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高调”的勇气从哪来?

来源 :科技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ifeng13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逃犯既有安全的需要,也需要归属感、认同感和对个人爱好的追求。当吉思光“潜伏”一段时间后,安全感上升,开始寻找其他追求,其方法就是“演戏”。但侥幸心理使他对“环境评估”出现错误,最终被捕。
  “李队长,我一没靠山,二没背景,混到今天不容易!”这是《潜伏》中盛乡倒卖情报被李崖抓到后的经典台词。而说出这一台词的演员,其真实生活不妨改为“我一没身份,二没户口,逃到今天不容易”。他就是吉思光,一名在1998年袭警抢枪犯下重案后在逃的嫌疑犯。
  吉思光曝光以来,被网友称为“潜伏帝”,与前段时间落网的电视相亲节目“胜出男”吴刚、质疑“曹操墓”的“知名学者”胡泽军并称为最“高调”的逃犯。他们挑战了传统观念中“逃犯都是隐姓埋名”的看法。究竟是什么原因令他们敢于招摇过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系王大伟教授给出了此类“高调”逃犯的心理模式,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择性遗忘”。
  “高调”逃犯的心理模式
  与一般逃犯一样,“高调”逃犯在案发后大脑也会产生瞬间空白,随后产生极度恐惧。通常情况下,这种恐惧心理会一直存在,很多逃犯就是无法承受这种恐惧而选择投案自首的。
  和这些逃犯不同,王大伟指出,有些逃犯的恐惧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淡薄,也有人会选择性遗忘。吉思光被捕后就表示,潜逃多年,一直在演戏,几乎快要忘记从前的自己了。
  在选择性遗忘的同时,还有人会为自己的犯罪行为找一个理由,这种慢慢说服自己的过程,在犯罪心理学上被称为“合理化过程”。比如杀人犯会不断告诉自己被害人该死,因为他欺骗过自己等等。
  由此,王大伟归纳了“高调”逃犯的心理模式,即作案后瞬间大脑空白,随即恐怖逃逸,一段时间后选择性遗忘,最后被抓获,如释重负。其中,选择性遗忘无疑是逃犯“高调”与否的关键。
  近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潜伏》演员被捕一事,请来专家对主人公进行了心理分析。节目中,北大博思心理咨询中心专家杨莹也作出了类似的评论。她表示,吉思光这样的逃犯之所以敢于现身人前,如果不是有精神疾病,就是删除能力较强,能够自我封闭负面的东西。
  逃犯偏爱“选择性遗忘”?
  北京博爱心理咨询中心专家刘铁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某些逃犯会选择性遗忘,一方面是时间隔得久了,其犯罪过程不如初始阶段印象深刻了。另一方面,长期处于逃亡的恐惧中,压力很大,使他们急需摆脱这种痛苦,选择性遗忘就会形成。
  不过,刘铁钢对“删除能力强”这一说法有所保留。选择性遗忘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很难与“删除能力”这样比较主观的词语联系起来。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尹文刚教授告诉记者,选择性遗忘分为病理和心理两方面。病理上讲,有人患有双重人格等精神疾病,会造成选择性遗忘。但是吉思光的案例不属此类。
  心理上的选择性遗忘也是存在的。尹文刚告诉记者,他以前就碰到过这样的案例,由于初恋的痛苦经历,当事人把初恋那一年的所有事都忘记了。不过该逃犯被捕后对犯罪罪行供认不讳,证明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选择性遗忘。
  之所以被称为选择性遗忘,可能更多的是“鸵鸟效应”,即心理上回避不愉快的事情和经历。在逃犯潜伏中,就是利用了“鸵鸟效应”。像鸵鸟把头埋在地下就以为可以躲避风险一样,逃犯也以为只要自己不回忆,案件就像没有发生。他们回避曾经犯案的事实,并全心投入另一个身份中,在扮演另一个身份的过程中进一步回避事实。
  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沈政则认为,这些逃犯行为“高调”,除了内心刻意回避犯案经过外,也与自身法制、道德观念薄弱有关。“这几个逃犯都是未量刑前就逃逸的,对法律制裁会给自身带来的痛苦未能完全体会,心理上的警惕、道德的谴责和被捕的恐惧还不够。”
  逃犯“高调”的其他原因
  既然“选择性遗忘”这一原因受到质疑,还有什么其他原因促成了逃犯的张扬行为呢?尹文刚分析了吉思光的案例,他认为,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逃犯也是如此。他们既有安全的需要,也需要归属感、认同感和对个人爱好的追求。当吉思光“潜伏”一段时间后,安全感上升,对“环境评估”出现错误,开始寻找其他追求,其方法就是“演戏”。
  纵览吉思光的经历,不难发现他对表演确实情有独钟并有天赋。早在犯案前就从事过主持、表演等,即便被捕后还在遗憾新片没有拍完。在逃亡期间做演员,可以给他带来心灵愉悦和一定的尊重,缓解恐惧心理。
  “除了对表演的喜好,侥幸心理也是他行为高调的原因”。尹文刚说。吉思光被捕后对警方供认“我演的戏台词不多,事情过了十多年,相貌也变了”,正是反映了侥幸心理。另外,他性格外向。一般说来,此类人常常缩小负面事件的概率,认为坏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而性格内向的人正好相反。正是这种性格使得逃犯抱着侥幸心理,坦然上镜。
  除了爱好与侥幸心理,还有一点不可不提,那就是生存需要。对吉思光来说,做演员挣钱更容易。尹文刚发现吉思光曾经一度贫困,拿到《潜伏》剧本时也曾因恐惧而打退堂鼓,最终还是为了温饱而出镜。
  对于吉思光这样比较张扬的逃犯,沈政也给出了相似的“诊断”:他是外向、喜欢表现的人。这一性格在案发前后都未变过,事实上性格终其一生也不会改变。这样的性格使他不顾逃犯身份而亮相变得可以理解。
其他文献
亨氏舞蹈症是一种遗传神经退化疾病,在患病初期,患者走起路来往往会左右摇晃,看起来就像跳舞一样。在后期发病后,患者将逐渐丧失说话、行动、思考和吞咽的能力。        瓦房店市元台镇,一位名叫刘淑燕的妈妈看着瘫坐在炕上的才刚刚6 岁的女儿,两眼满含着泪水。就在一年前,女儿还好好的,既聪明又活泼,天天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但是后来她的双腿越来越不受控制,她只能把两条腿放在一侧,斜趴在桌子上写字。 
期刊
记者发现,对于自己目前使用网络的网速,很多网友都表示不满。“龟速”、“掉线”、“卡王”等词语体现了目前网民对网速的态度。北京联通计划部副经理程继伟告诉记者,其实,“假宽带”的提法非常不专业。网速很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下载资源的好坏,如果是共享的带宽,还会受到同时在线人数和下载量的影响。  “从运营商角度看,我们向用户承诺的1M、2M、4M等服务是指允许的最高速度,而不是说你的网速一直要达
期刊
《2011中国宽带用户调查》中的数据一样印证了一个事实。截至2011年9月,中国的固网宽带用户累计达到14993.2万。其中,电信的宽带用户有7369万,联通有5453.7万宽带用户。  “我觉得,10M、20M应该是一个基本的配置。目前上网资费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成本太高了,应该降下来。但在没有充分竞争的情况下,出现这些问题是一种必然,而非谁对谁错。可以说,这是缺乏竞争的必然结果, 决定性的因素还
期刊
徜徉在展厅里,会让人产生一种参观车展的错觉:每一件标本,都像打开了引擎盖甚至揭去外壳的“概念车”;它们的肌肉和五脏六腑展示在观众面前的时候,仍然处在动物活着时候的位置。  走进北京自然博物馆阳光厅,便能立刻嗅到扑面而来的咸腥味——那是大海的味道。偌大的展厅里,近20件水生动物的标本全部“敞开胸怀”,将它们“内心的奥秘”完全袒露在观众的面前。  2011年12月23日,一场名为“鲸的密码”的临时展览
期刊
除了对网速不满意,对于上网费用,很多人都表示不满。《中国宽带用户调查》报告中指出,我国固网宽带用户上网1M带宽每月费用实际折合13.1美元,中国大陆网民实际每月为1Mbps宽带的支出是越南的3倍,美国的4倍,韩国的29倍,中国香港的469倍。  其实,对于中国上网费用高的说法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了。在2010年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所作的《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0》显示,我国主要信息产品与服务
期刊
规模化养殖时往往需要统一购买大批饲料,这些饲料在运输、存放过程中,一旦操作不当就很容易出现霉变,而且发霉的饲料,也很快会污染其他的饲料。    三聚氰胺事件后,正当人们准备重拾对国产牛奶信心的时候,一个当头棒喝又重击了善良的人们。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1年月12月24日公布的近期对全国液体乳产品抽检结果显示,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2011年10月18日生产的每盒250毫升装的纯牛
期刊
随着北斗卫星系统的完善,我国将摆脱GPS网络的控制。在不远的将来,北斗卫星系统的终端设备将会像GPS一样,可以出现在我们的私家车上,或者被直接安装在我们的手机上。  2011年12月27日,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  截至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具备25米左右的定位服务精度。到2012年底,该系统基本建成后将提供正式运行服务,届时将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
期刊
李蒙民(因当事人不满18岁化名)对王浩动手的时候,王浩几乎没有任何察觉,他甚至连一丝求救的声音都没有机会发出,数秒之内,他的颈动脉就被割断了。  28岁,正值风华正茂的年龄。而王浩,这个已经被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录取,准备攻读博士的哈尔滨医科大学硕士,却在3月23日,该校的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哈医大一院”)风湿免疫科的实习岗位上被害,凶手,是医院患者,不满18岁的李蒙民(化名)。  3月26日
期刊
漫画上一个人蹲着马步,长着三头六臂,每个头上都顶着一摞盘子,几只手上分别拿着酒杯、令旗、匕首、盾牌等物品。马步蹲得时间太长以至于裤子都蹲破了。这是白领职业人士描绘的自画像,也是他们生活现状的写照。   最近媒体报道“23岁女白领胃溃疡致死敲警钟,小毛病拖成大问题”,北京一名女孩方言因急性胃溃疡导致失血性休克去世,年仅23岁,方言平时就有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如长期加班、熬夜、每天晚上9时后吃晚餐等
期刊
在我此前的文章中,曾经讲到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辛哈教授筹措经费为印度失明儿童进行眼科手术,并在此基础上成功开展神经认知研究的故事。实际上,在麻省理工学院,这类针对穷人的科研不在少数。另一个富有成效的机构就是发展实验室。临近新年,这些机构的科研人员终于迎来了半年才有一次的两周左右的假期,他们纷纷背起行囊,为穷人们送去新年的礼物。   尽管麻省理工学院素以高科技享誉世界,但多年来,发展实验室其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