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前门大栅栏周边的北京老字号

来源 :华夏商务旅游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3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近千年的建都历史发展中,商业文化繁荣,出现了一大批以“诚信为本,质量上乘,服务优质,文明经营”的老字号商家店铺。
  如果有人问起北京老字号最为集中的地带是哪儿?恐怕莫过于北京前门大街大栅栏一带。曾听一位老北京的朋友得意地说:“不是八辈儿的北京人,那算不上真正的老北京……”我对此颇不以为然,我虽有半个江西人的血统,可作为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我,虽说不敢妄称是个老北京,但却自认为就是一个地道的北京人。特别是曾在前门外鲜鱼口内的草厂胡同里度过的那难忘的童年岁月,更使我对北京怀有一种难舍难分的深厚情感。
  徜徉天栅栏观赏老字号是一种精神享受
  每当漫步徜徉于前门、西单、东四、琉璃厂、鼓楼等商业文化繁华之地,老字号门楣上那一块块古色古香的精美牌匾,字体或端庄饱满,或清秀俊雅,或古朴拙正,或洒脱飘逸。数百年过去了,可“老字号”仍然代表和传承着老北京深厚的商业文化精髓。现如今,“老字号”也与现代化接轨,继续保持并不断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如今,北京现代化的购物场所数不胜数,但如果想体会一下“老字号”,那还是应该去大栅栏,去看看那些历经了几十年甚至数百年风风雨雨的北京老字号商店、饭店、戏院、电影院等,那绝对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
  “老字号”不仅是一种商贸景观,更重要的是一种历史传统文化现象。“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使“全聚德”成为北京的象征。京城民间“歇后语”,如“东来顺的涮羊肉——真叫嫩”、“六必居的抹布——酸甜苦辣都尝过”、“同仁堂的药——货真价实”、“砂锅居的买卖——过午不候”等,都极为生动地表述了这些“老字号”的“品牌”特色。正是这些不同特色的“老字号”,汇聚成了京城“老字号”大商业文化的魅力。
  “老字号”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创出了独特的经营之道,成为一种知名“品牌”。这种“老字号”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它的含金量是难以估算的。过去,北京人有“头戴马聚源,脚蹬内联升,身穿八大祥”之说。可见,这就是老字号品牌的独特魅力。
  “大栅栏儿”是北京最古老、著名且又别具一格的古老街市和繁华的商业闹市区。没改造前,大栅栏街东起前门大街,西抵煤市街,全长近300米,街道狭窄,两侧店铺、商号遴次栉比,人流不息,热闹非凡。旧时曾有“京师之精华尽在于此,热闹繁华,亦莫过于此”,“繁华市井何处有,大栅栏内去转游”的美誉。
  大栅栏街原称廊房四条,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迁都北京后,为鼓励工商业发展,在正阳门外设市场,修建“廊房”,作为商业铺房,招商开市。至明中叶嘉靖时,这一地区已逐渐发展成为有名的繁华闹市。清乾隆年间,于街道两端入口处安置铁制栅栏,故有大栅栏之称,并沿习下来,成为街名。
  大观楼电影院
  逛大栅栏一般从东口进西口出,但此行记者却选择了从西口进入这条如今依旧很热闹的商业文化街,走进去不远的路南就是建于1905年的大观楼电影院。别看现在的这座电影院不起眼,想当年这里放映中国首部电影《定军山》时曾有万人空巷之势。
  建国后它还是北京唯一的一家立体电影院。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从普通银幕到宽银幕,大观楼电影院见证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史。当我再次站在电影院门前,不由得想起当年在此上演我国第一部宽银幕立体故事片《魔术师的奇遇》时,亲身经历过的那种一票难求的热闹景象。
  广德楼
  大观楼电影院对面就是当年北京曲艺团旧址的前门小剧场,如今已被还原为历史的“广德楼”。建于清光绪初年的广德楼,为北京最古老的戏院之一,喜连成和双庆社等京剧班社曾长期在此演唱,后因剧场年久失修一度停演。
  1953年,北京市文化局筹资翻建。剧场呈四方形,舞台坐东朝西,场内能容纳观众四百余人,演员不用扩音器后排观众都能听清。初建时剧场和剧团实行场团合一,1957年重新组建北京市曲艺团团址就设在剧场内,白天利用剧场排练,晚上演出。
  北京琴书演员关学曾,“滑稽大鼓”演员叶德霖,奉调大鼓演员魏喜奎,河南坠子演员董桂芝、姚俊英、马玉萍,西河大鼓演员孙雅君,拆唱八角鼓演员顾荣甫、尹福来,相声演员高德明、高德亮、谭伯如、佟大方、王长友、罗荣寿、王世臣、赵振铎、赵世忠、陈涌泉,双簧演员孙宝才、王文禄,口技演员汤金城,山东快书演员刘司昌、冯广月,弦师韩德福、吴长宝、周荣林、魏福汉等闻名京城的这些曲艺家们都曾在这里献艺。如今这里依然上演的是曲艺节目,而且还保留着随进随看的观赏方式。
  内联升鞋店
  继续往前行,路南是著名的京城老字号内联升鞋店,老北京人讲究穿内联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布鞋。这家老字号,至今有近150年的历史了。内联升鞋店最早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的东江米巷(今台基厂附近),店主名叫赵廷,他早年在一家鞋作坊当徒工,学得一手好技术,又积累了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后来,京城一位达官丁大将军出资数千两白银入股,帮助赵廷开办了鞋店。
  赵廷分析北京当时制鞋业现状,认为制作朝靴的专业鞋店很少,于是决定办个朝靴店。经过一番苦心思索推敲,取店名为“内联升”。内联升的名子就表明它的服务对象:皇宫贵戚和天天盼着“连升三级”、“平步青云”的官场。示意顾客穿上此店制作的朝靴,可以官运亨通。内联升既要赚帝王将相的钱,又不冷落普通顾客。店主懂得:要伺候好坐轿子的,就得想到抬轿子的。所以它制作的“轿夫鞋”很实惠。既跟脚又不易绽裂,柔软吸汗,走路无声。习武的人也喜爱穿它,称得上是中国式运动鞋。
  如今,内联升在店内设摊制作传统布鞋,顾客光临此店,不仅可以欣赏一下那些布鞋,还可以参观一下传统制鞋的工艺——纳底、绱帮的过程……
  瑞蚨祥绸布店
  内联升斜对面即是北京的著名老字号瑞蚨祥绸布店,西号——瑞蚨祥鸿记。北京有“前门八大祥”之说。这是因为在前门和大栅栏一带,有八家带“祥”字的绸布店,称为“八大祥”。它们始建于同治年间,均由山东省济南府章丘县旧军镇孟姓家族经营。最初有两家,一为前门西月墙瑞林祥,二是东月墙谦祥益,经营丝绸锦缎和粗细洋土布,生意兴隆。继而在打磨厂路南,开设瑞生祥,至光绪初年(约1875)先后续开三支分店。光绪十九年(1893),孟氏在大栅栏开设了瑞蚨祥绸布店。庚子年(1900)庚子事变之时,大栅栏一带成为一片灰烬。后孟觐俟以不足两万金,恢复重建瑞蚨祥。前门东、西月墙一带,因修建火车站,收归国用,各大商店均拆除或停业,或迁移。光绪二十九年(1903)火车通进北京城,西月墙的瑞林祥并入鲜鱼口东记,谦祥益迁至廊房头条,并将门市并入益和祥,其后谦祥益又在后门大街路东开设分店,谦祥益北号。规模宏大,但因做生意不得法,损失重大,不久歇业。而光绪末年(约1911)后,瑞蚨祥却生意兴隆,在大栅栏大街连开五个分店,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绸布店。如今,“八大祥”只剩下了瑞蚨祥和珠宝市的谦祥益门市两家,谦祥益在解放后改为北京丝绸商店。旧时北京著名的“祥”字、孟氏所开绸布店,现仅存瑞蚨祥一家。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广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的面料就是瑞蚨祥提供的。   如今的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基本保持了原来的天井式的房屋结构;同时,进门处当年为达官贵人购物时停车用的栓马桩、门面上的石雕、罩棚等仍保存完好。在大栅栏街的一西一东的两个瑞蚨祥,瑞蚨祥鸿记为西号,东号的瑞蚨祥为本店。
  新中国妇女儿童用品商店
  继续前行路南是于1956年建成的第一家国有儿童用品商店——新中国妇女儿童用品商店。虽说如今的门面已非常陈旧,但该店却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前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曾于1962年、1966年先后两次为该店题写店名。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建成的第一家国有儿童用品商店,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少年儿童事业的高度重视和特殊关怀。
  建店初期,作为国内唯一一家经营儿童用品的专营商店曾在北京及国内享有很高的盛誉。1987年,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该店进行了扩建翻新,由原来800多平米经营面积扩大到1000多平米,并改名为“新中国妇女儿童用品商店”。在大栅栏街,该店与众多北京百年老店相比可谓年轻的老字号。而改造后的大栅栏,如今这个店面已不存在,被新时代工艺礼品、食品等一些超市所取代。
  同仁堂药店
  从原来的新中国妇女儿童商店向东走不远,路南一侧就是在海内外均享有盛名的同仁堂药店了。“同仁堂国药店”开业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以经营自制的丸、散、膏、丹而闻名于全国。同仁堂的创始人是乐显扬。乐显扬,号尊育,祖籍浙江宁波,明朝永乐年间迁居北京,祖辈三代行医。他自幼耳濡目染,广读方书典籍,致力于方药研究制作。他制作的丸药,取材纯正地道,制作精细严谨,患者用后疗效显著。他把行医卖药作为一种养生济世效力于社会的最高追求事业,他说:“可以养生、可以济世者,惟医药为最。”乐显扬于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创办同仁堂药室。
  同仁堂所制药品选料、制作极为严格,它根据民间验方、文献验方、家传秘方、宫廷太医良方等,精心选配,反复研究,并根据患者的用药反映,多次调整,力求精善,并制订出《同仁堂药目》。清朝雍正六年,同仁堂开始给皇宫专供御药,历经清朝八代皇帝,达188年之久。当年有诗曰:“都门药铺数同仁,丸散人人道逼真,纵有齐黄难别味,笑他若个述通神。”当时还流传着“国药属京药,京药属同仁”之说。
  同仁堂在乐氏几代人手中几番起落,1954年同仁堂公私合营,成为国有企业。同仁堂生产的各种中成药以“处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着”而享誉海内外。
  同仁堂的历史是一部经济与文化交相辉映的发展史。自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同仁堂创立,到第一部《同仁堂药目》问世,同仁堂不仅精研修合指之术,立下“炮制随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随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而且把医药作为“养生”、“济世”之方,讲“仁心”、“仁术”之道,从而奠定了同仁堂文化的底蕴,成为历代同仁堂人遵循的行为准则。时代变迁,同仁堂文化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1992年7月3日,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宣告成立。1998年,中国全国总工会授予2同仁堂“全国五一奖状”。199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06年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进入国家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
  张一元茶庄
  老字号张一元茶庄紧邻同仁堂药店的东面路南,由安徽歙县定潭村人张文卿于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所建。定名“张一元”,取“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寓意开市大吉,不断创新发展。张文卿于1925年亲自在福建办茶场,不仅可以熏制特味的茶叶,而且要比在北京从茶叶批发商手中买货价码便宜得多。所以,同等级的茶叶,张一元茶庄比别的字号茶庄要卖得便宜。
  据说,在当时北京的商店,张一元茶庄是第一个用高音喇叭播放歌曲、戏剧等来招徕顾客的。每次播放时,门前总是围着一群人。解放后,张一元发扬老字号的优良经营传统,在确保茶叶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改造调整,增加茶叶品种,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1992年,以张一元茶庄为主成立了北京市张一元茶叶公司。公司成立后,在弘扬张一元老字号传统的同时,适应市场,多方努力,使张一元一些失传断档的传统风格的品种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
  步瀛斋鞋店、马聚源帽店
  从张一元茶庄往东路北为瑞蚨祥绸布店,即瑞蚨祥东号本店。瑞蚨祥对面则是老字号步瀛斋、马聚源鞋帽店。同其它老字号相比,步瀛斋、马聚源鞋这老两家老店的门面变化很大,店外的时尚广告牌充满了现代气息。步瀛斋与马聚源两个老字号,一个是以制鞋享誉北京;一个则以制帽闻名京城。百年老店步瀛斋始创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前店后厂,以制作布鞋为主,后随社会发展又增设皮鞋,成为京城最早经营皮鞋的专业店。步瀛斋以诚信待客为经商宗旨,享有“和气步瀛斋”之美誉,其不断开发的新品种,使京城内外很多人慕名而来。“马聚源帽店”开业于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专为皇室和王公贵族制做朝帽、缎鞋,后以生产民族帽见长。如今,在大栅栏寸土寸金之他,两家老字号合在一处经营,以其各自的绝活儿各领风骚,生意十分红火。同其它老字号相比,这老两家老店的门面变化很大,充满了现代气息。
  六必居酱菜园
  出了大栅栏东口往南就是粮食店街,老字号六必居酱菜园就在此处。六必居酱园始于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至今已有470余年的历史,是京城历史最悠久最负盛名的老字号之一。其门面房子是中国古式的木结构建筑,为1994年重新翻建,仍保持着古香古色的建筑风格。六必居店堂里悬挂的“六必居”金字大匾,出自明朝宰相严嵩之手。此匾虽数遭劫难,仍保存完好,现已成为稀世珍品。
  六必居的涵义是:黍稻必齐,曲薛必实,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六必”在生产操作工艺上可以解释为:用料必须上等,下料必须如实,制作过程必须清洁,火候必须掌握适当,设备必须优良,泉水必须纯香。
  北京的酱腌菜行业,历史上按其生产酱菜的方法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即老酱园、京酱园、南酱南。“老酱园”源于保定酱菜做法,味道较咸,酱香馥郁,以六必居酱园为代表。该园以酱菜技艺精湛,品质优良,色香味佳而数百年来声誉卓著不衰,驰名中外。据史料记载:甜酱黑菜、甜酱八宝菜、甜酱八宝瓜、甜酱黄瓜、甜酱甜露、甜酱姜芽、甜酱什香菜、甜酱小酱萝卜、甜酱瓜、白糖蒜、稀黄酱、铺淋酱油等12种传统产品,是当时供给宫廷的御用品。为了送货方便,当时清朝宫廷还赐给六必居一顶红缨帽和一件黄马褂,这两件衣帽一直保存到1966年。   六必居制作酱菜,有一套严格的操作规程。为了保证酱菜的质量,自制黄酱和甜面酱,并从酱料的发酵到酱的发酵,从原料的筛选到时间、温度和搅拌的次数,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认真操作,保证了六必居酱菜的质量。现在六必居的酱菜不仅受百姓喜爱,而且也是国宴、国家重要会议的特供产品。
  老正兴饭庄
  赫赫有名的老正兴饭庄迄今已有130年的历史了,它创办于清末同治七年,由无锡人蔡正仁、卓人兴合伙在上海创建了以经营河鲜海味菜肴为主的老正兴菜馆。由于当时上海正迅速发展成江南沿海的重要商埠,浙江两省涌向上海的商人越来越多,一时间刺激了上海餐馆的繁荣,老正兴也名声大噪,在上海曾被人们誉为“饭店之王”。一些学徒帮工在老正兴学得手艺后另起炉灶,为了生意兴隆起见,也多以老正兴为名,最多时有140多家。
  提起老正兴菜馆的迁京还与敬爱的周总理有关。1955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周恩来总理、陈云副总理在陈毅市长陪同下,来到上海东号老正兴就餐,在品尝了“青鱼下巴甩水”和“青鱼秃肺”以后,连连称赞说:“这菜确实与众不同,非常入味,全国只有老正兴才有”。周恩来总理临走时同服务员一一握手,并嘱咐说:“老正兴的菜确实好,要好好地保持这个风味。”回到北京后不久,周总理对北京市的领导说:“北京能不能也搞个老正兴菜馆”。1956年经北京和上海两市领导协商,将位于上海西藏路以东四马路的老正兴迁址到北京的前门大街。然而可惜的是前门大街改造后,由于种种原因,上海迁京的“老正兴”饭庄如今已不复存在。
  都一处烧麦馆
  都一处烧麦馆也是北京有名的百年老店之一。坐落在繁华的前门大街36号,始建于乾隆三年(1738年)距今已有250年的历史。
  “都一处”店名为乾隆皇帝所起。乾隆17年的大年三十晚上,乾隆皇帝从通州微服私访回京途经前门,有的店铺都已关门,只有这家“王记酒铺”亮灯营业,便进店用膳,由于招待周到,酒味浓香,小菜可口,当时所以对小店产生了兴趣,便和店主闲谈起来,询问酒店叫什么名,店主回答:“小店没名”。乾隆听后说:此时京城开门的就你一家就叫都一处吧!乾隆回宫后亲笔题写了“都一处”店名,将其刻在匾上,几天后宫中派人送来这块虎头匾。从此“都一处”代替了“王记酒铺”,生意十分红火。
  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变迁,“都一处”经历了多次装修翻建,1964年扩建后的新楼为两层,营业面积达170平方米。同年秋天,郭沫若到店观赏乾隆御赐的虎头匾后又为“都一处”写了匾。“都一处”自乾隆赐匾开始出名,再加上北京小吃——烧麦,不仅在北京,乃至全国也很有名气。而一家小饭店经乾隆皇帝与文豪郭沫若先后两次题匾,恐怕也仅此“都一处”了。
  全聚德烤鸭店
  作为龙头老大的北京老字号全聚德烤鸭店,是同行中少有跨出国门经营的老字号之一。全聚德烤鸭店创办于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创办人是杨全仁。全聚德的开办有这样一个故事:“全聚德”原本叫作“德聚全”,是个位于前门大街卖干鲜果品的店铺,生意不好,最终倒闭。
  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以经营生鸡生鸭为生的小贩杨全仁将此店铺买下,开始经营烤鸭和烤炉肉。开店前,一位风水先生围着新店转了两圈后站定说“这是块风水宝地,前程不可限量,只是此店以前甚为倒运,要想冲其晦气,除非将‘德聚全’的旧字号倒过来,称作‘全聚德’,新字号才能上坦途。”杨全仁一听正合心意,一来自己名字中占有一个“全”字,二来“聚德”意为聚拢德行,可以标榜店铺做买卖讲德行。于是,闻名中外的老字号“全聚德”就这样诞生了。
  如今,老字号“全聚德”无形资产价值经评估与日俱增,1994年1月1日是2.69亿元人民币;2004年6月28日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和世界经济论坛主办召开的世界品牌大会上,全聚德品牌评估价值上升到84.58亿元人民币;2005年8月6日,世界品牌实验室宣布全聚德品牌评估价值为106.34亿元人民币。2007年9月,在第二届亚洲品牌盛典中,全聚德品牌荣获第320强,是亚洲餐饮行业唯一进入亚洲500强品牌的企业。
  在前门大街及大栅栏的老字号,除上述提到的之外还有很多。在大栅栏光戏园子就有庆乐园、三庆园、广德楼、广和园和同乐园等五家。此外,像几十年历史的老字号还有“南豫丰烟店”、“天惠斋鼻烟店”、“长和厚绒线铺”等;以及前门大街的力力餐厅、一条龙饭馆、天兴居炒肝店、黑猴百货商店等一些老字号都不同程度地享有很高的声誉。只不过由于历史的沿革,有一些店如今已不复存在了。但在北京老字号文化中却留下了一笔深深的记忆。
  如今大栅栏商业文化区的大规模改造已经完成,希望改造后的大栅栏商业文化街,在弘扬北京老字号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应继续不断地发扬光大。要让来北京的旅游者能这里充分体验到老北京商业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他文献
邵天榕,字琨婷,名威荣,号一笑阁阁主。生于黑龙江省,幼年家贫,无力学画,随波于学校,考入哈工大学习哲学,获学士学位。后考入鲁迅美术学院学习国画,又入北京画研究生班学习,从师于著名画家王文芳、张胜、宫庆福、温崇胜等。苦读勤练,习古创新,潜心研究,吸取精髓,得偿夙愿,如虎添翼,得展才志;虽女流之辈,时不甘落伍;玩于书画,以吐心声,博大家一笑,吾生足以;闲时养花弄草,甚得其法,叶茂花繁;乐于山水之间,以
期刊
江西景德镇的湖田古窑遗址(景德镇民窑博物馆)是名扬海内外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四十余万平方米的地下积淀了我国五代至明朝(公元907年-公元1644年)制瓷历史的丰富文化遗存,它清晰地反映了七百年间陶瓷工艺史上重大变革和集中国古代制瓷历史之大成的全过程,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陶瓷史学研究者、陶瓷工艺美术爱好者和中外广大游客的朝圣之地。  七百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景德镇依然以“瓷都”而名闻遐尔。只不过
期刊
欢迎  欢迎到芝加哥,一个经常被称作最具美国特色的城市。在这里,您会看到一个被银色的摩天大楼、绿色的公园和深蓝色的湖水包围着的城市绿洲。在这里,您会发现人们讲着130多种语言,以及象中国城、希腊城和小意大利这样的社区。  被Fast公司评选为2008年“美国年度城市”  芝加哥拥有200多家剧院,570多个公园,46公里的湖岸线和超过35家博物馆。30多家财富500强的大公司将总部设在芝加哥,比如
期刊
迪拜卓亚酒店及度假村集团  卓美亚酒店集团一向以豪华尊贵冠誉全球——它一贯秉承卓越的服务,将为您带来独一无二、尽享非凡的至尊体验。卓美亚酒店及度假村集团旗下各酒店己为您准备了精彩纷呈的入住机会,邀请您一同品味尽享非凡的流金生活,期待您的光临。入住迪拜卓美亚酒店及度假村,感受“尽享非凡”的至尊体验。尊享灵感独特,创意非凡的入住体验  迪拜帆船酒店楼高321米,巨塔的外型设计别具特色,灵感来自于扬帆出
期刊
摩纳哥公国位于法国的东南端、地处欧洲地中海地区的中心地带。摩纳哥与法国签有双边协定,使用申根签证便可自由出入公国,而无需任何海关手续。摩纳哥公国所使用的货币为欧元,与欧盟成员国家相同。  来到摩纳哥公国的不同交通手段:尼斯一蓝色海岸机场(乘坐直升飞机班机只需6分钟的行程)、黎乘坐高速火车可直达摩纳哥,往来交通十分便利。  尽管摩纳哥公国是欧洲最小的国家(2平方公里),但它也是联合国的一个成员国。格
期刊
巴黎确实是一座繁华的名城,她的市区内外绿树成荫,马路旁矗立着各式各样的楼房,大部保持着法国十八、十九世纪歌德式的传统造型,一般高度为5-8层。建筑物上均饰有与楼形相谐的人物塑像及各种花纹浮雕,并且几乎每个窗口都有花卉点缀,嫣红姹紫,使古老典雅的建筑透出一派生机。至于高达四、五十层的建筑,有的形如圆柱,有的貌如城堡,有的顶尖如削。在幽静的住宅区,庭院洁净,花红柳绿,碧草如茵。行人在街头闲步,每被花枝
期刊
在三明市梅列區西北部有一个被称为人间福地的小山村。这里有茫茫的桔海,茂密的森林。那万倾橘树,春成碧海,绿波飞溅,秋成金霞,流光溢彩,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她就是三明市梅列區陈大镇的渔溪村。  渔溪村位于三明市西北部,距三明市區21公里。全村辖有花桥上、花桥下、嫩坑等三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73户共642人。村域面积24678亩,其中林地21023亩,耕地1110亩,果园面积1100亩,绿化覆盖率8
期刊
泰国人民不仅笃信佛教,也深受婆罗门教和自然崇拜的影响,丰富的宗教色彩吸引着对泰国文化好奇的观光客。每年泰历12月的月圆之日,即公历的11月,泰国各地都会举办盛大的活动来庆祝水灯节,包括热闹的游行、踩街表演等等,不过,入夜之后的放水灯才真正地将整个活动推向高峰。  泰国人民在岁末年终的时刻都希望庄稼能丰收,让天候永远风调雨顺;但靠近水渠、运河和河川的较低地方,却时常遭到洪水的淹没而苦恼不已,因此,每
期刊
世界著名的英国生活时尚杂志《单片眼镜》(Monocle)近日推出了2010年度世界最宜居城市榜单,在25个最宜居城市中,德国城市慕尼黑位居第一,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位列第二。  其评选标准包括城市安全、犯罪率、国际交流、气候、建筑质量、公共交通、城市宽容度、环境议题、接近自然的程度、设计、商业情况、医疗卫生、有多少有利于城市发展的积极政策等。  No.1慕尼黑  慕尼黑位于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伊萨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