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毕业生的可雇佣性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uojishu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中专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探讨中专毕业生的可雇佣性问题,企图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建议与方法。
  关键词:中专毕业生;可雇佣性
  中图分类号:G7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14-1纵观目前学术界,对大学生的可雇佣性研究比较多见,对中专生的可雇佣性研究几乎还是空白。对就业能力的研究时有一些,但是可雇佣性与就业能力还是有些差异,正是基于此,笔者试图探讨中专毕业生的可雇佣性问题。本文提到的中专毕业生主要是指中等职业教育全日制培养的学生。
  一、中专生可雇佣性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以KSAIBs模型为依据,笔者设计问卷调查了25家单位,156名毕业生,结果简单分析如下。
  1.用人单位认可的可雇佣性指标
  笔者调查的25个用人单位对中专毕业生的可雇佣性技能认可程度作了一个顺序排列表,前8项指标:对企业的忠诚度、工作责任心、专业知识与技能、团队合作精神、积极进取的态度、人际沟通能力、学习与适应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
  2.用人单位评判的可雇佣性强弱
  调查中对目前中专毕业生总体的可雇佣性强弱分为5个评价等级:强、较强、一般、较弱、弱,25单位中只有3家认为中专毕业生总体的可雇佣性较强,9家认为可雇佣性一般,11家认为可雇佣性较弱,2家单位认为可雇佣性弱,而没有单位认为可雇佣性强。
  由此可以得出:(1)当前用人单位普遍认为中专毕业生的可雇佣性存在问题。(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较高,而中专毕业生年龄小、整体素质弱,已经形成一定的矛盾。
  3.中专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分别认可的可雇佣性的差异中专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分别认可的可雇佣性指标
  序号中专毕业生认可的可雇佣性指标用人单位认可的可雇佣性指标1专业知识与技能对企业的忠诚度2团队合作精神工作责任心3积极肯干的工作态度专业知识与技能4工作责任心团队合作精神………………由表中差异比较可以得出:(1)“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中专毕业生可雇佣性更强,而这一点在毕业生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职业道德教育需加强;(2)专业知识与技能是一个重要的可雇佣性技能或指标,两者对此应该说形成了共识,这与中等职业学校的职能与使命是息息相关的;(3)指标中非智力因素(态度、情感、价值观)占的比例较大,给与中等职业教育一定的启示;(4)从两者的可雇佣性差异中,中等职业教育应该受到启发,形成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中等职业教育增强毕业生可雇佣性的方法与途径
  1.职业道德教育首当其冲予以强化。关于职业道德课程,中等职业教育还存在争论,即到底是一入学就开设还是实习前开设?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有三个观点:(1)职业道德教育必须渗透到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中去;(2)课程开设分两个阶段,一在入学后就开设,先入为主,亦以示重要,二是在实习前,针对未来岗位强化职业道德。一阶段以德育教师授课为主,二阶段以实习指导教师授课为主,相得益彰。(3)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进一步拓展,融入一些心理学、行为与态度属性的内容。
  2.确立与贯彻“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理念。加强技能训练,以职业技能考核为推力,以职业技能证书为抓手,使毕业生拥有过硬的职业技能,与行业或岗位能够对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1)职业教育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专业理论与实践做到理实一体化;(2)学习先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模式,如: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其通过模拟、仿真环节,项目式学习与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较快掌握专业技能以及适应未来的实际工作环境。
  3.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保证学生获取可雇佣性的关键因素,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生涯规划结合学生自身的性格、兴趣、特长、价值观等因素,根据外部环境,确立职业生涯目标,从而利用多种社会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有目的、有计划、策略性地去实施这个目标。职业生涯规划应包括评估自我、确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制定行动策略、评估修正四个步骤。
  4.加强通用能力培养,有利于能力与思想的拓展。通用能力包括解决问题能力、分析能力、口头沟通能力等,实践证明:通用性技能比专业技能在影响薪金水平、个人期望的符合性和整体就业率方面所起作用更大,故将人文素质、专业素质与科学素质有机结合起来,以相应的课程为载体,紧扣目标,改革教育教学的方式。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在招聘时要知道毕业生是否具备专业知识、计算机水平、表达能力是不难的,但要知道毕业生是否具有忠诚、诚实、团队精神、忍耐性、职业道德等却比较困难,而这些恰是被看重的方面。学校要使毕业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训练教育,可以讲授《压力管理》、《情绪管理》、《心理调适》等课程,也可以做团队辅导与训练,同时使学生明白具有这些能力在求职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承受各种压力和挫折,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患儿的胃和胆囊排空情况,探讨消化系统运动障碍与FD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超声显像法检测24例FD患儿(FD组)胃排空的同时检测餐后胆囊排空,并与20例正常儿童胃排空及胆囊排空作比较(对照组)。结果空腹胃窦面积较对照组大,分别为(2.7±0.7)cm2与(2.1 ±0.9)cm2,P <0.05;在120 min时胃排空率FD组
摘 要: 本文以《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为例,通过分析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及不足之处,提出新的教学思路及实施方法,并对新的教法进行信息反馈,以新旧教法的对比展现新的教学方法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项目化教学 实践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传统的偏向理论的大学专科教育模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技术工人的职业技能需求,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