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香港总有一款您钟情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win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拍卖,想看些什么?想看历史中的惊鸿片影,如何艳惊四座又没了的身影?想看旧时文人学养如何浸润翰墨丹青?又或者,想看看艺术运动的大潮如何起起落落?那么,中国嘉德(香港)此季秋拍,都可以满足你。
  本次拍卖将于10月4日至7日在香港JW万豪酒店宴会厅举行,预展日期为10月4日至5日,拍卖则于10月6日至7日举行。本次秋拍设有6大板块,1000余件精选拍品将亮相。拍卖范围包括中国书画、瓷器工艺品、明清古典家具、中国20世纪及当代艺术、青铜器和日本竹艺精品。
  大风堂聚珍翰墨
  此季中国近现代书画部分拟推出三个专场,集结约500件书画作品,三大板块,精彩纷呈。其中“观想——中国书画四海集珍”将推出囊括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潘天寿、林风眠、吴冠中等20世纪重要画家的精品佳构。其中大多征集自名家旧藏,且首度于拍场现身。
  “大风法脉——大风堂师友门生翰墨聚珍”为此季特别策划,聚焦中国近现代艺坛最受瞩目也最具影响力的巨擘之一——张大千,他的“大风堂”是艺术史上孕育众多优秀艺术家的摇篮。此次自台湾多位资深藏家处征得数十件珍稀之作,聚集了以张大千为核心的文坛师友、画坛门生诸多名家之作,既有翰墨丹青,亦有往来信札手迹,从中可一窥大千先生独特全能的艺术魅力。
  上一季“所济弥远——王济远书画擷珍”专场取得“白手套”佳绩,本季将展现王济远画作60余件,以水墨、设色居多,涉及少量油画、油彩。板块设置亦延续上次,分为静物、人物、书法、风景四个部分,加强了静物画的比重,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大尺幅作品,凸显气势。静物中包含一件我们目前所知的王济远绝笔作品《瓜果》。
  20世纪代表性作品登场
  “中国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专场从海内外征集到近60幅杰作,构成三大板块。其中,20世纪华人艺术部分,将汇聚20世纪旅欧与旅美华人大家之作,诸如林风眠、常玉、沙耆、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等多幅隽永佳品;同时,揭竿台湾现代主义的刘国松、萧勤、朱铭以及邱亚才等巨匠,皆有代表性作品登场。其中出自于与朱德群相交多年的万曼、宋怀桂夫妇珍藏多年的《温和的希望》,是朱德群作品中典型的蓝色系杰作。吴冠中的《绿色的海》、朱铭木雕《太极系列-转身蹬腿》皆为艺术家重要的阶段性作品。
  本次专场中,中国当代艺术家的配比大幅增加。周春芽、叶永青、洪凌、徐冰、蔡国强、杨詰苍与丁乙等名家,以及罗荃木、袁远、仇晓飞和陈彧君等市场关注度极高的年轻辈艺术家,都有重要精品亮相。而日韩艺术板块将主要呈现日本战后重要艺术家与艺术流派的佳品。
  明清家具专场再度现身
  本年度秋季瓷器工艺品拍卖,征得不少隽秀精巧、冠绝造极之品。重点拍品包括“清乾隆粉彩百花不落地朝冠耳三足炉”,华缛极矣,精巧之致。本品画面虽繁密却不乱,花叶分布各有主次,婉转舒展,颇见柔美之姿,处处彰显出乾隆彩瓷无与伦比的华丽与尊贵。
  另一件“清嘉庆青花矾红描金懋勤殿云龙纹玺印盒”,端庄别致。常见玺印盒直径多为5.5厘米至12.5厘米,本件盒体直径逾23厘米,宽大扁圆使内盛印泥平浅,尤其利于大型玺印的钤用,集地位之显赫,制作之考究,装饰之华贵于一身。
  再有“清乾隆黄漆地御制诗嵌百宝事事如意挂屏”一件,此屏之挂环,嵌之雕漆,地之黄漆,百宝为饰;融合了王际华臣子之工谨隶书、各作工匠的治玉、牙雕等之剪裁、木作工匠的雕刻以及漆艺、鏨铜等造办处百工于一体,应为典型的乾隆时期宫廷悬挂装饰之器。
  继2013年秋季拍卖会后,阔别两年,此次秋拍将再次奉上“观华——明清古典家具精品”专场,推出一系列明清古典家具精品,包括著名收藏家Giuseppe Eskenazi的旧藏,及纽约、香港等各地知名藏家多年珍藏的精品。
  一件清早期黄花梨裹腿竹纹方桌为Eskenazi的旧藏,仿竹造型,匠心独运。此方桌细节考究,用料细致,黄花梨自然温婉的质地与纤巧的雕工,使得方桌具有妍秀、清新的特质。
  另有清早期黄花梨马蹄足拐子龙纹六柱架子床,尺寸宽大,整器由床围、立柱、龙纹牙子等多件组成,各结合部位均用活榫衔接,便于分解组合。
  首推日本竹艺精品
  本次将首次推出“余香——日本竹艺精品”专场,其中近百件流传久远、精致典雅的竹艺作品,包括了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初代尚古斋、和田和一斋、田辺竹云斋、饭塚凤斋,以及后世的田辺竹云斋、饭塚凤竹、饭塚琅玕、饭塚小玕、石川照云、中田锦石等竹艺大师的作品,大可构建一个完整的近代日本竹艺历史。
  在中国,竹编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竹从自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经历了礼器、乐器,终而成为君子形象的审美象征。在日本,竹在日常生活的茶道、花道、香道中都是不可忽视的存在。竹的旺盛生命力被视为日本民族顽强向上与坚忍不拔的精神象征。竹甚至被视为神圣之物、神灵寄居之所。
  如今,这些精湛的作品已经超越了技艺的概念,成为独具创造性的文化遗产和艺术作品,为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推崇珍藏。本次专场经著名旅日华人艺术家王传峰先生特别策划,盖盒包装由王先生亲笔绘画松竹梅诗意,又经享有国际声誉的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先生题名,弥足珍贵。
  本次拍卖还将推出“见微知著——奉文堂吉金”专场, 奉文堂藏器为香港收藏名家陈淑贞女士旧藏。本专场含青铜器、金银器共80余件,品种含青铜爵杯、兵器、带鉤、铜镜、金银器等,其中部分拍品来自1990年香港市政局与香港东方陶瓷学会联合举办的“青铜聚英——中国古代与鄂尔多斯青铜器”展览。其中,“战国金质螭龙纹嵌琉璃阳燧”十分精致。阳燧多见为铜质,此件纯金质阳燧极为难得,从其纯金质地和繁复精细的工艺来看,应为级别极高的祭祀礼器,使用者身份极为尊贵。另一件汉青铜烙银瑞兽纹杯虽历经千年,光华灿然依旧。
其他文献
今年九月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大日子。那个举国欢腾的日子,我没有赶上,我的父母赶上了。父亲与母亲当晚正在重庆的中央公园,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游园的人群顿时沸腾,大家以盆(脸盆)作鼓,载歌载舞,欢庆通宵。父亲还赋诗一首以志其夜。我没有父辈亲临其境的感受,只是在多年的收藏中无意留存了为数不少的抗战刊物,将这些七十年前的刊物叙述一番,也可以视为另一种纪念胜利的方式。  “抗战刊物”笼而统之地说,应该是涵盖
期刊
清人段玉裁曾在《说文解字注》中提及其先人教诲:“不种砚田无乐事,不撑铁骨莫支贫。”砚,自古以来不仅是研墨之器,更是文人寄托傲骨之物。以笔墨为生,耕于砚田。砚虽然历经千秋,形质状貌屡有变化,但其散发的总是墨之香,安身于其上的总是文人之情。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与文明的传播中,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砚,初创于战国秦汉,至两宋逐渐发展。在这一阶段,砚以实用为主,砚形或古拙雄健,或气势飞扬,或端庄雅致,体现
期刊
谈论“水墨”的话题不能缺少他的推广者—策展人。作为年轻的策展人、批评家,朱小钧看待“新水墨”的视角并没有脱离传统。虽然他策划的展览经常以“新水墨”冠名,但他觉得这和市场概念中没经过学术考量的“新水墨”完全是两回事。市场上“新水墨”的模糊提法可能只是一种资本策略,他认为资本一定会选择好的艺术家,而这并不是一个虚伪命题可以做到的。  《中国收藏》:近几年“新水墨”一词十分流行,但从整体作品来看并没有一
期刊
本文展示的是两张1940年保卫中国同盟募捐收据及宋庆龄致捐款人王毓铨的感谢信。  1938年春,当日寇疯狂地占领我国大片领土之时,为了支援前线的抗战,宋庆龄等人发起成立了保卫中国同盟(以下简称保盟)。1938年6月14日保盟成立于香港,总部设在香港西摩道21号,广州设右分会。宋庆龄担任主席,宋子文担任名誉会长,司徒永觉(港英政府医务总监)夫人海弥达女士任秘书。1941年12月15日,日寇占领香港,
期刊
本文介绍的是20年前三地邮友联手制作的一组“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实寄封。  1994年底,中国邮政主管部门发布的1995年邮票发行计划中,明确列出1995年9月3日发行“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邮票(以下简称“抗战胜利五十周年”邮票)一套8枚的消息。得知此消息后,我很快投入到构思实寄邮品的策划之中,并基本确定以自制记史实寄封为主。  一般而言,制作一套规范、完整的自制实寄封基本有
期刊
在即将到来的“十一”长假期间,香港又将聚焦艺术圈、收藏圈诸多行家里手的目光。10月3日至7日,香港苏富比2015年秋季拍卖会将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上演,中国艺术品、中国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当代水墨艺术、现代亚洲艺术、当代亚洲艺术、现代及当代东南亚艺术等专场将轮番亮拍。此外,珠宝、钟表及洋酒等品类相信也将令藏家有所斩获。  聚焦清宫陈设珍品  中国艺术品部分涵盖多个专场,其中“澄淨妙观—汉藏佛教造像
期刊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评价就一直与蜀汉大将关羽齐平,两人后世都被供奉为神,建庙祭拜。到了清朝,因为岳飞当年抗的是清人祖先,统治阶级才把他的地位有意降低了。因此,岳飞与关羽相比,或许更加接地气。他不仅是南宋统兵大将,诗词、书法也流传甚广,让人能容易产生亲近感。  但是,对于岳飞之死,后世一直都是众说纷纭,流传最广的是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栽赃杀害。而读史较深的人则往往认为是宋高宗担心岳
期刊
从我国各地遗留下的传统糕饼模实物看,月饼模实属其中的翘楚,不仅数量大、雕刻精美,而且作为中国传统糕饼模的代表,深入百姓内心。即使现在,对不少地方的百姓说到传统糕饼模时,他们可能会疑惑地不停摇头,而当你稍加解释后,他们就会说:“哦,你说的是做月饼的模子呀!”月饼,不仅香甜,而且寓意极好。明代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馀》一书中说:“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月饼很早就成为中国百姓寓
期刊
“叮-咚-咚”,这样的钟声你有多久没听到了?现代生活中,当起床闹铃也被手机铃声攻占时,钟声——走得越来越远,甚至变得模糊而陌生。一同逝去的,还有曾经的岁月、历史的痕迹。  今年6月,德国Auctionata在线拍卖的一座“清乾隆蓬莱八仙八宝转亭珐琅音乐钟”,以280万欧元(约合近2000万元人民币)被中国藏家刘益谦收入囊中。由此,古董钟收藏成为了业内的焦点。  古董钟集文化、艺术、科技等于一身,其
期刊
中国当代设计艺术堪称近年来拍场上的“生力军”,吸引了不少新老藏家的目光。继去年秋季在上海成功举行了首场“中国当代设计”拍卖并收到极佳反响后,佳士得将在今秋推出“中国及亚洲当代设计”,呈现35件精选自亚洲大师的独特当代设计艺术品,聚焦“艺常生活”这一主题。本次拍卖将于10月24日在上海举槌,多个亮点值得各路藏家关注。  亮点一:“天籁”对碗  “天籁”丁乙手绘薄胎对碗由卢建德大师制瓷、丁乙设计。两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