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车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wewrasfr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冷落在记忆里的,还有一架陈旧的木制纺车。
  三十年前,当我即将远行时,最后一次端详了它沧桑的面容。这架纺车在耳房里被挤压在重物之下,几乎要散架,但它用单薄的身躯顽强地支撑着,好像不肯退出乡村生活的舞台。但是,作为农业文明的象征,纺车已经走完了它平凡的旅程。闲置在耳房里的纺车就像退役的士兵,它悠悠鸣唱,被无情地封杀在时光的尘埃里。
  這架纺车是母亲出嫁时姥姥送给她的嫁妆,它自然成了两代女性心目中的爱物。事实上,这架纺车做工简单又粗糙,是再拙朴不过的纺织工具。但是经过母女两代人持久使用和长期关照,它已不是寻常之物了。
  每当我想念家乡时,眼前就会浮现出多年前母亲盘腿坐在家里的土炕上纺线的情景。母亲一边续着棉花,一边摇着纺车,有时摇到日落西山,有时摇到月影西斜。当一个个胖乎乎的线团堆积在土炕上时,母亲笑了,也倦了。而费心劳神纺出的这些纱线,不久就会成为儿女身上的新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每次读到孟郊的诗句,我都会想到纺线的母亲,她坐在时光深处,不紧不慢,神态安详,就像散淡的乡村生活,再沉重的日子也在纺车的轻唱声中摇转过去。
  同家乡的摇篮一样,纺车维系的是生生不息、连绵不绝的亲情。但是它远不及摇篮幸运,它早于摇篮谢幕于乡村生活的舞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伴随纺织工业的繁盛和的确良布的流行,这一传统工艺也黯然衰落。纺车之所以经久吟唱在我深远的记忆里,是因为我贫寒的童年。那时,线团和布料须用有限的布票购得,这对于我们一大家子的穿戴来说是远远不够用的。于是搁置一旁的纺车便派上了用场。
  在我年少的记忆里,出现最多的场景莫过于母亲纺纱织布了。农闲时节或漫漫冬日,母亲在土炕上一坐就是一天。为了儿女的冷暖,母亲就像传说中的纺织娘,她纺啊纺,为儿女们纺出一片阳光,纺出一脸欢笑……在那艰难的时光里,纺车伴随我们一家走过了苦寒的岁月,我和弟弟妹妹们就在纺车的吟唱声中渐渐长大。忆起母亲手工缝制的衣服和鞋子,一股暖流就会漫过我心灵的堤坝。
  母亲纺出的棉线大部分用来织布,不过那时家里没有织布机,当线团堆积成小山时,母亲就从别人家借来织布机,摆放在院中央。它是相当笨重的木制品,说是织布机,其实整个过程基本上都要手工操作,须两三个人协作才能完成。于是,姐姐便给母亲打下手。忙活了数日,一匹干净素雅的白布织了出来。
  接着就是染色,颜色基本上是蓝黑两种,晾干后母亲才可以四平八稳地坐在土炕上,为她的两双儿女裁剪衣服。手工织的布不比店里买来的布料精细美观,但穿在身上十分温暖熨帖。读小学时,我穿的基本上都是母亲织的土布做的衣服。现在回忆起来,那种暖烘烘的质感,似乎依旧滞留在我的皮肤上。
  我多年没有回东北农村老家了,我想,堆放在耳房里的那架破旧的纺车恐怕早就不见踪影了,说不定已被父亲拆了当柴烧。果真如此,也算作纺车最后一次发挥余热吧!无论如何,我是不会忘记这架废弃的纺车的,在乡村的怀抱里,在母爱的温暖中,它曾经的低吟浅唱为身在异乡的我编织出一幅值得一生回味的亲情画卷!
其他文献
事件回放<<<<  家访,这个颇有年代感的词近来重回人们的视野。在安徽合肥六十一中,面对学生中随迁子女比例超过95%的现实情况,老师们通过最原始的家访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为之排忧解难,温暖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时事鲜评  “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亲近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而家访正是这样一条暖心的纽带,是温情教育的重要方式。更重要的是,老师们到学生家里坐一坐,和家长面对面聊一
我与记者会的初次接触   1988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第一次会议上,钱其琛被任命为外交部部长。他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次外长记者会,由我担任现场英语交替传译。当时我从英國肯特大学留学回来已两年,在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工作。   记者会的交替传译比平日难度更大,容错度很小,翻译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为了进入状态,我大约提前40分钟就到了人民大会堂,在陕西厅等候。这是我第一次为这么重要的记者会做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  读了某部作品或某段文字之后,心中产生某种感想,通过文字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写好读后感,内容上要把握好四个方面:引(概述所读作品内容)、议(对作品内容发表观点)、联(谈谈作品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结(总结全文,升华观点),“引”是全文的引子,行文应简明扼要;“议”“联”是主体,“结”是对所读作品的感想的概括,这四个方面的次序、详略及取舍可灵活处理,但后三者是
01   那天周五,是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那晚几个好友聚会,回家已是半夜。低头开门时,猛然见到一条巨大的鱼头赫然躺于门口,仔细看,是一条鲅鱼头。   嗯?哪来的?正疑惑,背后“喵”的一声。大粗嗓子。一回头,是经常潜伏在连廊外的一只大白猫。接着它又冲我“喵”了一声,转身跳入园子,夜幕里远远地看着我。   常来我家的猫不下十只,白猫起码有四只,夜黑看不清是哪个,都是大粗嗓子。突然明白了,鱼头是那
懒蚂蚁的作用 程刚  蚂蚁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是相当勤劳的,它们群居生活,不停地寻找、搬运食物。可在蚁群中,也有个别的蚂蚁什么活儿也不干,每天都在晃晃悠悠混日子,这种蚂蚁被科学家称为懒蚂蚁。  按理说,任何一个群体,如果大家都是勤勤恳恳干活儿的话,那么这个懒惰者很快会被清理出群,因为,大家都不希望有“吃白饭”的。  可在现实情况中,所有蚂蚁群落中的懒蚂蚁,恰恰生活得非常好,其他勤劳的蚂蚁对它们也非常
題目  生活中,我们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脚步匆匆。因为脚步匆匆,我们与许多美好擦肩而过。放慢脚步,你能听到花开花落的声音;放慢脚步,你能发现平凡生活中那爱的可贵;放慢脚步,你能反思人生中的种种缺失……  请你以“有时,应该放慢脚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题解  放慢脚步,表面上是说放慢走路的步伐,实际上更多指放松平时紧张的心态。很多人的生活总是忙忙碌碌的,总
不少人出于新奇,喜欢自己在家泡果酒,想泡什么泡什么,想怎么泡就怎么泡。其实,泡果酒也有很多讲究。   泡点水果酒是很好,特别是樱桃酒、杨梅酒、拐枣酒,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但也不是所有水果都能泡,水分越多的果子越不适合做泡酒。此外,很多植物根茎的成分比较复杂,特别是一些生物碱类的物质,容易引起不良反应,严重会中毒。比如,在酒里面加附子(一种中药),就比较危险。而且,很多成分并不溶于酒精,比如桑葚泡
我们奋力前行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自己。  ———电影《熔炉》  人们总说我们要适应环境,要改变自己。的确,渺小的个人几乎没有可能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尽力不让环境改变自己。韩国电影《熔炉》揭露了当时社会最黑暗的一面,多少人曾被伤害,多少人在黑暗中消亡。如果不是这部电影,我不知道还有多少孩子会在这样的环境里被毁掉一生。还好,还有人在努力抗争,在和环境斗争。他们没有迷失自己,没有被环境
老家的屋后有一方小小的院落,小院左边伫立着一棵老槐树,不知它是何年栽种的,但从我记事起,任凭春日蔷薇挑衅,夏日爬山虎侵犯,秋日寒风吹打,冬日大雪压迫,它始终傲然挺立着。  小院和老槐树就如两位看破红尘的老人,任外界风云变幻,我自岿然不动,不急不躁。去年年初,它们终于迎来了一些改变———爷爷奶奶决定重修老屋。老屋的重建,为爷爷奶奶原本平淡的生活带来了些许生气。作为“总工程师”的他们俩,仿佛年轻的后生
【民歌·下】  C小调2/4拍  旋律进行得缓慢而坚定,传递着忧伤,也传达着信念。变革总是沉重而痛苦的,但是流浪者们哪,别灰心,你们将看到一束光,指引你们通向未知但充满希望的道路。  早上睁开眼时,阳光已洒满屋子。我已经很久没这样舒坦地睡过觉了!  也许因为昨天那位大排档老板的话,也许因为父母在电话里那番鼓励的话,我的心情好极了,整个人放松地躺在床上,懒洋洋地感受着被阳光包围的温暖和惬意。昨天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