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来源 :北京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E1817093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肌缺血症状复发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探讨心肌缺血与自体血管和移植血管的关系及治疗策略.方法对我院抢救中心2003年9月至2005年8月入院的CABG后不稳定心绞痛39例患者行冠脉及桥血管造影,结合心电图及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患者CABG后出现心肌缺血症状到复查造影的时间:1个月~1年为25.6%;1~3年为43.6%;3~10年为28.2%;10年以上为2.56%.39例患者共移植血管101支,其中左乳内动脉桥(LIMA)36支,大隐静脉桥54支,桡动脉桥11支.101支移植血管中,完全闭塞病变占25.7%,狭窄占17.8%.CABG后1个月~1年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是移植桥血管病变,其中移植桥血管吻合口狭窄占70%,桥血管闭塞占20%;1~3年心肌缺血主要原因是移植桥血管的闭塞和自身血管病变加重,分别为38.8%、44.4%;而3年以后则绝大多数缘于静脉桥的闭塞,占45.5%.药物治疗11例,自身血管介入治疗19例,桥血管介入治疗7例,自身血管和桥血管同时介入治疗2例.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CABG后早期出现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是移植桥血管吻合口狭窄,术后1年以后出现的心肌缺血多是移植桥血管的闭塞和自身血管病变加重.自身和移植血管介入治疗成功率高.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对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实施间歇导尿的护理,减轻病人的紧张、焦虑、恐惧心理,消除消极心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医生对135例患者给与间歇性导尿方案,由康复护士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平均寿命在逐步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明显,人类社会逐渐趋向老龄化,老年人身体状况将越来越差,而常见病,多发病也越来越多,急
吸入性肺炎是吸入酸性物质、食物、胃内容物以及其他刺激性液体和碳氢化合物后,产生急性肺部炎症反应,吸入液的分布范围越广泛,肺组织损害越严重.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和急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的工作.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本人认为可从帮助职工认清形势,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营造良
目的 探讨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432例老年脑血管病患者,依据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调查分析,实施合理的护理措施.结果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通过接触、交流、安慰、解释、劝导、疏导、鼓励、暗示等心理措施,实施有效的沟通,缓解惠者特异的、个性化的心理问题.结论 在临床护理中通过各种心理干预等综合护理措施可产生满意的护理效果,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目的 评价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大出血的血管造影和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总结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大出血病例的诊断和治疗经过.结果 本组4例患者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并
目的观察等剂量的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对血压、心率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方法160例择期手术全麻病人,分8组每组20例,全麻诱导用咪唑安定0.08 mg/kg、
目的 分析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失误和术后并发症,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1992~2002年采用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17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男102例,女73例;平均43.1岁.其中RF系统内固定33例,AF系统内固定84例,中华长城系统内固定8例,DRFS系统内固定35例,Dick系统内固定4例,GSS系统内固定5例,Steffee钢板内固定6例.结果175例患者获1~6年随访.后路手术适应
目的 探讨皮脂腺及其分泌物在病理性瘢痕形成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对比研究病理性瘢痕与正常瘢痕的发生部位、形成原因,以及形态学与组织学的差别.结果 病理性瘢痕主要发生在耳后、下颌缘、上唇近口角区、胸骨前、上臂三角肌部位;正常瘢痕主要发生在头皮、前额、鼻背、四肢远端.病理性瘢痕边缘均可发现数排新鲜粟粒状皮脂腺及其分泌物,大量皮脂腺导管呈现扩张改变,管腔内积聚大量分泌物;正常瘢痕基底及边缘则很少发现皮
目前对帕金森病患者及动物模型脑部的形态学和神经生化改变的研究集中在黑质和纹状体等部位,主要涉及黑质神经元超微结构和胶质细胞的增生等形态学变化以及多巴胺、谷胱甘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