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醇和氯丙嗪对家兔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电生理变化的影响

来源 :中华手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h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家免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时电生理变化规律,及应用甘露醇和氯丙嗪后的影响。

方法:

采用暂时阻断兔髂总动脉起始处血流的实验模型,连续动态检测周围神经电生理的变化。

结果:

缺血期间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动作电位波幅衰减,潜伏期延长。缺血6小时再灌注组电生理变化,较缺血3小时再灌注组明显。再灌注前应用甘露醇和氯丙嗪对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电生理变化较小,而且前者作用强于后者。

结论:

电生理变化程度与缺血及再灌注时间有关。甘露醇和氯丙嗪对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有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解剖学研究,设计第2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临床修复手部皮肤缺损,获得成功。方法:对50只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手标本,在放大镜下观察第2掌背动脉及伴行静脉的起端,皮支、终末支的走行;测量血管各部位的直径。结果:第2掌背动脉终末支分布于第2指蹼、示中指近节皮肤;皮支和其它掌背、掌指动脉间有丰富的吻合支。临床应用8例,顺行皮瓣7例,逆行1例。修复手背、拇指皮肤缺损,皮瓣全部成活。结论:临床应用
目的:为重建屈肘功能时,对移位肌肌张力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设计屈肘功能重建模型,分别测定胸大肌、背阔肌、肱三头肌和胸锁乳突肌4块肌肉,移位时对应不同止点、不同屈肘范围所需滑行长度。结果:移位肌所需滑行长度,因止点和屈肘范围不同而有显著差别。结论:移位肌张力的调整,以移位后长度等于原静止长度为准,此时肘关节的角度即为术后制动的位置。
目的:阐述医源性神经损伤的伤因、治疗和预防要点。方法:分析1982~1995年间,收治的18例医源性神经损伤的病史及随访记录。结果:伤因分为手术误伤,石膏或小夹板压迫,止血带伤和药物性损伤4类。12例采用神经松解,神经吻合,神经移植等手术治疗。疗效优者6例,良3例,优良率为75%(9/12)。6例采用保守治疗而愈。结论:医务工作者只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细致的操作技术,医源性神经损伤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