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误区之一:服药时一律用热水 人们习惯于用热水吃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可以用热水服用。以下几类药就不宜用热水服用:1、助消化类:如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多酶片、酵母片等。这类药中主要含有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或兼含上述几种酶。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对食物有催化作用,遇热后会凝固变性而失去应有的助消化作用。2、止咳糖浆类:这类药为复方制剂,是糖浆中溶有止咳药,因而一般比较黏稠。患者服用此药后一方面糖浆会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减轻咽部黏膜的炎症反应,使咳嗽得到缓解;另一方面,止咳药被人体吸收后能够直接发挥镇咳作用。若用热水冲服这类药,则会使糖浆稀释,降低其黏稠度,使黏附在黏膜上的糖浆减少,不能形成保护膜,也就不能缓解咳嗽,这样就会使止咳糖浆的药效降低。3、维生素C:该药的性质不稳定,遇热后易被破坏而失去药效。
误区之二:服药的时间随意而定 大部分人在患病后,只注重对症选药,认为只要对症下药就能治好病,其实不尽然。要使药物发挥最佳的疗效,除了对症用药、按量服药外,适时服药也是十分重要的。选择好恰当的服药时间,既可使药物达到预期的效果,缓解疾病的症状,还可减轻因服药而产生的不良反应,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误区之三:睡前服药许多人都有在晚上临睡前服药的习惯,认为服完药后立刻休息,能促进药物的吸收。其实不然。如果服完药后马上睡觉,特别是当服药时饮水量少的时候,往往会使药物黏在食管上而不易进入胃中。而有些药物的腐蚀性较强,在食道中溶解后会腐蚀食道黏膜,导致食道溃疡。此症状较轻者可能只是在吞咽时感到疼痛,严重者可伤及血管黏膜而引起出血。许多人患有药物性食管溃疡就是因为他们习惯在临睡前服用有腐蚀性的药物,如抗生素胶囊、感冒胶囊、或是颗粒状的止痛药等而造成的。另外,有些药物是不宜在睡前服用的,如降压药,止咳药等。
误区之四:药量过大或偏小 一般来说,很多疾病只要患者按照规定剂量服药即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如果超量服用可引起中毒,尤其是老人和儿童。相反,有人为了预防疾病或害怕药物的毒副作用,认为小剂量服用比较安全,就擅自减小剂量。其实这样做非但效果不好,反而会延误病情,甚至使患者产生耐药性。
误区之五:时断时续地不按疗程用药 药物在人体内发挥作用主要取决它在血液中恒定的血药浓度,如果不按时服药,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就可能无法控制病情。另外,药物治疗也需要一定的疗程,如治疗尿路感染通常需用7—10天才可治愈。若用药两三天,症状有所缓解后就停药,则有可能发展为慢性感染。
误区之六:突然停药或当停不停 许多慢性疾病需要长期坚持用药才可以控制病情,如精神病、癫痫、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如果想停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不能擅自停药,否则会使患者旧病复发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一般来说,普通疾病通过药物治疗达到预期疗效后就应该停药,如果继续用药,会引起某些毒副作用,如可导致二重感染、形成对药物的依赖性以及蓄积中毒等。
误区之七:忽视中药的副作用 有些人片面地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便随心所欲地使用中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即使是再安全的药也可能发生毒副反应。所以说没有绝对安全的药,这一点中药和西药是一样的。
误区之八:不合理地联合用药 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常常可以增强药效,但如果配合不当则会产生拮抗作用,以致使药物降效、失效,甚至引起毒性反应。如羚羊感冒片不宜与复方阿司匹林片合用,因为羚羊感冒片是碱性药,复方阿司匹林片是酸性药,两者合用后会降低药效。
误区之二:服药的时间随意而定 大部分人在患病后,只注重对症选药,认为只要对症下药就能治好病,其实不尽然。要使药物发挥最佳的疗效,除了对症用药、按量服药外,适时服药也是十分重要的。选择好恰当的服药时间,既可使药物达到预期的效果,缓解疾病的症状,还可减轻因服药而产生的不良反应,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误区之三:睡前服药许多人都有在晚上临睡前服药的习惯,认为服完药后立刻休息,能促进药物的吸收。其实不然。如果服完药后马上睡觉,特别是当服药时饮水量少的时候,往往会使药物黏在食管上而不易进入胃中。而有些药物的腐蚀性较强,在食道中溶解后会腐蚀食道黏膜,导致食道溃疡。此症状较轻者可能只是在吞咽时感到疼痛,严重者可伤及血管黏膜而引起出血。许多人患有药物性食管溃疡就是因为他们习惯在临睡前服用有腐蚀性的药物,如抗生素胶囊、感冒胶囊、或是颗粒状的止痛药等而造成的。另外,有些药物是不宜在睡前服用的,如降压药,止咳药等。
误区之四:药量过大或偏小 一般来说,很多疾病只要患者按照规定剂量服药即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如果超量服用可引起中毒,尤其是老人和儿童。相反,有人为了预防疾病或害怕药物的毒副作用,认为小剂量服用比较安全,就擅自减小剂量。其实这样做非但效果不好,反而会延误病情,甚至使患者产生耐药性。
误区之五:时断时续地不按疗程用药 药物在人体内发挥作用主要取决它在血液中恒定的血药浓度,如果不按时服药,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就可能无法控制病情。另外,药物治疗也需要一定的疗程,如治疗尿路感染通常需用7—10天才可治愈。若用药两三天,症状有所缓解后就停药,则有可能发展为慢性感染。
误区之六:突然停药或当停不停 许多慢性疾病需要长期坚持用药才可以控制病情,如精神病、癫痫、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如果想停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不能擅自停药,否则会使患者旧病复发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一般来说,普通疾病通过药物治疗达到预期疗效后就应该停药,如果继续用药,会引起某些毒副作用,如可导致二重感染、形成对药物的依赖性以及蓄积中毒等。
误区之七:忽视中药的副作用 有些人片面地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便随心所欲地使用中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即使是再安全的药也可能发生毒副反应。所以说没有绝对安全的药,这一点中药和西药是一样的。
误区之八:不合理地联合用药 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常常可以增强药效,但如果配合不当则会产生拮抗作用,以致使药物降效、失效,甚至引起毒性反应。如羚羊感冒片不宜与复方阿司匹林片合用,因为羚羊感冒片是碱性药,复方阿司匹林片是酸性药,两者合用后会降低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