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华文女作家梦莉创作及其身份建构解读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h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多元文化视域下东南亚华文女性写作研究”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5FWW005。
  摘 要:梦莉出生于泰国,是近现代泰国最有名的华文女作家,其创作从文学特质、文化经验及女性意识等方面对身份进行了建构,揭示了男权下女性意识的缺失,从而唤醒女性意识的觉醒,获得外界的认可并从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最终实现作家自身女性自我身份重构。
  关键词:华文女作家;梦莉;身份建构
  作者简介:龙森祥,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海外华裔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4-0-02
  改革開放以来,文学创作的国际交流越来越密切。当前华语文学已经成为了世界文化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亚洲范围内,东南亚文学兴起相对较早,其中泰国华文文学是东南亚华文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作家梦莉在泰国华文女作家群体中知名度最高,因而对她作品思想、内容、文学艺术特点的研究格外重要。而要想深入了解泰国华人女作家梦莉作品的内涵思想,可从身份建构的角度来进行分析。这一方法可将作家文学气质等因素与身份建构中的作用充分展现出来,为女性作家海外文学创作、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一、泰国文学发展概述
  早在很久以前,泰国便与中国有了文化贸易上的往来。近现代以来,大量华人移民泰国,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学作品被翻译成泰文。到了20世纪20年代,泰华文学即泰国华文文学已经发展了80年之久。虽然在这80年里泰国华文文学经历了“三起两落”,但是现实主义文学一直是泰国华文文学的文化主流。在泰华作家群的创作中,女作家梦莉的创作始于80年代,因其作品承载了泰国华文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且将中国传统文学与泰国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独树一帜的特点而广受关注。
  二、梦莉的身份建构研究意义
  身份认同属于西方文化的范畴。英国学者斯图亚特﹒霍尔解释了身份的现代和后现代主体认同。从启蒙哲学开始,身份认同历经了三种裂变并形成了三种模式。包括以主体为中心的启蒙身份认同、以社会为中心的社会身份认同及后现代去中心的身份认同。[1]安德鲁-本尼特曾说过“文学是人的身份认同得到了最具启示性的空间”,可见作者对身份的认同在作家的作品中可得到充分的展示。人们对作家作品进行身份构建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作品的内涵。在对泰国华文女作家梦莉作品进行身份建构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她的写作内容随着她的写作发展而发生了改变。由早期的男女情爱、悲欢离愁发展到后期对美国文化历史、现代化、经济危机等。可见她写作的触角由单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就这一层面而言,研究梦莉的身份建构从某种程度上能更好地剖析其写作风格、思想的改变,对开阔海外华人女作家的写作思路有积极的意义。此外,梦莉的写作风格偏向于散文体,其作品思想对女性社会群体意识与两性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而散文体当前大多被中国女性文学所忽视,因此她的创作及作品表现出来的特点对于当代中国女性作家来说具有启示性意义。
  三、梦莉的身份建构
  (一)文学特质下的身份建构
  文学是人文的一种体现,作者会在文学作品中将自己的身份进行隐晦的、含蓄的表达。梦莉的作品文体主要为散文。她在散文作品的创作中非常含蓄地对自身文学身份进行了建构。作为女性,她的散文作品内容多为生活记忆描写。例如,她的早期作品文集《临风落涕悼英灵》专门以一篇《抹不掉的情思》来悼念其舅舅、姨妈、姑父等多位亲人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事迹,并讲述了姨妈成为封建礼教下深受毒害女性的悲情。《临风落涕悼英灵》在中国“情系中华”“永芳杯”的征文比赛中获得了奖项,这与她对生活的记忆书写有一定的关系。后期梦莉写作内容范围逐渐扩宽,但由于受自身女性身份影响,作品中对爱情、亲情的描述更为细腻。我们可从她的作品中看到她当时写作的思想状态、精神意境,这同时也是对其自身文化身份的一种建构。
  在梦莉的作品中,中华古代散文朴实唯美的风格及散文作品诗化特点明显。她的多篇作品均引用了中国古诗,有的融入了中国古典文化中绘画、戏曲的艺术元素。如在《又是除夕夜》一文中诗歌的引用多达五处,其中“逝者如斯”等词句有很明显的诗歌引用痕迹。[2]《人在天涯》一文多次采用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跳跃式写作方法。另外,在对老一代华侨海外生活进行描述时,梦莉运用了中国绘画的白描手法。如《寒花晚节香》中对居住房屋的描述:“房屋大概只有四平方米,墙壁和屋顶,全用栉叶编成的,地板由竹子铺成。没有窗户,只有面河的那一面用栉叶编成的‘墙’,用竹竿从下面往上一撑,便当成一扇门。” [3]通过品鉴作家的描述方式,读者不难发现作家直观描写了房子的大小、墙、屋顶、地板、窗等,以十分简洁、直白的方式将老一代华侨的海外生活环境描述了出来。
  此外,梦莉还将中国古典戏曲元素引入到了她的散文写作中。如在《漫长的期待》、《又是除夕夜》等作品中,梦莉便用戏曲创作手法以男性的口吻来描述女性恋爱时的心理独白。作品中明明是在进行女性爱恋时内心独白陈述,但是在写作上则采用了男性第一人称手法,将爱的心声吐露出来。
  梦莉很早便学习泰语,但是她用华文写作,她的华文作品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其华文文学作品既体现了中华文化身份,又将自己女性身份以及对情感等的思考呈现了出来。
  (二)文化经验下的身份建构
  一个人的经历是其经验积累的重要影响因素。梦莉出生于泰国,三岁回中国直到度过青年时期后在20岁时才再次回到泰国而后定居泰国。这一人生经历使她既接受了泰国的教育又学习了中国的文化。作家的这一特殊经历对其后期文学作品中身份建构特别是民族身份建构有重大的影响。也正是因为人生经历的丰富性为其文化经验创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她的创作无论是关于中国还是泰国的作品都深深引起了人们的共鸣,这与其人生经验的积累是分不开的。不仅如此,梦莉还将中泰两国的文化经验有机地融合到了自己的作品创作中。例如,在《客厅的转变》一文中她将泰国家居布置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中,同是也不乏对中国红木家具的描述。梦莉充分将中泰两种文化同时写进了她的作品,并逐渐将中国文化融入到泰国本土文学创作中,凸显了中泰两种身份的建构。   (三)女性意识下的身份建构
  性别是人们进行身份建构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在梦莉的身份建构中尤为突出。梦莉的作品有大量关于女性受男权压迫的描述。例如,梦莉在作品文集《临风落涕悼英灵》中详细描述了其姨妈作为童养媳的不幸婚姻生活以及守寡一生的孤寂,生动地再现了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女性形象。在《黄连榨出来的汁也是苦的》一文中,作者回忆了自己9岁被送走当童养媳的悲惨命运及中国封建父权社会现状。《在水之滨》描写了作者自己结婚后家庭主妇生活的压抑情感。《泪问苍天天无语》讲述了她未能如婆家所愿生下男孩时的悲惨境遇。梦莉诸如此类的作品充分控诉了女性受社会男权压迫下的悲惨、扭曲的人生,并表露了女性内心的呐喊。此外,梦莉的作品突出了社会女权意识的缺失、女性自我身份意识的建构觉醒等思想内容。她在创作中对女性意识觉醒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从中警醒自己进行自身身份的建构,揭示男权下女性意识的缺失、唤醒女性意识的觉醒,从而获得外界的认可并从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创作中建构身份的同时,梦莉自身的女性自我身份也得以重构。
  结语:
  尽管泰国华文女作家群体在逐渐壮大,在创作领域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并海外华文女性文学研究机构对他们的关注与重视并不足够,对她们相关的研究也不多。而夢莉作为80年代的新近女作家,知名度在当前泰华文学作家中较高,是海外华文女作家的典型代表。她的华文作品在情感描述上细腻而真实,其创作从文学特质、文化经验及女性意识等方面对身份进行了建构,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并受到了多地文学者的认可。对她作品的研究及明确她创作中身份的建构及她对自我身份的建构对于国内外女作家特别是华文女作家的创作作具有一定的启发、借鉴意义。
  注释:
  [1]赵一凡等主编.西方文论关键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265-468.
  [2]梦莉.心祭[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217.
  [3]梦莉.心祭[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159.
  参考文献:
  [1]林婷婷等. 归雁:东南亚华文女作家选集[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12.
  [2]梦莉.梦莉散文选[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
  [3]梦莉.心祭[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4]王艳芳.女性写作与自我认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5]赵一凡等主编.西方文论关键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立友公司正在进行两代人之间的交接班,继承者正处在熟悉企业的过程中。鉴于企业领导人文化价值观对企业经营管理有着重大影响,为此,继承者力图从探析企业创始人的文化价值观入手
沉重一直是欧洲文学所崇尚的传统话题,然而,文学家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生命的轻》,着重讲述了与传统话题截然相反的“轻”.在这部作品中,主要论述了人的存在方式中的“轻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项目采购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日趋明显,企业在采购管理中如何降低采购成本提升效率也日趋受到重视。本文从采购管理的基本理论出发,立足于GB公司数控裁床
《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作为霍桑笔下非常有名的一篇短篇小说,全文通过描述主人公布朗在傍晚告别妻子,独自去黑暗的大森林里与魔鬼约会的故事,表达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本
目的:分析肺结核(PTB)患者首次涂阳治愈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PTB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120例PTB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总
对于小说《终结的感觉》中托尼回忆的不可靠,现有研究多数是按照习惯性思维将其归为不可靠叙述。但是,按照韦恩·布斯对于不可靠叙述者的定义:“我把按照作品规范(即隐含作者
期刊
川端康成的艺术成就有目共睹。其得益于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沟通交融。意识流手法、感觉化描写饱含现代艺术技巧的锋芒;而抒情意味深厚、悲美意蕴弥漫却又显示着传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