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过去已沿用多年的教学模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旧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也频频受到挑战。不管是从事多年教育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还是刚步入教学岗位的新教师,不管是教育管理专家还是教育管理的新手,都需要重新学习、重新感悟。重新理解的东西很多,许多问题切入角度不同,导致观点迥然不同。对教师而言,评价体系不变,再好的教育思路在待定的社会环境中实践起来也显得那样的苍白;教育理论博大精深,但哪一种理论都概括不了丰富的教学实践;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某些可称之为个人风格的东西难以拷贝;集体授课方式千年亘古不变,自然有其道理。但要让教师完全置社会期望、家长祈求、学校发展、学生利益于不顾,一夜之间抛弃所有合情合理的东西,恐怕也不现实。
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新课程标准从理念到目标、从实施到评价呈现出全新的面貌,也给我们提出了更新的目标、更高的要求、更大的挑战。但囿于中考、高考及相关的政策,评价制度和课程管理体系改革尚未到位的因素,课程改革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要彻底改观尚待时日。完成课改有太多的崎岖山路要走,有太多的路障要跨越。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在认识到课改的创新意义的时代特征的同时,还要看到课改的艰巨性和渐进性。如何走进课改?关键是要领会其课改的精神实质,避免学新课标、走老路。笔者认为,在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忽略了教师讲课,降低了教学质量
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题,教师在学生发展中引导作用。新课程的颁布也是顺应了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但并不是忽略教师的讲课,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取最大的效益。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当然是第一位的。脱离了教师的指导,学生怎样自主学习?课堂上还要教师干什么?就教师而言,因教材内容的容量、难易度不同,讲多讲少是值得研究的,要通过教师的指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的一种需求和渴望。学生从教师指导中获得较好的学习方法,在后继学习中提高效率,形成自主体验、自主探究、自主实践的品质。
二、“着力提倡愉快学习”忽略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巧妙的情绪调动,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唤醒学生的主题意识,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释放。愉快学习强调的是兴趣的激发,但缺泛刻苦努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终不能成大器。
三、“把课堂变成乐园”忽略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驾驭
学生在无序的环境中常常表现出自由散漫、放纵情绪。科学不同游戏,需要严谨的思维和逻辑推理,新的知识需要在实践中发现与创造中获得,我们不一定非得经过“但丁”的地狱走向乐园。尊重学生不等于不批评,必要的课堂约束和纪律培养是必要的,不然我们还提倡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有纪律”四有新人干什么?当然教师把握课堂节奏的关键还是在于引导,而不排斥。
四、“强调学生对话”忽略了教学收益面
课堂上积极与教师、同学展开对话争辩的学生,常常是少数性格外向的活跃学生。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理得不当,由少数学生引发的问题占用了较长的时间,从而影响较多的知识索取。有限课堂时间内难以做到人人与教师展开对话;提高学生学习的受益面的要点;一不在干什么问题在课堂开展,二不在于有多少学生对话,三不在于学生发言时间长短;关键在于教师把握讨论问题的难易度,对话的问题与本课相关知识学习的结合,以及适时的放与收。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受益面。
五、“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忽视了扎实的基本功训练。
传统教学中好的东西不能因课改而废弃,它恰恰是经过实践提炼出的教育精髓之外。中国传统基础教育基本功扎实,这个优点现在美国人正在学,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名为“不让一个孩子落后”的教育改革法案,旨在提高美国公立小学教学质量。它要求美国所有的3年级到8年级学生每年必须接受各州政府的阅读和教学统考,各学区必须对每所学校的考试成绩提高报告,进行比较。人家还在学习我们的好东西,那么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我们没有理由否定一切,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要善于将优秀的教育方式融入到先进的教学理念中,提升对新课改的认识,积极投身到课程改革中去。
鉴于中我国的特有国情,尤其对于农村中学来说,欲走出上述课程改革的困惑,还必须自上而下在教育管理层上做文章。
一是摒弃故有的陈规陋习,该丢的还是要丢
如过去评价课堂教学,条条框框太多,搞繁琐哲学,有的东西被人为地复杂化了。应该只提基本要求,就是“学生喜欢、质量不错、负担不重”,其他诸如重点难点、教学用具、板书设计等具体教学环节,应由教师完全根据教学实际决定。评价教案也得改革,实际操作中少一点教条,多一点实际;少一点束缚,多一点创新。现在有些教案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在实际教学中可能没有多大用处。但是,你查什么我就做什么,你怎么查我怎么做,完全背离了教学检查的初衷,是形式主义。主人教案的主要标准应该看是不是适用,怎么实用就怎么备,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最大限度地再创造,备出风格与特色来。
二是客观正确地看待一节课
一节课无论怎么备,都不会尽善尽美,课堂上会发生很多无法预料的情况。其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艺术的探索过程。随堂听的课缺点难免,但真实且有研究价值。老师们正是从这种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中摸到新课程的感觉,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称之为个人风格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任何上课、评课堂教学,老师、学者,以及有关领导都应该本着辩证的观点、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平常的心态,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在操作导面上出了问题就否定一节课,就背离了原本上课、评课的初衷。
三是科研课题和课改实践密切结合
各种教改实验之所以能有立足之地,首先就在于它是一种促教促学的手段,本身就能激发师生进取动机,产生暗含的期待效应。其次,一线教师长年累月全身心投入教学,要求他们拿出许多时间来建构教育实践理论,形成实术思想上的突破,不符合普遍情况。再者,教学体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哪能样样实验,今天推陈,明天出新?能够继承发扬也应该算是不错。怎么入手解决问题,主要依据各校的校情、学情,不求面面俱到。只要课题研究突出人文精神,注重情感管理,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行了。
四是呼唤教师的自我生命意识
如果说以往的教育不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及体验,忽略了学生生命需要,那么这种教育同样不关注教师的生存方式及体验,忽略了教师的生命需要。今天教师们应该重建和反思自己的职业意识和从教行为,呼唤自己的生命意识。那就是,教师不仅仅只是承担责任,应该在创造学生精神生命的同时创造自己的精神生命,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在教育过程中向信快乐、崇尚幸福,心存对自己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的体验和期盼,获得从事教育工作的持久的生命动力和真实的情感依据。只有教师们真正点燃自己心灵之火,成为充满生命活动的主体之时,一个科学合理的、充满活力的课改式的课堂教学局面才会生成。
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新课程标准从理念到目标、从实施到评价呈现出全新的面貌,也给我们提出了更新的目标、更高的要求、更大的挑战。但囿于中考、高考及相关的政策,评价制度和课程管理体系改革尚未到位的因素,课程改革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要彻底改观尚待时日。完成课改有太多的崎岖山路要走,有太多的路障要跨越。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在认识到课改的创新意义的时代特征的同时,还要看到课改的艰巨性和渐进性。如何走进课改?关键是要领会其课改的精神实质,避免学新课标、走老路。笔者认为,在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忽略了教师讲课,降低了教学质量
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题,教师在学生发展中引导作用。新课程的颁布也是顺应了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但并不是忽略教师的讲课,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取最大的效益。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当然是第一位的。脱离了教师的指导,学生怎样自主学习?课堂上还要教师干什么?就教师而言,因教材内容的容量、难易度不同,讲多讲少是值得研究的,要通过教师的指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的一种需求和渴望。学生从教师指导中获得较好的学习方法,在后继学习中提高效率,形成自主体验、自主探究、自主实践的品质。
二、“着力提倡愉快学习”忽略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巧妙的情绪调动,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唤醒学生的主题意识,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释放。愉快学习强调的是兴趣的激发,但缺泛刻苦努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终不能成大器。
三、“把课堂变成乐园”忽略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驾驭
学生在无序的环境中常常表现出自由散漫、放纵情绪。科学不同游戏,需要严谨的思维和逻辑推理,新的知识需要在实践中发现与创造中获得,我们不一定非得经过“但丁”的地狱走向乐园。尊重学生不等于不批评,必要的课堂约束和纪律培养是必要的,不然我们还提倡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有纪律”四有新人干什么?当然教师把握课堂节奏的关键还是在于引导,而不排斥。
四、“强调学生对话”忽略了教学收益面
课堂上积极与教师、同学展开对话争辩的学生,常常是少数性格外向的活跃学生。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理得不当,由少数学生引发的问题占用了较长的时间,从而影响较多的知识索取。有限课堂时间内难以做到人人与教师展开对话;提高学生学习的受益面的要点;一不在干什么问题在课堂开展,二不在于有多少学生对话,三不在于学生发言时间长短;关键在于教师把握讨论问题的难易度,对话的问题与本课相关知识学习的结合,以及适时的放与收。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受益面。
五、“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忽视了扎实的基本功训练。
传统教学中好的东西不能因课改而废弃,它恰恰是经过实践提炼出的教育精髓之外。中国传统基础教育基本功扎实,这个优点现在美国人正在学,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名为“不让一个孩子落后”的教育改革法案,旨在提高美国公立小学教学质量。它要求美国所有的3年级到8年级学生每年必须接受各州政府的阅读和教学统考,各学区必须对每所学校的考试成绩提高报告,进行比较。人家还在学习我们的好东西,那么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我们没有理由否定一切,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要善于将优秀的教育方式融入到先进的教学理念中,提升对新课改的认识,积极投身到课程改革中去。
鉴于中我国的特有国情,尤其对于农村中学来说,欲走出上述课程改革的困惑,还必须自上而下在教育管理层上做文章。
一是摒弃故有的陈规陋习,该丢的还是要丢
如过去评价课堂教学,条条框框太多,搞繁琐哲学,有的东西被人为地复杂化了。应该只提基本要求,就是“学生喜欢、质量不错、负担不重”,其他诸如重点难点、教学用具、板书设计等具体教学环节,应由教师完全根据教学实际决定。评价教案也得改革,实际操作中少一点教条,多一点实际;少一点束缚,多一点创新。现在有些教案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在实际教学中可能没有多大用处。但是,你查什么我就做什么,你怎么查我怎么做,完全背离了教学检查的初衷,是形式主义。主人教案的主要标准应该看是不是适用,怎么实用就怎么备,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最大限度地再创造,备出风格与特色来。
二是客观正确地看待一节课
一节课无论怎么备,都不会尽善尽美,课堂上会发生很多无法预料的情况。其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艺术的探索过程。随堂听的课缺点难免,但真实且有研究价值。老师们正是从这种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中摸到新课程的感觉,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称之为个人风格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任何上课、评课堂教学,老师、学者,以及有关领导都应该本着辩证的观点、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平常的心态,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在操作导面上出了问题就否定一节课,就背离了原本上课、评课的初衷。
三是科研课题和课改实践密切结合
各种教改实验之所以能有立足之地,首先就在于它是一种促教促学的手段,本身就能激发师生进取动机,产生暗含的期待效应。其次,一线教师长年累月全身心投入教学,要求他们拿出许多时间来建构教育实践理论,形成实术思想上的突破,不符合普遍情况。再者,教学体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哪能样样实验,今天推陈,明天出新?能够继承发扬也应该算是不错。怎么入手解决问题,主要依据各校的校情、学情,不求面面俱到。只要课题研究突出人文精神,注重情感管理,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行了。
四是呼唤教师的自我生命意识
如果说以往的教育不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及体验,忽略了学生生命需要,那么这种教育同样不关注教师的生存方式及体验,忽略了教师的生命需要。今天教师们应该重建和反思自己的职业意识和从教行为,呼唤自己的生命意识。那就是,教师不仅仅只是承担责任,应该在创造学生精神生命的同时创造自己的精神生命,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在教育过程中向信快乐、崇尚幸福,心存对自己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的体验和期盼,获得从事教育工作的持久的生命动力和真实的情感依据。只有教师们真正点燃自己心灵之火,成为充满生命活动的主体之时,一个科学合理的、充满活力的课改式的课堂教学局面才会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