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环境设计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mk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先对环境设计进行阐述,之后再从不同的角度看环境的设计。 接着讲述了环境设计的规则和环境设计所涉及的要素及其的创新。 最后讲述了环境设计的创新。 
  关键字:环境;设计;设计要素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
  发展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世界各国不同的环境因素及民族习性而孕育出不同的庭园风貌。因其天然的地理环境,中国人乐观平和的人生观及其对自然的哲学观,而形成风格独特的中国园林。一般人将中国园林分为皇家、私家和寺观园林,而至今流传最广的便是私家园林。回观今人所建之园林,由于受现实环境、材料来源、匠师的训练及社会背景等种种限制,使我们要建造一座具有传统风味的中国园林,已非易事。 一、阐述现代的环境设计 
  
  何为环境设计
  现代园林逐渐凝结成了融功能、空间组织及形式创新为一体的现代化设计风格。一方面,设计追求良好的服务或使用功能,例如为人们漫步、休憩、晒太阳、遮荫、聊天、观望等户外活动提供充足的场地和场所,解决好流线与交通的关系,考虑到人们交往与使用中的心理与行为的要求。另一方面,不再拘泥于明显的传统园林形式与风格,也不再刻意追求繁琐的装饰,而更加提倡设计平面布置与空间组织的自由、形式的简洁、线条的明快与流畅,以及设计手法的丰富性。
  ②从不同的角度看环境设计  从设计角度看“环境”二字,主要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各种空间场所。广义来说,空间与场所可以涵盖我们所生存的整个世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生活方式日益丰富,毫不夸张地说,现实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已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人类生活的环境景观,实际上是人类的欲望在大地上的投影。人类在不断地为实现某种欲望而改造和创造景观,直至其实现了这种欲望后,新的、更高的欲望又引诱他去追求、发明新的技术,采用新的生活和居住方式,从而在大地上写下新的景观。这可以被认为是人类个体和社会进步的轨迹。从田园到花园,到公园,直到高科技企业园,都充分反映了人类在科技进步的帮助下,不断实现自我完善的历程。
  从设计方法上看,建筑外环境设计具有其“公共性”的一面。除建筑师外,城市规划师、园林设计师和雕塑师都纷纷涉足这一领域。他们各自有其独特的侧重点和处理方法。比如园林设计师精通绿化,对植物种类和季节、土壤的适应性研究非常熟悉,还能够设想各种时令的景致变化;建筑师对营造的技术感兴趣,他们研究的是砌筑、搭建和形式,对于与建筑设计一体化的室外空地尤为热衷。现代艺术的手法更富于想象力和整体意义,这首先需要参与者整体的观念更新,跳出栽绿篱、埋栅栏泛泛的处理方法,放弃狭隘的行业偏见。这是发挥想象力,创造场所特征与整体环境相映生辉的基本前提。  二、随时代发展的环境设计观念 
  环境设计所遵循的地方性原则
  地方性原则的提出是肯定环境文化多元化的结果。它从不同气候、地理特征等因素解释环境差异的合理性。这些先天性差异原本是各个民族和地域的人们,在历经漫长的适应性发展后,所形成的自然选择,它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千姿百态的文化面貌、生活方式和建造样式奠定了基础。我们应清楚,所谓地方性原则并不是一种形而上学的、难以与大多数现实的设计相对照的空间概念。实际上,它首先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共性设计法则,因为设计项目从来都是具体的、带有特殊条件的。不论在北京还是上海,在中国还是法国,设计的着眼点首先是要对具体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其次,从建设坏境的角度来看,评价一个具体设计的成败与否,一定要使之与所在环境的总体风貌相联系,因为一个城市或地区注定是要以环境个性的存在作为资源和文化价值的依据条件。
  后现代以来的城市环境景观,在首先满足功能性、技术性指标的前提下,强调了设计对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表达。(1)注重追求城市空间的趣味性。(2)与地方景观特征和环境特征相呼应,使当地特有的风土文化价值得以保持和张扬。这样产生的新环境才能自然地溶入地方生活中去。(3)强调景观道的设置,为行人提供舒适和便利。景观道包括专用的和与城市干道同向的步行便道。后者则在保障一定宽度的同时,要求有绿色屏障与车行道相隔。另外,建筑底层的细部设计亦是为景观道创造情趣的重要手段,需要予以重视。(4)强调设施多样化和完整程度,注重使技术的细节在应用中得到鲜明而有趣的表现。(5)重视环境艺术作品的创作实施,使艺术与现实生活的界线变得模糊,从而表达出生活艺术化的理想。
  ② 环境设计所涉及到的要素(空间、场所、领域)
  空间即Space,它是由三维空间数据限定出来的。场所即Place,也是由三维空间数据限定的,但是限定得不如空间那么严密精确,它有时没有顶面,有时没有底面。领域即Domain,它的空间界定则更为松散,这个概念最初出现在动物界。如一只老虎,一般活动出没的范围约为几平方公里,这一范围内一般不会出现第二只老虎,这几平方公里的范围就是这只老虎的活动领域。空间、场所和领域三者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空间是通过生理感受限定的,场所则是通过心理感受限定的,而领域则是基于精神方面的量度。因而设计时就要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考虑,如建筑设计的边界界面多以空间为基准,景观规划设计的边界限定则要以场所和领域为基准。
  ③设计要素的创新  
  在西方现代园林设计中,最引人注目并且容易理解的就是以现代面貌出现的设计要素。现代设计师可以较自由地应用光影、色彩、声音、质感等形式要素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与构筑物等形体要素创造园林与环境。20世纪50—60年代法国的西蒙(Jacques Simond)提出了一些颇有新意的设想,用点状地形加强围合感,线状地形创造连绵的空间,对法国现代园林设计师有一定的影响。瑞士的克莱默(Ernst Cramer)为1959年庭园博览会设计的诗园中,运用三棱锥和圆锥台组合体,这些地形就像抽象雕塑一样,与自然环境产生了鲜明的视觉对比效果。现代园林及环境设计的要素在表现手法上更加宽广与自由。由埃里克森建筑事务所(Arthur Erickson Architects)设计的罗宾逊广场(Robson Square Park),水池、瀑布水景与省政府办公大楼融为一体。巨大的水池位于楼顶,犹如“天池”,水从屋顶倾泻而下,形成了巨大的瀑布。除了体量外,水景设计在手法上也异常丰富,形成了将形与色、动与静、秩序与自由、限定与引导等水的特性与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整体水环境设计,既改善城市小气候,丰富了城市环境,又可供观赏、鼓励人们参与。  
  ④形式与功能的结合  
  与传统园林的服务对象和装饰与观赏性不同,现代园林面向大众的使用功能已成為设计师们所关心的基本问题之一。形式建立在功能之上,并且力求简明与合乎目的。例如,纽约观景台公园和横滨美术馆前广场公园虽然都不大,条件也不复杂,但公园设计视线安排合理,使用方便,空间划分明确,细部考虑周到,反映了现代主义手法在当代园林中的广泛应用。
  ⑤ 场所精神与文脉主义  
  对文脉的深层阅读要求深入到一个场所的精神领域之中,并关注到传统的阻力。从某种程度上讲,每一设计实际上都是在创造一种场所,只有更倾心地体验设计场地中隐含的特质,充分揭示场地的历史人文或自然物理特点时,才能领会真正意义上的场所精神,使设计本身成为一部关于场地的自然历史或演化过程的美学教科书。法国园林师谢墨托夫(Alexandre Chemetoff)在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中设计的下沉式竹园(The Bamboo Garden),有意识地保留了城市的地下管线设施,给水干管、排水管、电力管纵横于场地之中,让人们了解到这一小小的绿色空间实际上是城市庞大聚集体的一个“碎片”。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谈一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苏州园林。绘画讲“意在笔先”,造园也是这样,必须先有一个主题思想。不但全园需要有一個主题,就是园中的每一个局部景观的组织也需要有不同情趣的主题。例如,苏州网师园,以“渔隐”为主题,其主体景观便选择表现“网师”(“渔翁”)生活的湖泊景象,做到了思想情趣与景观的统一,也就是所谓“情景交融”。
  
  三、园林意境的创造和环境设计的创新 山水、植物和建筑是构成园林的几大要素;然而,具体景观的建造还不等于是园林艺术作品的完成。
  ①功能与景观的统一单纯的景象构成,还只是限于形式,是一个美丽的躯壳,还不能说是完美的、独立的艺术存在,只有当园林的思想情趣与景观要素相统一,建筑功能与景观要素相统一,才能称为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对于园林景观的创作来说,出于思想要求所做的景观处理是必要的;出于实用的要求所做的景观处理同样是必要的。对于园林景观的欣赏不同于看画,人的因素是作为参与者、体验者而融入园林景观中的,要在游乐中甚至生活中去观赏。园林景观所提供的美感也不仅限于视觉,而且具有听觉、嗅觉、触觉及至全身心的舒适感。
  ② 再现自然的景观意境的创造是通过具体景观形象来表现的。景观如何能产生意境呢,反映自然风景的园林景观,首先应符合自然规律,反映自然的原型。艺术讲求“形似”与“神似”,以形似为基础,以神似为最高境界。一座园林艺术作品的产生,是基于设计家对生活的感受,经过主观再创造的结果。园林艺术的创作不但包含作者的审美观、自然观、园林观的逻辑思维,同时还反映出设计家对美的生活情趣所激发出的形象思维。
  ③生态理论应用于环境设计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一书中写道:“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不仅仅是绿化的问题,从创造生态环境考虑,需要对以下的因素进行规划:
  (1)分析居住区朝向和风向,开辟组织居住区风道与生态走廊。
  (2)考虑建筑单体、群体、园林绿化对于阳光与阴影的影响,规划阳光区和阴影区。
  (3)最大限度地利用居住区地面作为景观环境用地,甚至可将住宅底层架空、使之用作景现场地。
  (4)发挥居住区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远山,或是引水入区,创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区要创造青山绿水中的风水宝地。
  
  参考文献
  [1] 宋健, 惠永正.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 科学出版社,1994. 
  [2] 恩格斯.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人民出版社,1972.  
  [3] 何林. 应用美学. 辽海出版社,2000.  [4] 许懋彦. 淡路梦舞台——安藤忠雄圆梦的舞台.世界建筑,2001(2):70~75  [5] 邓林. 建筑艺术论. 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6] 王晓俊. 风景园林设计.江苏科学出版社,2000  [7] 王浩.城市生态园林与绿地系统规划.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8] 张国强.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花卉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增进健康,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和美的启迪;特别是对生活在森林般的硬质建筑物里的都市人们,花卉,以其绚丽多彩的色彩创造出五彩缤纷、花团锦簇、绿草如茵、香气宜人的轻松环境和活跃气氛;使人们感觉干净、轻松、典雅、赏欣悦目的愉悦和舒畅。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园林花卉在园林绿化、城市
期刊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板辐射供暖(以下简称地暖)作为一种先进的采暖方式,已经走入中国的百姓家庭。由于它和我们传统的散热器不同,在选择材料和施工,以及维护方面又有很大的差别,因此,2004年建设部发布了《地板供热技术规程》JGJ142-2004作为地暖工程的第一部系统规范。它在形成的过程中是很严谨和科学的,是经过许多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反复的研究、论证,在总结和采纳
期刊
摘要: 当国际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学科为国人逐渐熟悉后,景观建筑学、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设计、景观学等专业术语异军突起,并产生了“园林”和“景观”名称上的争论。其结果不仅是业内人士之间的隔阂,而且在回答“园林和景观有什么区别?”时,大部分业内人士都会陷入“说不清,理还乱”之中。专业人士尚且如此,社会大众对此的认知自然更是混乱。  关键词: 园林 景观  中图分类号:
期刊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屋顶花园不但降温隔热效果优良,而且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改善局部小气候,还能丰富城市的俯仰景观,能补偿建筑物占用的绿化地面,大大提高了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屋面形式。防水处理的成败直接影响屋顶花园的的使用效果及建筑物的安全,一旦发现漏水,就得部分或全部返工。所以防水层的处理是屋顶花园的技术关键,也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1. 漏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的要求不仅仅是关注居住功能、以及面积大小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是居住以外的东西,那就是环境。然而,环境质量却有很大的下降,特别是一些大城市,空气和噪音污染特别严重。现代的住宅小区不仅要满足人们的住宅实用性要求,而且也要满足人们对美好环境的追求,所以景观设计在住宅小区得到不断地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原则;方法
期刊
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给城市广场的设计提供一些建议,从城市广场设计的一些基本元素开始展开讨论,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既注重人在广场上的活动心理、行为特征和交往需求,也注重广场的形式美,最终得出如何设计出功能和形式相结合的、人性化的城市广场的方法,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们的多样化需要,同时美化城市环境。  关键词:城市广场;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下文作者结合工作经验,并通过实例分析,阐述了电力系统中高次谐波相关问题研究。  关键词:电力系统 高次谐波 问题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电力系统中高次谐波的危害和影响  在电力系统工作运作中,高次谐波主要对并联电容器的危害很大,通常情况下电流都是叠加在电容器的基波电流上,运行过程中由于电容器对高次谐波的阻抗很小,使电容器运行电流的有效值增大,温度增
期刊
摘要: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正式实行以后,解决和完善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招投标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对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工程造价的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与投标  Abstract: the quantities bill valuation standard after officially adopted, solve and perfect the pattern of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于建筑行业的技术不断完善,建筑师也可大胆的尝试各种方法,即基于对建筑的可持续性与生态的考虑,如何将城市景观环境建筑与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建筑形态与环境。本文在坚持设计原则的前提下,主要探讨了绿色建筑设计的策略,从而不断的追求高效。  摘要:绿色建筑;建筑设计;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绿色建筑的定义   所谓绿
期刊
摘 要:建设监理制作为科学的建设项目管理方法,主要是以国家政策、技术规范、定额、合同等为依据,跟踪控制设计过程和施工过程的投资、工期和质量,确保三大目标的实现。监理以其行为的客观性、科学性,决定了其实施投资控制的合理性、有效性。工程监理可以在项目建设的各阶段,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来实现业主控制工程造价的目标。  关键词:工程造价、工程监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