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i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相对薄弱,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缺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高职教育不能忽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教育。高职院校在实施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有高技能、高智慧,而且还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在打造高职教育品牌和特色教育的同时注重人文素质教育。
  关键词:加强 ;学生;人文素质; 教育
  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主要是通过专业教育来完成,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事。但是我们还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另一个目标,也是根本性的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而这一目标这就要通过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来实现。任何一所高职院校,如果只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那么从长远的意义上来讲,这种培养模式不利于高职院校可持续和长远发展。毋庸置疑,评价一所高职院校办学是否好,不能只看该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是否完备,也要看该学校教育培养模式是否先进。因此,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完善高职院校自身建设的必要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办法。
  一、 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1.高职院校对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是完善高职院校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在于培养高等级的专门人才。培养出的人才应该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也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1]要使高职学生全面发展,提高高职学生的素质,就要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对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是高职院校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要求。
  2.良好的人文素质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人文素质的提高。人的人文素质的提高,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内容,还是人的专业能力、业务素质发展的首要条件。高雅的人文修养可使学生自觉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关怀人类、关怀自然,逐步具备完善健全美好的人格,更适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3.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可使高职学生经常进行两种思维互补和交叉训练,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系统,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事实证明,杰出的科学家身上都蕴聚着超一流的人才素质,他们是科学家,同时亦是具有良好的人文道德修养的艺术家、思想家、哲学家。故此,对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将关系到所学专业上的成就,为培养其开展创造性活动和创新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普遍缺失。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个别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低,公德意识差,辨别是非能力低,思想素质较低,道德修养较差;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缺乏承受压力的能力及应变能力;遇到困难或挫折缺乏足够的心理认识,往往不知所措,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严重的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这就说明学生做人的基本准则严重倾斜。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使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受到限制。我们发现,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不外乎如下几个方面:1、对办学指导思想的认识偏颇,忽略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由于高职院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专业教育,轻人文教育;重技能教育,轻素质教育的倾向,存在将专业技能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对立起来的教育现象。2、由于教师自身认识问题,影响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设的较少,学生在校期间大多接触的是专业课的教师。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直接的作用。但在实际中,有的专业课教师注重的是专业技能的传授,往往忽视了对学员的性格志趣、气质修养、人格魅力、职业道德等人文素质的教育。3、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用性,排斥了人文素质教育应有的地位。“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适应职业岗位工作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的人才。本着此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凸显的是职业型、技能型、实用型、应用性教育。”[2]这固然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但是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却存在误区,把高职教育当成了某种特定职业的专业知识培训。
  三、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1.要深化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
  “人文精神是国民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中的精华。诸如信义、仁爱、见贤思齐、修身、自省等,又注入现代意识,如人格独立、以人为本、博爱宽容、公平竞争等。”[3]实践证明,人文学科不是可有可无的。恰恰是人文素质教育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的根基,它需要不断地进行强调和推动。2、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人文素质教育离不开学校这块主阵地。高职院校在重视抓好专业文化素质教育的同时,要开设人文选修课并纳入教学计划。要在专业学科教学中融合人文教育。培养学生学会综合运用自然科学方法和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综合思维。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必须经历积极行动、自我感悟和自我提升的质的飞跃过程,因此,引导学生理解在校园人文环境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理想。整洁美观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思想品质的熏陶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优美的校园,更是一个文化学术相互争鸣的场所。学生只有理解了校园人文环境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才会更加刻苦学习并努力从中汲取养分。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高职院校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重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努力研究,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在人文素质教育中探索出一种有效而实用的模式来。
  参考文献
  [1]从英姿.高职院校学生人文教育的反思[J].中国成人教育 2008(10)
  [2]周德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探析[J].现代教育管理 2009(06)126-127.
  [3]赵四亮,李毅.浅谈高校人文素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02).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 124010)
其他文献
如果你想一个人旅游,那么一定要去教堂.rn彩色玻璃花窗过滤后的光线,投射着一个个在空气中游离的精灵,当光束下的信徒们欣然接受着洗礼的时候,整个世界变得安静.不管你是否信
广泛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和我国华南地区的西藏红豆杉频临灭绝,揭示空间遗传结构和物种分布变化对于理解西藏红豆杉的进化过程及其物种保护尤为重要。基于西藏红豆杉48个种群的
基于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视角,引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构建资源环境成本核算模型以及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度、相对协调发展度模型,对长江经
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生态环境研究成果丰富,总结其演变过程利于把握该领域现状与趋势。本文从城市化文献视角对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研究在研究成果、研究子领域、研究主题
搞好廉洁自律活动,为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章就如何廉洁自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何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立足本职促进石油工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特大城市的能耗在全国能源系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角色,但其能耗已从生产领域转向城市功能和自身发展方面。因此,本文利用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法对1996-2012年间32个特大城市的能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