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两次作文”的基本流程与教学要求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dsfdfasfd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有长期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的老师都明白,这是一个花时甚多而收效甚微的工程。传统意义的作文教学分为三个步骤:作前指导、作后批改、批后讲评。作前指导绞尽脑汁,细加提醒,生怕学生这也不会那也不知,结果却常常导致学生思路“打不开”;作后批改则是一个“无底洞”,从谋篇布局到错字病句,稍一不慎就有遗漏,有人说批改作文就是与错别字病句作“艰苦卓绝”的斗争,毫不夸张,可是效果却平平,因为很多学生根本不会认真理会教师的批改;批后讲评,因为要讲评的内容太多,往往全面而零碎,学生很难获得深刻而具体的收获。
  “两次作文”的教改实践旨在改变以上弊端。所谓“两次作文”,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写两次作文”,而是强调教师指导学生修订初稿,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对自己的作文初稿有一个打磨的过程,在修订初稿的过程中获得具体的进步。这个“修订”,包括整篇的修订,也包括局部的修订。简而言之,“两次作文”是经历“作文订正”这一特殊环节的特殊作业。因为,传统作文教学效益低下的原因,正在于学生不必经历这一过程,其它所有的作业批改都有一个学生“订正”的过程,而作文批改是没有“订正”的,即使有,也只是“订正”几个错别字而已,而没有经历“作文订正”过程,学生作文水平如何能够提升?
  “两次作文”的基本流程包括四个方面:作前指导、初次评价、集体讲评、再次评价,每一个流程分别承担不同的教学要求。
  一、作前指导强调简约化,明确习作要求
  以往的两节作文课,一般是这样安排的:一节课课前指导,一节课学生习作。因为有一节课的指导时间,所以教师在作前指导方面可谓是下足功夫。从习作要求到范文赏析,从谋篇布局到详略安排,从精彩片断到病例剖析,可谓面面俱到,唯恐指导不到位孩子作文就写不出来。但久而久之,孩子的独立思维能力受到了抑制,文章千人一面,人云亦云者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批这样的作文,教师了无生趣,味同嚼蜡,教师批改的积极性也受到了明显的损伤,师生的智慧在日复一日的机械模仿中得不到有效地提升。
  “两次作文”强调作前指导的简约化,它最注重的是对作文题意的理解,明确本次作文所要达到的具体要求,其余一切基本省略。这样的作前指导,花时一般在5到10分钟左右,其它时间放手让学生大胆习作。一般情况下,一节课内大多数同学可以完成初稿。
  当然,我们一般都要提前几天或者一个星期时间告知习作内容,让孩子们先进行“作前预习”,让孩子对本次作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与心理准备,为能在一节课时间内完成习作任务奠定基础。
  比如说第九册第一单元的作文是写“我的老师”,要求选择生活中真实可感的小事来表现师生之间的真情。通过师生一起学习交流,我们要让学生明确以下具体要求:1.要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2.要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形象。3.不仅要写出主人公的表现,还要写出作者的反应和感受。
  接着,我们一般不作过多的分析,更不出示具体的事例来框死学生的思维,而让学生静静地回忆自己与老师相处的一件件事,然后直接让学生动手习作。
  这样看似“粗枝大叶”的指导,因为解放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必然会产生丰富多彩的作文。当然,也会出现一些起点水平较低的作文,但是,这些作文最起码相对真实而开放,是来自学生内心深处的,而这,正是优秀作文的起点;而教师在批阅这些作文时,也没有以往因千篇一律而引起的疲劳感。
  二、初次评价强调针对性,提供修改建议
  因为学生的作文是五花八门的,所以接下来的初次批改是教师最为辛苦的一项工作,体现了语文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整体把握能力与鉴赏能力,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必须练就的一项专业基本功。在初评作文时,我通常抓两头,第一个头我称之为“共性头”,即本班学生本次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在初次批改的时候,我对这些共性问题作出必要的记录,为作文评讲收集最原始的、最切实的素材。第二个头我称之为“个性头”,孩子的作文中存在着各种需要修改的点,我在批改孩子作文时,心思全在寻找发现这些有修改价值的点上。
  如,有的学生开头部分长篇大论,其实,只需要三言两语即可,这就是一个点,我会在孩子作文旁边相应位置加上“建议①”字样,并加上点评:“这个开头太过冗长,其实只要用三言两语写清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即可,请试着把第一自然段改成少于50字的小段落。”然后在文尾空白处写上“修改①”字样,孩子就明白了,“修改①“是针对“建议①”进行的缩写性修改。一般情况下,一篇文章这样的修改建议少则一两处,多则五六处,具体都是针对孩子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对症下药的点评,提出修改意见。
  这样的修改意见,相当于是老师们经常使用的面批,但是一般我们以往使用的面批,只是重在“批”,学生的主动“改”是很少的,而我们在初次评点学生作文中的“修改意见”,不但具有面批的功能,而且因为有了后续工作——学生修改而更具价值。这就把老师辛辛苦苦的作文批改从终结性评价变成了过程性评价,让作文经历了“初次习作——老师点评(针对性评价 集体讲评)——学生修改”的过程。
  三、集体讲评强调重点化,解决共同问题
  在给学生提出了针对性评价意见之后,我们并不急于让学生动手修改,因为这之间还要经历一个解决共性问题的过程。孩子的每一次习作都会出现一些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通过集体讲评这个过程才能解决。
  比如同在第九册“习作1”中,我班出现的共性问题主要有两个:1.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形象这一点做得不到位。2.段与段之间的过渡不自然。
  集体评讲之前,老师必须对整班同学的共性问题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并通过制作PPT把这些问题呈现出来,用事实说话,让学生对自己作文中出现的弱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我们还要在讲评中指出修改的方法。这时,我们可以列举学生作文中优秀的段落让学生欣赏学习,从中明白怎样写才算是“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怎么做才算是“过渡自然”。   我们坚持指导学生个性化修改与讲评课研究共性问题“双管齐下”,这样,学生的作文修改才能有的放矢,哪个地方是需要修改的?要改到什么程度?怎么修改才算到位?孩子们对这些问题做到心知肚明,作文的修改才能见成效。
  实践证明,孩子们在这样的帮助下是会给我们一个又一个惊喜的,有的孩子修改篇幅大大超过了初次作文的字数,简直可以用“面目全非”这个词来形容孩子们修改后的作文的样子。当然,也有一些孩子的作文跟初稿大同小异,这要根据孩子本来的作文质量而定,千万不要搞一刀切。部分作文优等学生,他们的初稿已经相当令人满意,根本不需要作大的改动,那他们的二稿只需要作小的改动即可;我甚至认为这一部分孩子不必要进行“两次”作文,因为他们已经一稿成型;也有部分孩子进行两次作文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必须进行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的修改,这一部分孩子在习作之路上需要老师更多的牵引与扶持。——所以“两次作文”中的“两次”强调的是经历修改的过程,而不是一种修改次数上的简单限度,我们在操作的时候,需要灵活运用。
  四、再次评价强调激励性,提高习作热情
  “初次评价”与“集体讲评”之后,学生的修改稿就相当于一个成熟的产品。我们老师在对孩子们的成品进行再次评价时,必须秉承“鼓励为主”的原则,原先的初稿要是定为60分,只要孩子能够针对你的修改建议进行了修改,我们便可以给予比初稿分数高出一段的分段,比如说80分。这样的赋分,旨在提高孩子们的习作积极性,让孩子们有更高的热情投入到下次的“两次作文”实践中。
  比如有很多孩子,喜欢在作文的开头,大绕笔头,写得冗长繁复,经过修改,他的开头简明了,生动了。我就给予他这样的评价:“呀,你真棒!第一自然段的200字,你一下子变成了50字,而且如此简洁明白,祝贺你,瘦身成功!下次努力!”然后我再赋给他一个比初次作文更高的分值。这样的激励,虽然可能并没有针对整篇文章进行评价,但却是第一次评价的一个延续,可以看出老师的用心,也可以看到孩子实实在在的进步。相信这样的针对性激励性评价,一定会在孩子心中开出自信的花朵,让他们慢慢地爱上写作,爱上修改,爱上“两次作文”。在这过程中,孩子们经历了种种磨砺,磨得有方向,磨得有进步,这样的打磨,就能磨出希望,磨出喜悦,磨出作文的实效。
  以上,我试以“两次作文”的视角去审视“作前指导”“初次评价”“集体评讲”“再次评价”四个基本流程的不同教学要求定位,只要我们做好每一步流程,完成好每一步流程的教学要求,掌握好“两次作文”的原则要求,作文教学改革的惊喜就会不断涌现。
  (沈明霞,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215200)
  责任编辑:颜莹
其他文献
“我们也不知道跟谁战,也没什么战的。”2012年11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道。从马云的话中,不难看出他的潜台词:在所谓的电商大战中,他并没有任何对
自2005年起,平安城市建设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面展开。目前,东部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市已基本结束大规模集中建设,开始由数量向质量转变,以智慧型平安城市为建设重点;中西
一生活好似长流水,你习惯了就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用心的人.即使平凡无奇的日子,也能从中品咂出个中滋味,看到独有的风景。全柳芳老师,就是这样一个用心生活的教育人。
随着新课程改革观念的不断更新,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日益多元化。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微课,对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缩短学生课堂接受、课后消化能力的差异,满足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补给和拓展的不同需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微课的介绍与发展的现状  微课,它的全称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
随着新课程实施,“科学探究”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科学教师所接受并践行着。许多老师规规矩矩地按教材进行教学,按部就班地执行着探究步骤,课堂还是出现许多问题。只有追求简约课堂,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从研读教材,删减无价值的活动;了解学生,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集中探究,整合环节,紧紧抓住教学的重点和主干脉络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简约课堂的教学价值和实施策略。  在热热闹闹的科学课堂背后,大家也经
与往年相比,今年春季开学特别早。为延续年味,融洽师生关系,开学报名的那一天,我们策划了“一份祝福一片情”主题活动。学校发给老师每人一块小黑板,让他们用粉笔写上对孩子的祝福,算是新年礼物。老师们就是有才,只那么一会儿工夫,贺词就编写好了。有的还用彩色粉笔装点了一下,近百块写满祝福的黑板,摆放在长廊上,煞是壮观。虽说一夜的春雪让地面积雪很厚,报名的孩子还是陆陆续续来了。我赶紧拿出相机,准备拍下孩子阅读
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真正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质的飞越。教师借助于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真正让课堂教学的素材具有了更强的生命力,赋予了教学素材声、像、图、文的特点,调动了学生能够用多种感官进行知识的品悟与理解。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做如下探讨。  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已经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出现的形式多样化、
随着众多企业逐渐将业务向在线转移,其IT部门也被要求提供全新的服务。在这个全新的在线领域,核心及关键就在于服务的迁移,快速地提供业务支持服务到各个运营环节。
<正> 国务院转发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是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之后,又一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