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泽萍:健康生活离不开《精神卫生法》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boy5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到邀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心理与健康》杂志宣传《精神卫生法》是非常合适的。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早已不仅仅停留在身体方面,而是开始注重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全面健康,人们更加注重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应多变的生活、体会幸福、实现自身价值等精神层面的全面提升。
  2013年5月开始施行的《精神卫生法》,从疾病类型而言,除了涵盖重性的精神障碍,比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之外,也涵盖了许多轻的、非精神病性的精神障碍,比如焦虑障碍、睡眠障碍、饮食障碍,以及与环境社会改变密切相关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让全社会至今仍记忆犹新。
  前面提到的全面健康中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两个方面,与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时至今日,国家把心理健康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说明我们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阶段。比如在《精神卫生法》中,将精神障碍病人的住院治疗分成了自愿和非自愿两类,对非自愿住院作了详细的规定,反映出国家对精神障碍病人的诉求和权益保障更加重视,这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精神卫生法》第五章详列了各项保障措施,这些也是最令人鼓舞的亮点。过去,有不少病人因为没有好的医疗保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使疾病严重化或慢性化,给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精神卫生法》出台后,无疑会促进全社会对精神卫生的重视,促进各级政府加大对精神卫生事业的投入。目前,在各地实施的医疗保障体系中,均将精神障碍,特别是将重性精神障碍的诊治放在重点保障的对象中,这是罹患精神障碍病人的最大福音,对于保证他们的长期康复,恢复其社会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费立鹏教授2009年曾在《柳月刀》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有关中国精神疾病患病率状况的论文。其研究表明:中国各种精神障碍总的患病率是17.5%,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心境障碍(6.1%),第二位是焦虑障碍(5.6%),第三位是各种物质依赖,如酒依赖、吸毒等等(5.9%),而重性精神障碍是1%左右。
  不难看出,精神障碍的总患病率是不低的。而我国精神卫生服务的主要资源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与美国相比,每万人口精神科床位数,美国是7.7张,中国是1.57张;每10万人口精神科医生和护士数,美国分别是13.7人和6.5人,中国是1.53人和2.65人;每10万人口临床心理师数量,美国是31.1人,而中国目前统计到的是0.18人左右。总之,我国的精神卫生资源还是相当缺乏的,服务体系也尚在健全中。
  近年来,国家卫生行政部门高度关注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几年前,卫生部曾经提出,精神卫生政策在国家战略方面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重新构建精神卫生专业服务—改变现有服务模式,转变为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服务;整合精神卫生服务资源,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改善专科精神卫生服务,提高服务的有效性,保障患者的权益。第二步是拓展精神卫生服务领域—推动精神健康教育,促进全体民众的精神健康,促进人们心理和谐的建设。
  当前,也是全国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以及医疗保障体系都在建设中,它们为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和卫生信息化建设,可以大大促进精神卫生机构的建设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抓住这些难得的机遇,不仅会为广大的精神障碍病人带来巨大的福祉,也会进一步提高民众的健康水平。
其他文献
何谓“忘年交”?一般是指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人们喜欢谈论“代沟”,却很少有人谈论“忘年交”。其实,年龄差距并不一定都会形成沟壑,年长者与年少者之间也可以架起友谊的桥梁。  古今中外,不乏“忘年交”的佳话。李白被朝廷逐出长安后,有个叫魏万的年轻人仰慕李白的诗才,踏着诗人的游踪,足足追了三千里才在广陵见到李白,两人结成一对忘年交。魏万说:“一长复一少,相看如兄弟。”李白说:“相逢乐无
期刊
(一)  在上一次治疗中,医生围绕我的14条“金标准”,做了深刻的剖析,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中有那么多“必须”和“应该”。这些绝对化的字眼就如一个个紧箍咒,让我的生活变得了无生机。4月19日,是我的第10次治疗。到这次,治疗已经进行了一半,因此,医生说这将是一个阶段性的小结。  我还在继续尝试那种更率直一些的沟通方式。感觉上也有了进一步的变化,就是在家的时候,觉得好像比从前自在一点了。从前我在家
期刊
笔者在门诊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女性患者,75岁,平时性格外向、热情、好交际,但去年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了心情不好,她总觉得委屈,总想哭泣,担心自己得了重病。随着病情加重,她的心情更加糟糕了,整日唉声叹气,担心家里的生活,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整天躺在床上说浑身疼痛,不愿见人,记忆力下降,悲观厌世,夜晚睡眠差,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明显。  经过详细问诊,笔者了解到患者的躯体疾病较多,高血压、冠心病多年,心
期刊
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里,很多人不幸沦为强迫障碍的“俘虏”,比如:  反复洗手,明知没有必要,却无法控制;  总担心自己会被传染上艾滋病等种种疾病,生病了也不敢去医院;  临出门时,来回检查抽屉或门是否锁好,常常因此上班迟到;  总忍不住想数大楼的窗户,数错一个,又从头数,反复进行;  ……  以上都是强迫障碍的典型表现。  据专家介绍,强迫障碍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
期刊
鲁迅先生曾说:“‘幽默’既非国产,中国人也不是长于‘幽默’的人民。”后人对这个观点一直争议不断。中国人到底是不是幽默“贫民”,幽默在国人心中占据着怎样的位置?  幽默只是搞笑吗?  幽默(humor)最初是个医学概念,指动植物中起润滑作用的汁液,后来渐渐被引入文学艺术领域。幽默作为一个外来词汇,最早是由林语堂先生从英语翻译成中文的。其实,汉语中也有类似的词汇,比如“诙谐”、“滑稽”、“搞笑”,但它
期刊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很多职场人总是忙忙碌碌的。有些人就算稍微空闲一点儿,脑子里还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念头:如何准备晚上的约会,明天的会议怎么开,下一步的工作怎么开展,等等。长此以往,健康状况和精神状态越来越差。  其实,职场人有一个方便、实惠的休息方式—午睡。心理学研究发现,午睡能创造纯净的自我空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为组织器官输送大量的氧气和营养,对于减少焦虑有着明显的作用。  午
期刊
上街购物,偶遇同学糖糖。我们边逛边聊,得知她正在一家外企做业务主管,目前的年薪已经达到了30多万。想起艰苦的学生时代,我半开玩笑地问她:“有这么高的收入,现在可以对自己狠一点了吧?”  “哈哈,你把我当成暴发户了呀?”糖糖捋捋头发,往后退了几步,“你看我浑身上下,哪儿有值钱的东西?”糖糖话一落地,我便打量起她来—清汤挂面式的直发,未施粉黛的面颊,宽松质感的衣服,甚至连简单的首饰都不见踪影。  糖糖
期刊
李先生今年35岁,既往体健,一月前因熬夜出现头昏、胸闷、心悸、血压升高的情况,当时感到要晕倒了,曾上急诊就医,拟诊“冠心病待排”,为此,入院行各项检查,除心电图为“窦性心律不齐、心动过速(心率110次/分)”外,其余未见异常。但患者仍经常感到心慌、乏力,担心随时会昏倒,对心脏有病难以释怀。近2周出现失眠、多梦,时常半夜惊醒、呼吸困难,为此病休在家。  这是一例比较典型的惊恐发作,面对这样的情形,该
期刊
小南是一名来自深圳的16岁少年,正上初三。有一天,他突然晕倒在学校的操场上。起初老师以为他是疲劳过度、没吃早餐,或是低血糖,但是经校医检查,却发现他是吃曲马多药物过度。这所民办学校随即采取了简单而省事的处理办法—把他从学校开除出去。  小南的母亲又气又急,带着孩子来咨询室求助。当时,这位母亲一脸怒容,一边数落着孩子,一边气愤地向心理咨询师告状,说到痛处声泪俱下。  据母亲介绍,这已经不是儿子第一次
期刊
乐乐秉着父母取名的寓意,18岁之前总体还算快乐。可18岁后,不知道是面临集体住宿的新环境,还是天性里的抑郁素质,抑或是青春期荷尔蒙不稳定,总之,乐乐变得“闷闷不乐”,少言少语少动,成绩直线下滑。  经商的父母忙于应酬,直到真正明白问题严重性的时候,乐乐已经实施了割腕自杀行为。惊慌失措的父母打了“120”。他们放下手头所有事情,全天候陪着乐乐住院,但是清醒过来的乐乐并没有觉得活着有多好,反而埋怨父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