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把握高中数学本质以及形式化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an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数学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19世纪以前,数学和现实的联系非常紧密。到了19世纪中叶,非欧几何产生了,抽象群论出现了,分析严密化的语言开始流行了,与此相应的形式化的“符号逻辑”也应运而生。在抽象集合论的土壤上,产生了希尔伯特为代表的形式主义学派。希尔伯特曾提出按照无矛盾性、独立性、完备性的标准将所有数学分支建构成形式公理体系。但是,1931年,奥地利数学家哥德尔证明,包含自然数算术在内的任何公理体系如果是无矛盾的,那都是不完备的,即存在一个数学命题,在该公理系统内既不能证其对,也不能证其错。于是,哥德尔定理破天荒地第一次分清了数学中“真”与“可证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可证明的数学命题固然是真的,但真的数学命题并不一定是可以证明的,因而将整个数学“形式化”的理想破灭了。
  继希尔伯特形式主义之后,20世纪中叶兴起了“布尔巴基学派”。该学派试图用结构的思想方法来建构整个数学世界,梳理整个数学的体系,实现全部数学的公理化。数学结构思想方法实质上是对现代形式公理化思想方法的一个新发展,是把形式公理化思想方法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形式公理化方法着眼于每一门数学分支的形式公理化或结构化,而结构方法则是以形式公理化方法为工具,着眼点不是哪一门数学,而是从整个数学全局出发,不仅在整个数学的大范围内分析、研究每一门数学结构,而且还分析、研究各个数学分支之间的结构的本质差异及其内在相互关系。从系统方法论的观点看,数学结构思想方法是把整个数学作为大系统,而把每一门数学或每一个数学分支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从而将整个数学大系统按结构的特征分成若干子系统,在此基础上,不仅要探讨各个子系统的结构特征,而且要探讨子系统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本质差异。而建立每一个子系统或每一门数学结构的具体方法则是形式公理化方法。
  布尔巴基学派在集合论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了三种基本数学结构:代数结构、序结构、拓扑结构。并称这三种结构称为母结构。然后在三种母结构的基础上根据“亲缘”关系,交叉产生新的边缘结构,这些交叉边缘新结构统称为子结构。该学派认为,在数学世界的中心,是三种母结构:代数结构,序结构,拓扑结构。每一种母结构又可分化出许多分支,也称为子结构,这些结构彼此之间有一定关系,它们都由公理来决定。母结构之间、母结构与子结构之间、子结构之间根据“亲缘”关系交叉又可以产生一系列更复杂的交叉边缘新结构,已建立的结构的不断分化及其之间的不断交叉又进一步产生新的结构,如此扩展,可以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特殊,形成层次分明的系统,建构整个数学的结构体系。正如他们自己所说“数学好比是一座大城市,城市中心有些巨大的建筑物,就好比是一个个已经建成的数学理论体系。城市的郊区正在不断的并且多少有点杂乱无章地向外延伸,它们就好象一些尚未发育成型的正在成长着的数学新分支。与此同时,城市的中心又时时在重建,每次都根据构思更加清晰的计划和更加合理的布局,在拆毁掉旧的迷宫似的断街小巷的同时,将建起新的更直、更宽、更加方便的林荫大道,通向四方……”。布尔巴基学派试图从集合和集合上的结构来构建整个数学的实践,也在1970年代左右中止。
  希尔伯特的“形式主义”和布尔巴基的“结构主义”的思潮有其积极的一面,是数学发展中的一座里程碑。它形成了从定义公理出发利用演绎来构架数学内容的体系的一种数学传统,其影响十分广泛,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了数学教育的主导思想。
  数学固然可以用结构化的思想加以整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进,这是进行数学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过分强调结构化就把数学的背景和本质忽视了,使得数学研究变成了从形式到形式的研究。尤其是从20世纪,这样的发展有一种极端化的趋势,影响数学的学习者对数学的理解。早在20世纪40年代,很多著名数学家看到了这种趋势的危害,这里,我们再引一段数学家柯朗的论述:目前,过分强调数学的公理演绎特点的风气,似乎有盛行起来的危险。事实上,创造发明的要素,起指导和推动作用的直观要素,常常不能用简单的公式来表述,但是,它们却是任何数学成就的核心,即使在最抽象的领域也是如此。如果说完善的演绎形式是目标,那么,直观和构造是动力。
  有一种观点对科学本身是严重的威胁,它断言数学不是别的东西,只是从定义和公理推导出来的一组结论,只要保证这些定义和公理不矛盾,可以由数学家根据他们的意志随意创造。如果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数学将不会吸引任何有理智的人。它将成为定义、规则和演绎法的游戏,既没有动力,也没有目标。认为灵感能创造出有意义的公理体系的看法,是骗人的和似是而非的真理。
  “新数运动”之后,美国等国家提出了生活中的数学,强调学生的原有的数学认知等,都可以看作是对数学教育中这种形式化倾向的一种纠正。
  形式化是数学的特征之一,但是中学数学中的形式化受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在高中数学课程中,适度形式化是必要的。例如:对于运算的学习,就需要严格按照运算的定义,遵循运算律。过度形式化是不必要的。例如:对于几何、函数等内容,过度形式化是不必要的。对于几何,不必严格遵循几何的公理系统,而要关注几何直观。对于函数,也不必从集合、关系的角度去展开等。重要的本质的基本的数学内容需要介绍它们的背景和应用。例如:向量,好的不等式等,有非常丰富的背景和广泛的应用。
  因此,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背景、过程和本质,揭示人们探索真理的道路。数学课程要讲逻辑推理,更要讲道理,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产生的背景和逐步形成的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体验寻找真理和发现真理的方法,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
其他文献
【摘 要】 如何在夯实常规的基础上,创新管理制度,以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本文试图从校本培训、宏观管理、自我管理和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探索,以促进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校本教研 创新 教学管理    我校是湖南省常德市的科研大户,现有国家、省市级课题24项。为了促进课题研究出成果、见实效,我校不断探索,大胆实践,有效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  1 以校本培训为主渠道,提升课题研究人员
期刊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根据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使他们具有教师所希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当今的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理想信仰,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将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作为德育主任,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地研究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
期刊
新世纪以来,随着信息量的极大增加,传播媒体的日趋多样化,人们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必须同步提高,这必然对读、写、听、说都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应地,作为基础教育科目的初中语文,必须适应社会的变化和人们的需求,坚决教学生活化的道路。  《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说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
期刊
教学思想:阅读的过程是透过语言理解作者思想的过程。如何引导学生透过语言表面深度阅读,是高中阅读教学实施新课程的关键环节。  本设计力图以问题为教学中心、以学生的思维拓展为教学出发点,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注意了以下问题:  第一,问题的设计有启发性。问题教学法的问题不能是毫无思考价值的简单问答,也不能是以"灌输”为实质的变相问答,更不能
期刊
【摘 要】 初中生刚刚进入青春期,作为未成年人,他们面对紧张的学业,社会、家庭寄予他们过高的期望,同学间的激烈竞争,在这样的多重压力下,有的学生就可能产生了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如性格孤僻不合群,自卑羞怯,嫉妒心强唯我独尊,倔强冲动等,或更严重的经受不了一点挫折而轻生。另外,许多在校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以至荒废学业,更甚至为了拿钱去上网玩游戏而做一些犯法或违法的事。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所以对初中生
期刊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许多老师遇到了新的困惑: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在课堂自主学习,却经常出现一放就乱、实则其反的尴尬局面;老师面面俱到,以讲代学,没完没了,平等对话演变成“一言堂”,课堂气氛沉闷,收则过度。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教者“放”“收”拿捏不准,把握失度。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尽量避免以自己的行为取代学生的认知探索,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自由探索
期刊
教育是播洒爱心、播种希望的事业。在这片热土上,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用爱心来收获幸福,用真情去打动学生,这样才会收获教育爱的硕果。同样作为班主任而言,要想培养良好的班风,关键在于班主任。要营造和谐、文明、温馨的班风,就要从热爱、关心、尊重学生出发,用爱育人,用爱导航,用真诚去感化学生,用爱心去温暖他们的内心。具体从三个方面来谈:  1 关爱学生,让自信之火燃起来  我认为只有拥有自信,把握自信,才能
期刊
在新形势下如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将关系着道德建设的成败,关系着国家发展的命运。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内心体验。它是建立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是产生道德信念的基础,它能够支配人对事物或行为是采取支持还是反对,是追求还是舍弃,是热情帮助,还是漠然处之。如果缺乏道德情感,那么道德认识就很难转变为道德行为。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由
期刊
新课改革实施以来,教育领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比如,评判物理教学的效果如何,不再只看考试成绩的优劣,而要看学生是否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要看学生是否有理想、信念、追求,是否具有民族精神和国家意识。因此教师不仅教学思想观念要转变,而且在教学方法上要用科学的艺术的创造的手段,来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笔者结合自己对初中物理教学指导和教学实践经验,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1 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寻找情感教学点
期刊
多媒体计算机在多种现代化教学媒体中脱颖而出,它通过设计课件,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的效果,使学生耳目一新,更利于掌握知识而受到教师的青睐。本文就小学语文课要强化多媒体教学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1 多媒体教学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的激活、保持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兴趣作为支配人们行动的动机,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反映的结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大量的表征,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激活学生的兴奋点,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