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到《她那么看过我》这个题目时,作为读者,我想我们脑海中会不约而同地蹦出这几个问题:第一,“她是谁?”;第二,“那么看”是怎样的看呢?毕竟“那么”是个代词;第三,“她那么看我”给我带来了什么影响呢?这个题目,让我们浮想联翩,所以我不得不说这个题目妙得紧。富有诗意,招人联想的题目。
首先,“她”是谁?据说老舍经历过这样的一件事。老舍三岁时,父亲就阵亡于八国联军的炮火,他的母亲靠给人浆洗缝补养活他。老舍到了九岁,还不识字。邻近有一刘姓善人资助他上了私塾。这个刘善人施尽钱财后,出家为僧,人称宗月大师。宗月有个女儿,小时候,老舍常去刘家玩,很是喜欢她。苦于二人身份差太远,婚嫁谈不上,但老舍知道她没有定亲,心中略安。后来老舍出了国,刘小姐随父出家为尼。过了五六年,老舍回国了,刘小姐却成了暗娼。其间发生了什么?无从推测。但他一直记得她。或许,这个“她”就有刘氏小姐的影子。
第二,“那么看”是怎样的看?显而易见,这是一双很特别的眼,是一双脉脉含情的眼,能燃起极纯的爱的小火苗。它有两种看的方式:凝视和横移。但此“凝视”又似乎谈不上真正的凝视,它是那么的快,那么的短暂。它包含情感却又如此羞怯纯真,以致刻意隐藏情感,逃避情感,所以才如此迅捷。其纯真与羞怯,直可比易安居士词中的“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如果说“凝视”还有那么一点点正视的话,那横移则完全有下意识地躲闪,与《寒花葬志》中言“目眶冉冉动”有同工异曲之妙,但个中意味又自是不同,这种“横移”当是揣透“我”的心思之后心领神会的得意与挑逗。它把微笑留在空气中,让浅浅的爱意亮彻“我”的心扉。两种看的方式令处子的情愫毕现神似,妙不可言。
自然,有了心有灵犀、心心相通的眼神,就不必用言语去表达,更无需拥抱——言语显得多余,拥抱显得世俗粗鄙。让对视与微笑永生相伴,永远不必开口明言,任何言词都是多余的,任何言词都是有害的,它会破坏那缭绕于彼此心间的爱意。这种柏拉图式的精神爱恋不染一丝人间烟火色,它必将深深地影响于“我”。那么,它之于“我”有何影响呢?
第三,“她”的“看”对“我”的影响。很显然,这种“看”对不同阶段的“我”之影响也不尽相同。分离之前,它传递爱意,给“我”欣喜,让“我”“每一步都轻快有力”,这是爱的力量。分离之后,亦即“她”死之后,它仍如轻捷的燕翅,于云中水里,花瓣上,光线中,轻歇于“我”的心尖,予“我”以无限的温情和动力,温暖“我”的血,让“我”在困苦中、丧气时,忘了困苦,驱跑丧气,感受“蜜甜的忧愁”,坚守萌动的芽,以青春之志,寄美好希望于未来。
如此说来,本文是一篇写爱情的作品?其实不然,爱情自是有,但不全然,文章另有深意,这深意从首段即可窥一斑。这“爱”也包括美,即是记忆中的“朝阳晓露”,它能淡化我们今天的痛苦,唤起我们新的梦想,给予我们明天以希望和幸福。人会有青春的生气、事业的辉煌、爱情的甜蜜……但明天也可能会有失败、失意、衰老,而那甜美的一切都会成为撑持我们正确面对明日苦难、走好明天的力量。首段實为文章的主旨之所在,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结尾则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因为过去有爱,所以淡忘今天的烦恼和痛苦”的积极人生态度。
这篇文章表达上的最大的亮点,无疑是各种精美的比喻与细腻传神的心理、细节描写。这也使本文成为名符其实的“美文”。作为语言大师的老舍,充分利用了语言这一工具,为文章增色。如:“她低头轻快地走过去,把一点微笑留在她身后的空气中,像太阳落后还留下一些明霞。”微笑怎样留在空气中呢?说不清,就像太阳落后的明霞,那是一种余韵,妙在可解不可解之间。这也是诗性的,我们甚至可以从中看到李商隐的影子。而文中对眼神的描写,让人见之动情,“心有戚戚”焉。
首先,“她”是谁?据说老舍经历过这样的一件事。老舍三岁时,父亲就阵亡于八国联军的炮火,他的母亲靠给人浆洗缝补养活他。老舍到了九岁,还不识字。邻近有一刘姓善人资助他上了私塾。这个刘善人施尽钱财后,出家为僧,人称宗月大师。宗月有个女儿,小时候,老舍常去刘家玩,很是喜欢她。苦于二人身份差太远,婚嫁谈不上,但老舍知道她没有定亲,心中略安。后来老舍出了国,刘小姐随父出家为尼。过了五六年,老舍回国了,刘小姐却成了暗娼。其间发生了什么?无从推测。但他一直记得她。或许,这个“她”就有刘氏小姐的影子。
第二,“那么看”是怎样的看?显而易见,这是一双很特别的眼,是一双脉脉含情的眼,能燃起极纯的爱的小火苗。它有两种看的方式:凝视和横移。但此“凝视”又似乎谈不上真正的凝视,它是那么的快,那么的短暂。它包含情感却又如此羞怯纯真,以致刻意隐藏情感,逃避情感,所以才如此迅捷。其纯真与羞怯,直可比易安居士词中的“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如果说“凝视”还有那么一点点正视的话,那横移则完全有下意识地躲闪,与《寒花葬志》中言“目眶冉冉动”有同工异曲之妙,但个中意味又自是不同,这种“横移”当是揣透“我”的心思之后心领神会的得意与挑逗。它把微笑留在空气中,让浅浅的爱意亮彻“我”的心扉。两种看的方式令处子的情愫毕现神似,妙不可言。
自然,有了心有灵犀、心心相通的眼神,就不必用言语去表达,更无需拥抱——言语显得多余,拥抱显得世俗粗鄙。让对视与微笑永生相伴,永远不必开口明言,任何言词都是多余的,任何言词都是有害的,它会破坏那缭绕于彼此心间的爱意。这种柏拉图式的精神爱恋不染一丝人间烟火色,它必将深深地影响于“我”。那么,它之于“我”有何影响呢?
第三,“她”的“看”对“我”的影响。很显然,这种“看”对不同阶段的“我”之影响也不尽相同。分离之前,它传递爱意,给“我”欣喜,让“我”“每一步都轻快有力”,这是爱的力量。分离之后,亦即“她”死之后,它仍如轻捷的燕翅,于云中水里,花瓣上,光线中,轻歇于“我”的心尖,予“我”以无限的温情和动力,温暖“我”的血,让“我”在困苦中、丧气时,忘了困苦,驱跑丧气,感受“蜜甜的忧愁”,坚守萌动的芽,以青春之志,寄美好希望于未来。
如此说来,本文是一篇写爱情的作品?其实不然,爱情自是有,但不全然,文章另有深意,这深意从首段即可窥一斑。这“爱”也包括美,即是记忆中的“朝阳晓露”,它能淡化我们今天的痛苦,唤起我们新的梦想,给予我们明天以希望和幸福。人会有青春的生气、事业的辉煌、爱情的甜蜜……但明天也可能会有失败、失意、衰老,而那甜美的一切都会成为撑持我们正确面对明日苦难、走好明天的力量。首段實为文章的主旨之所在,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结尾则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因为过去有爱,所以淡忘今天的烦恼和痛苦”的积极人生态度。
这篇文章表达上的最大的亮点,无疑是各种精美的比喻与细腻传神的心理、细节描写。这也使本文成为名符其实的“美文”。作为语言大师的老舍,充分利用了语言这一工具,为文章增色。如:“她低头轻快地走过去,把一点微笑留在她身后的空气中,像太阳落后还留下一些明霞。”微笑怎样留在空气中呢?说不清,就像太阳落后的明霞,那是一种余韵,妙在可解不可解之间。这也是诗性的,我们甚至可以从中看到李商隐的影子。而文中对眼神的描写,让人见之动情,“心有戚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