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篮球教学;素质训练;身体素质;专项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0—0083—01
篮球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体现了学校体育教学水平,而且可以通过其魅力的展现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素质训练是篮球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基本技术和战术运用的根本保障,是提升学生篮球运动水平的重要基础。
一、身体素质训练
1.速度和灵敏性训练。速度训练主要包括脚步移动方向、动作反应及移动速度三个方面,重点训练动作反应和移动速度。开展3米—7米移动及罚球线外移动的练习,提高学生左右方向的脚步移动速度;通过6米—28米不同距离往返跑的练习,提高学生移动中的转身及变向移动能力;让学生进行向前迈步及后退撤步触摸篮球场内所有横线的练习,提高他们前进或后退时的脚步移动速度。灵敏性训练主要是让学生在蹲、坐、高抬腿及滑步等不同状态下听或看信号进行起跑练习,以此提高他们的反应速度。
2.力量、耐力训练。在篮球比赛中,力量是对抗的基础。力量训练的着眼点应放在发展学生肩、腿、踝、腕与指的反应力量及爆发力上。其间,要以静力性练习为主,运动负荷不宜过大。耐力训练主要涉及速度耐力、呼吸节奏与动作协调性的训练,应以高频率、多组数的动力性练习为主。
3.柔韧性训练。(1)上肢训练。指导学生通过俯卧撑、掰手腕及提拉杠铃等方式提高腕关节的柔韧性,并利用压肩、两人拉肩与单杠悬垂转肩等方式提高肩关节的柔韧性。(2)躯干训练。组织学生进行转髋、跪姿后倒仰卧与蹬踏跑等练习,提高他们髋关节的柔韧性,并开展直立后仰触摸踝关节、两手交叉触摸体侧地面等练习,提高其腰部的柔韧性。(3)下肢训练。让学生进行正压腿、侧压腿、纵劈叉、前踢腿、后踢腿及左右摆踢腿练习,提高他们腿部的柔韧性。
二、专项素质训练
1.传接球训练。让学生以两人为一组,进行双手胸前抛接球、跳起传球、接不同方向的地面反弹球、行进间胯下交接球、移动中传中长距离的球及单、双手反抛接球等练习,以此提高他们传接球的能力。
2.投篮训练。进行原地模拟投篮练习,引导学生掌握投篮的手法和用力过程;进行两人对投练习,让学生体会跳起投篮手法及身体各关节如何协调配合;进行正面定点投篮或自投自抢及不同角度投篮练习;进行斜线、直线、弧线及折线移动接球后投篮练习;进行两人半场传球投篮练习;进行全场运球、传球与接球投篮练习;进行五点移动接球投篮练习等。
3.防守训练。进行挤过防守、穿过防守练习,以破坏对方的掩护配合;进行交换配合(即换位防守)练习,以遏制和破坏对方的掩护配合;进行夹击配合练习,以有效地干扰对方持球队员的活动,迫使对方失误,从而创造断球反击的机会;进行补防练习,以阻止对方直接投篮或扼杀其最有威胁进攻的机会;进行“关门”配合练习,以阻止对方进攻队员运球突破,提高防守的成功率。
4.脚步移动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变向跑、侧身跑、交叉步、后撤步及急停、转身与滑步练习。
5.场上意识培养。学生场上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篮球教学与训练过程中,教师只有认真观察学生场上表现,使其明确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多组织教学比赛,才能使他们早日形成良好的场上意识。训练内容主要包括:人盯人防守和快攻战术训练,移动、投篮、运球、传接球、突破和防守等技术训练。
6.心理状态训练。其主要包括模拟情境训练、自我暗示训练、集中注意力训练及放松训练等。训练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选择切合实际的方法。在日常训练中,应认真观察学生,及时制止他们的不良行为,尽量地消除其因身体疲劳产生的不良情绪。在做赛前动员时,要对参赛队员进行肯定和鼓励,使其树立我最棒的自信心;当比赛进展顺利时,鼓励队员一鼓作气拿下比赛;当比赛打得不顺利时,要及时进行技术指导,指出问题所在,使全体队员明确本队的优势与劣势,并引导他们利用突破口扭转局势,力争取得好成绩。为了保证各项训练任务的落实,教师在训练强度及次数上要合理安排。
编辑:孟刚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0—0083—01
篮球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体现了学校体育教学水平,而且可以通过其魅力的展现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素质训练是篮球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基本技术和战术运用的根本保障,是提升学生篮球运动水平的重要基础。
一、身体素质训练
1.速度和灵敏性训练。速度训练主要包括脚步移动方向、动作反应及移动速度三个方面,重点训练动作反应和移动速度。开展3米—7米移动及罚球线外移动的练习,提高学生左右方向的脚步移动速度;通过6米—28米不同距离往返跑的练习,提高学生移动中的转身及变向移动能力;让学生进行向前迈步及后退撤步触摸篮球场内所有横线的练习,提高他们前进或后退时的脚步移动速度。灵敏性训练主要是让学生在蹲、坐、高抬腿及滑步等不同状态下听或看信号进行起跑练习,以此提高他们的反应速度。
2.力量、耐力训练。在篮球比赛中,力量是对抗的基础。力量训练的着眼点应放在发展学生肩、腿、踝、腕与指的反应力量及爆发力上。其间,要以静力性练习为主,运动负荷不宜过大。耐力训练主要涉及速度耐力、呼吸节奏与动作协调性的训练,应以高频率、多组数的动力性练习为主。
3.柔韧性训练。(1)上肢训练。指导学生通过俯卧撑、掰手腕及提拉杠铃等方式提高腕关节的柔韧性,并利用压肩、两人拉肩与单杠悬垂转肩等方式提高肩关节的柔韧性。(2)躯干训练。组织学生进行转髋、跪姿后倒仰卧与蹬踏跑等练习,提高他们髋关节的柔韧性,并开展直立后仰触摸踝关节、两手交叉触摸体侧地面等练习,提高其腰部的柔韧性。(3)下肢训练。让学生进行正压腿、侧压腿、纵劈叉、前踢腿、后踢腿及左右摆踢腿练习,提高他们腿部的柔韧性。
二、专项素质训练
1.传接球训练。让学生以两人为一组,进行双手胸前抛接球、跳起传球、接不同方向的地面反弹球、行进间胯下交接球、移动中传中长距离的球及单、双手反抛接球等练习,以此提高他们传接球的能力。
2.投篮训练。进行原地模拟投篮练习,引导学生掌握投篮的手法和用力过程;进行两人对投练习,让学生体会跳起投篮手法及身体各关节如何协调配合;进行正面定点投篮或自投自抢及不同角度投篮练习;进行斜线、直线、弧线及折线移动接球后投篮练习;进行两人半场传球投篮练习;进行全场运球、传球与接球投篮练习;进行五点移动接球投篮练习等。
3.防守训练。进行挤过防守、穿过防守练习,以破坏对方的掩护配合;进行交换配合(即换位防守)练习,以遏制和破坏对方的掩护配合;进行夹击配合练习,以有效地干扰对方持球队员的活动,迫使对方失误,从而创造断球反击的机会;进行补防练习,以阻止对方直接投篮或扼杀其最有威胁进攻的机会;进行“关门”配合练习,以阻止对方进攻队员运球突破,提高防守的成功率。
4.脚步移动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变向跑、侧身跑、交叉步、后撤步及急停、转身与滑步练习。
5.场上意识培养。学生场上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篮球教学与训练过程中,教师只有认真观察学生场上表现,使其明确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多组织教学比赛,才能使他们早日形成良好的场上意识。训练内容主要包括:人盯人防守和快攻战术训练,移动、投篮、运球、传接球、突破和防守等技术训练。
6.心理状态训练。其主要包括模拟情境训练、自我暗示训练、集中注意力训练及放松训练等。训练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选择切合实际的方法。在日常训练中,应认真观察学生,及时制止他们的不良行为,尽量地消除其因身体疲劳产生的不良情绪。在做赛前动员时,要对参赛队员进行肯定和鼓励,使其树立我最棒的自信心;当比赛进展顺利时,鼓励队员一鼓作气拿下比赛;当比赛打得不顺利时,要及时进行技术指导,指出问题所在,使全体队员明确本队的优势与劣势,并引导他们利用突破口扭转局势,力争取得好成绩。为了保证各项训练任务的落实,教师在训练强度及次数上要合理安排。
编辑:孟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