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天津卷作文的立意解读与示范

来源 :求学·素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xiao880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方志敏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
  ——陶行知
  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黄大年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⑧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思路点拨】


  2019年的天津高考作文题目在类型上属于比较传统的名言类材料作文。题目语料选取了三则名人名言。三位名人所属时代、身份职业及贡献成就虽皆不相同,但他们说出的话语却有一定的关联性。我们在审题立意时可以先从三句话的关联性入手,确定立意主题词,再联系三人的具体情况形成整体文意。
  第一步,提炼三句话的核心意义。第一句话的核心意是“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第二句话的核心意是“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第三句话的核心意是“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题目要求是“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也就是说,我们在审题时应该将这三句话联系起来思考,而不是分割开来。三句话的核心意义联系起来其语意逻辑应该是这样:拥有光明前途的中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家,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一个人应该以献身国家为骄傲和自豪!
  第二步,思考三句话的引申意义。第一句话引申出来的意思就是坚信未来中国一定有光明的前景,表达出革命者对祖国深沉的爱。第二句话引申出来的意思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一个人对自己的祖国都应有一份应有的职责。第三句话引申出来的意思就是人的价值在于奉献,在于为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做出贡献,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是值得自豪和骄傲的事情。将这三句话的引申义联系起来,我们就可以明确这样的题干导向了:中国的光明前景靠的是那些像方志敏一样为革命、为中国献身的人:青年一代应该以国家的发展为己任,尽自己为国奉献的本分;新时代正涌现出像黄大年这样的为国奉献者。因而立意应围绕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展开,人生的价值在于为国奉献,国家因为奉献者而日益昌盛等角度都是符合题意的。
  第三步,联系三句话的背景意义。背景意义包括时代背景和人物背景。第一句话出自方志敏的著名散文《可爱的中国》,这篇文章写于1935年,彼时方志敏正在国民党的牢狱中。彼时的中国内战频仍,民生凋敝,日寇已经占领了东三省,国力疲弱。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一批有志之土已经开始为改变中国的现状而进行武装斗争,他们不怕流血牺牲,他们为国家强盛、民族独立而奉献自我。方志敏就是其中的卓越代表。逆境中的方志敏表现出了共产党人的磊落胸襟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他这句话体现出了革命者的乐观自信及对祖国母亲的拳拳深情。第二句话是教育家、爱国者陶行知先生对青年人的教诲。“国家是大家的”,把“国家”与“个人”的关系阐述得言简意赅。个人与国家紧密相连,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一分子,所以爱国是一种本分。陶行知所说的“本分”,强调的是一种应尽的职责,是必须拥有的责任感。在陶行知的时代,青年人只有拥有这份职责才会为改变中国当时落后的面貌而奋斗。第三句话是“感动中国人物”黄大年的话。黄大年是新时期放弃海外优厚待遇回国奉献的代表人物。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都在进行实验研究,以实际行动践行奉献爱国的理念。三个不同时期的人,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传达了对祖国的情感。串联起来就是,要尽一己之力助力国家发展,要用自己的行为践行对祖国的爱,要做国家的奉献者,要在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综合起来,切题的立意有:
  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为国奉献是职责所在。
  个人与国家紧密相连,个人价值体现在国家发展之中。
  国家美好的前景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能践行对祖国的爱是最值得自豪的。

【素材展示】

素材一


  黑土麦田守望者
  ——大学生村干部秦玥飞
  秦玥飞,耶鲁大学毕业,现任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干部,是黑土麦田公益的联合发起人。大学毕业时,秦玥飞选择回到祖国农村服务。在农村这片热土上,他奉献自己的汗水,播撒自己的希望。他為当地村民疏通河道,修缮道路,安装路灯,修建现代化敬老院,为乡村师生配备平板电脑……2013年,他被评为“最美村干部”,立个人一等功一次。服务期满,秦玥飞放弃提拔机会,转至白云村续任大学生村干部,用“造血”建设乡村。他与同学还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招募支持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县从事精准扶贫和创业创新。
  2017年“感动中国人物”这样评价他: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你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

素材二


  60多年深藏功名 一辈子坚守初心
  ——老英雄张富清
  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的战士,他曾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95岁老人、71载党龄、63年深藏功名……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刻,他战功赫赫、舍生忘死。新中国成立后,他深藏功与名、无私奉献。不忘入党誓词,不忘军人本色,不忘革命初心,他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素材三


  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
  一一“90后”英雄黄文秀
  黄文秀,优秀的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的第一书记。2019年6月16日晚,她在开车返回乐业的途中不幸遇难,30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我来自广西贫困山区,我要回去,把希望带给更多的父老乡亲,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尽绵薄之力。”“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不获全胜,绝不收兵!”黄文秀带领全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脱贫18户56人,教育脱贫28户152人,发展生产脱贫42户209人,共计88户417人。她在朋友圈里这样写道:“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在歌唱我和我的祖国活动中,她放声高歌,诉说爱国热情,透露出极大的勇气和信心。从“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民生关切,到脱贫攻坚“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铮铮誓言,黄文秀不忘初心,把对每一寸土地、每一名百姓的爱,化作迎难而上、登高行远的力,铸成共产党人无私奉献、不负人民的魂。

素材四


  永不落幕的功勋科学家
  ——杨嘉墀
  1956年,新中国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同时呼唤海外留学生归国为国效力。祖国的召唤令杨嘉墀热血沸腾。他义无反顾地变卖了在美国的所有家当,购买了示波器、振荡器、真空管等祖国科技事业发展所需要的仪器。1956年8月,杨嘉墀携家人踏上了祖国的土地。于是,从“东方红一号”,到一箭三星、返回式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我国航天事业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和进展,都浸透着他的汗水和心血。“我最高兴的事,莫过于看到卫星被成功地送上天去。在国外我也曾怀疑回国后是否会英雄无用武之地,没想到国内有这么广阔的科研天地,没想到我还能为国防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感到非常高兴。”回顾当年参与“两弹一星”工作的经历,杨嘉墀深情地说:“期望我国航天技术不断占领科技高地,到21世纪中叶,能够与世界空间大国在航天科技领域并驾齐驱,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他的身上闪耀着爱国奉献、团结协作、高瞻远瞩、甘为人梯的功勋科学家精神。

【范文展示】


  家国赤子心,桑榆报国情
  一考生
  曾经,有一位长者发出过这样的灵魂之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
  在囚室里,有一位共产党员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泰然自若。“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这是方志敏的回答。在无数个为民族争取独立、为人民谋求解放的日子里,革命的先行者们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即便知道自己或许看不到自由解放的那一天,他们依旧对多灾多难、满目疮痍的祖国深情拳拳,深信祖国母亲会迎来光明美好的未来。于是先行者们前赴后继地为“可爱的中国”奉献出自己的一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爱中国,改变中国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面貌就是他们的追求!
  在学堂上,有一位教育家、民主战士谆谆教诲求知的学子。“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陶行知如是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民族的凝聚力需要每一个人的爱国心。发展中国需要求知者的践行与努力!
  在研究室里,有一位海归学者、科研带头人争分夺秒地探索创新。“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黄大年如是说。新时代的爱国者以一种马不扬鞭自奋蹄的拼搏精神建设中国,奉献中国。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面对这著名的南开三问,不同时代的爱国者以自己的言行做出了自己的回答。是她,是祖国,让理想追求者有了依靠,有了尊严,也有了自信的底气!是她,是祖国,让成长于其中的人有一种骄傲,有一个烙印,心中永远有一个抹不掉的高光时刻!是她,是祖国,让奋斗其中的人有一份无悔的付出,有值得奉献的信仰!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每每旋律响起,人们都不由得驻足,寻找,追随,应和,并加入到大合唱中。高歌的人,低吟的人,这一刻都与祖国紧密相拥,都与祖国休戚与共。或许在平日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中,我们无暇仔细体味祖国给我们的具体关爱;或许在岁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重复轮回中,我们已渐渐淡忘祖国留在我们情感中的特殊记忆,但是“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一经唱出,祖国的一山一水,祖国的一草一木,就这样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面前,让我们热泪盈眶,让我们心潮起伏!祖国,永在我心中!爱国是中华民族大合唱中永恒不变的主题。
  点评:该文以著名的南开三问开篇,紧扣“爱国”主题,形式新颖,做到了快速入题。展开部分以情景再现的形式表现方志敏、陶行知及黄大年的爱国情怀,这既对题意进行了承接,又别具一格地阐发了对题意的理解。叙议结合的形式让文章在表达上有了层次感,与一般意义上的转述材料拉开了档次,从而避免了空话套话。不足之处是,在爱国的内涵阐发上还应更进一步,即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的关系阐述得更加到位。
其他文献
【题目展示】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70分)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成,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仍然是熟悉的材料作文。材料中“水”“盐”的设喻,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富有时代气息。整个文题借“味”说理,启发考生深思,能够激发考生的辩证性思
期刊
面对带有思辨性的作文考题,考生一般都会采取写作议论文的方法来应对,因为绝大多数的高三应试训练,都是围绕论说展开的。这无可厚非,因为论说训练契合了一般考生由形象而抽象的思维发展规律,也与高校对考生的理性能力诉求相一致。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想一想,考场应试文,博取高分的秘籍是什么,那么,我们的应试作文训练就会突破苑囿,别有洞天。  不雷同,求独创。  这是考场作文获取高分的秘籍与法宝。  千人一面,一定
期刊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群众反映,通过百度、360等搜索引擎网站搜索“高考志愿”等信息,反馈结果中高价服务收费的APP、网站或咨询机构排列靠前,存在不规范和安全风险等问题。教育部立即会同公安部联合约谈网站相关负责人,要求其在网站醒目位置提醒考生认准各地考试院和高校官方网站,并确保官方网站优先推荐,切实维护公平和谐涉考网络环境。  一些搜索引擎网站因搜索“高考志愿”问题被教育部、公安部约谈,大快人心。
期刊
【题目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期刊
【题目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⑧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
期刊
近日,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陈浩然质疑茶叶浮夸包装的视频走红。他曾收到朋友赠送的120克茶叶,分别装在两个完全密封的铝塑口袋中,铝塑口袋被塞在两个印有樱花纹的陶瓷罐子里,陶瓷罐外套着大纸盒,纸盒卡在铺了黄绸缎的泡沫塑料里,上面再盖个大盒子,大盒子外有两个锃亮的金属包装,外面还套了一个硬纸质的大口袋。“我称了一下,2.5公斤”!(《北京日报》7月8日)  “2两茶叶5斤包装”,这是垃圾源头产生的典型例子
期刊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为了引导同学们做好人生规划,明确大学求学方向,某高中“追梦”社团举行了一次以“我心中的高校”为主题的畅想会。会上,下面几所高校的校训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关注: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湖南大学:实事求是,敢为人先  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  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集美大学:诚以待人,毅以处事  南昌大学:格物致新,厚德泽人 
期刊
“中国花协推荐牡丹为国花”一事引发关注,2019年7月15日,中国花卉协会在中国花卉协会官方网站发布《投票:我心中的国花》,面向公众开放网络投票通道,征求社会对推荐牡丹为我国国花的意见。  据有关统计,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有了自己的国花,有的有明确的立法,有的是民间机构选出的,有的则是约定俗成的“公认国花”。  其实,能选出一种代表中国精神,被国民共同爱戴的花作为国花,无疑是文化大事。国花可以成
期刊
一百年,似乎很遥远,但我们从未忘记1919年5月万千中国青年的声声呐喊;一百年似乎不算太长,但是志士青年们的爱国精神已经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心坎。  自此,在中国向前行进的百年历史时空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用青春的力量铸就着青春的梦想,用青春的梦想弘扬着五四精神。  回望历史,一个个鲜活的青春面孔跃然脑海:在革命处于空前高潮的二十年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瞿秋白面对反革命的枪口,神色坦然,
期刊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桩桩件件都需要青年一代扛起使命,担當责任,努力作为。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黄文秀同志不幸遇难,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亲切慰问。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