媒体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在助力他们增长才干的同时,来自国内外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产品也在考验着他们的辨别能力,挑战着他们的思想道德底线。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往往缺乏抵抗力与自控力,容易迷失自我,长期接触负面网络舆情,其意识形态也极易偏离正轨,思想僵化,无法辨认是非曲直。
   四、探寻重大突发事件中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与治理的科学路径
   (一)“事实引导”与“价值引导”并重,建构适应重大突发事件的话语体系
   舆情引导既要重事实引导,又不能忽视价值引导,在某种意义上,价值引导是更基本、更深层,需要更加持之以恒着力引导的要素[4]。高校要长远考量,要善于在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寻求“00后”价值认同的统一,切勿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要齐心协力度过舆情危机,将容易冲动的“00后”引导到共同利益上来。了解校内外各类群体对舆情的态度,畅通校内网络表达,监测校内外网络舆情的反应,研判舆情关切点,选择最佳时机,高校恰当介入实现“一锤定音”的效果。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高校首次应对突发舆情的效果十分重要,如若不当易被社会公众质疑,陷入被动状态。
   (二)“多举管理”与“融合治理”并举,助力重大突发事件教育无缝连接
   除了“看得见的手”如线下讲座教育、沙龙交谈、主题团日等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举管理”助力网络思想道德教育,还要注重“看不见的手”——融合治理。融合治理模式是以心理治理为基础、以法律治理为核心、以大数据技术为保障、以改变互联网信息行为背后“人”的认知为目标,通过主体融合、过程融合、规则融合、工具融合、数据融合等,构建一套完整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5]高校要主动与政府进行合作,尽快搭上“融合治理”的“快车道”。党和政府在各类重大突发事件中迅速准确获取民意,与大数据技术的功劳分不开。高校与政府共享搭建海量数据资源的平台,有利于优化舆情引导工作效率,及早发现、及早预案,为第一时间准确、全面、有效掌握重大突发事件下高校舆情提供硬件保障。
   (三)“守正把关”与“监管约束”同步,保障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规范运行
   高校輿情管理队伍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应当担当好“把关人”的角色,要顺应碎片化传播新媒体时代的特点,聚焦意识形态的把关,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的整体把关机制。这就要求高校高度重视舆情工作,宣传、学工、保卫、网信等部门形成合力,及时研判网络舆情,完善预警机制,分阶段、有条理、有针对性地应对。巧妙把握“自由”与“守法”的界限,在保障高校师生言论自由的前提下,面对各类负面舆情要敢于亮剑、勇于斗争,旗帜鲜明地进行反对和抵制。努力做到把关与监管相结合,不断壮大正能量,发出好声音,有效引导舆情。
   参考文献:
   [1]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 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 互联网普及率达67.0%[J].网络传播,2020(10):66-72.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彭兰.碎片化社会与碎片化传播断想[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4]蒋华林,陈金龙.重大疫情应对的网络舆情引导:动因、价值与方法[J].思想教育研究,2020(3).
   [5]邓建高,齐佳音,方滨兴,等.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行为融合治理模式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18(5).
  ◎编辑 郭小琴
其他文献
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影视剧创作依托时代背景,解释时代命题,聚焦脱贫题材、新农村题材,书写改革进程中的农村发展和农民故事
刘翔是中国田径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职业生涯以优异的竞技成绩打造了属于他的田径时代。回顾刘翔时代我国田径运动在竞技成绩、校园推广、大众健身以及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后,再度审视“刘翔效应”在各方面给我国田径运动带来的影响,多角度分析我国田径运动取得的成绩及其对社会体育发展所起的作用。提出我国田径运动在做好整体战略规划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经验开发更多有影响力的田径赛事;进一步推进校园田径运动的改革,增加青少年群体的厚度,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田径运动在大众健身中的基础
从《美人鱼》(周星驰,2016)到《红海行动》(林超贤,2018),再到《捉妖记2》(许诚毅,2018)及《流浪地球》(郭帆,2019),中国商业电影依托成熟的特效技术与工业美学,在内容题材、视觉风格、影像表现等方面不断经历着突破与创新。2021年贺岁档,路阳导演的《刺杀小说家》再次以较高标准的影像细节向观众呈现出中国电影人向电影后工业美学实践的深度开掘。根据路阳的叙述,《刺杀小说家》完成了中国电
字幕翻译作为中国电影海外传播中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成为困扰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因素之一。无论是电影界还是翻译界都在努力寻找问题的根源,以求解决的办法。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电影界长期忽视字幕翻译”[1]的结果,只把字幕翻译当做电影海外传播的程式化步骤,对质量没有太高要求。电影界则认为国内译者水平有限,为保证字幕翻译的质量邀请外国人来译。尽管如此,字幕错译的现象还是屡屡发生。为了帮助中国电影走出字幕翻译的困
[摘 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本科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扎实掌握相关实验安全知识,切实提高学生对实验室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尝试在实验教学中增加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助理辅助教学,采用类似于翻转课堂的线下讨论,并结合幻灯、录像、雨课堂等多媒体开展分子生物学实验安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加强学生对实验室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大大提高了本科生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
[摘 要] 资源的补偿分配改善了民族地区的办学,也进入了瓶颈。从对资源分配的探讨转向对人的发展探讨,是对教育本身的回归。补偿的分配尝试为所有人提供同等的受教育的机会,但是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对民族地区特殊性与自主性的忽视,从而导致对教育过程与结果的忽视。而认同恰恰是对差异性与自主性的尊重,弥补了补偿分配的缺失。认同的差异性原则引起了人们对教育差异的关注;认同的自主性原则唤起了各方对民族地区自身
线上教学作为保障学生受教育权的重要手段,其质量评价和影响因素仍未得到深入研究.通过高职临床诊断技术课程在线教学期间与往年面授时的教学数据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发现学生
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背景下,探讨如何将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相融合、如何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提高教学实效,是当下任课教师的重要任务.对分课堂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独特的流
中小成本故事片是为了区别于商业大制作影片而提出的相对概念,2010年之后,随着进口影片的乏善可陈和国产“后商业大片”时代的到来,中小成本故事片在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沉寂后厚积薄发。从近十年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小成本故事片的异军突起除了“时势使然”的因素之外,还因为商业压力和资本回报率要求较低,使满足大众情感需求为目的的中小成本制作能够“轻装上阵”。文章从代际携手共谋时势、复合叙事策略、艺术话语新变等方
[摘 要] 在教育部门一流课程建设期间,为了能够有效推动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教学期间积极建设优质的在线开放课程,同时积极借助网络课程资源来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这样才能有效地为学生构建出一个集交互、情境、反思与体验为一体的深度学习场所,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得以有效提升。混合式教学与OBE理念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联系,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