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邹韬奋及“韬奋精神”对新闻出版工作者的影响

来源 :记者观察·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haiyid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邹韬奋的新闻思想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韬奋精神”已然成为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一面旗帜。对其加以发掘和继承,在今天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邹韬奋;新闻思想;初心
  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中有6位对后人影响深远的记者,邹韬奋先生作为其中杰出的一位,其新闻思想无疑是中国编辑出版事业的一笔宝贵财富,同时他也是唯一一位列入首批国家公祭烈士名录的新闻出版界人士。新中国成立以来,“韬奋精神”已然成为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一面旗帜。对于“韬奋精神”,毛泽东同志当年曾精辟地概括道:“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新闻出版工作者虽然面临新的工作环境和挑战,但对社会主义新闻出版事业的忠贞信念不应有所改变,应继承和弘扬“韬奋精神”,以服务大局、服务读者为最根本的目标追求。
  五千多年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让卓越贡献。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振兴,奋起抗争,积极寻求救国救民之路,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繁荣富强的现代化新中国。1917年,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在上海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1922年,邹韬奋进入该社工作,负责主编“职业教育丛书”和《教育与职业》月刊。1926年,邹韬奋接任王志莘主编的《生活》周刊,开始从事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出版工作,这也是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工作。自此,邹韬奋开始以强烈的爱国心和犀利的笔触与黑暗势力作抗争,主持正义舆论,推动文化进步。在邹韬奋的主持下,《生活》周刊发行量日益扩大,一跃成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刊物。1932年,在《生活》周刊读者代办部基础上建立的、具有合作社性质的生活书店正式成立。此后直至1944年邹韬奋先生病逝,邹韬奋先生与书店同仁数次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封堵和围剿,成为抗战时期全民救亡运动中的一面旗帜,书店所出图书及报刊也成为以宣传团结抗战、声讨卖国投降为中心内容的爱国舆论阵地。仅图书方面,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生活书店出版鲁迅先生译著达到78部,以及大批所谓“禁书”,比如毛泽东的《论持久战》、陈白尘的《太平天国》、茅盾的《中国的一日》等。
  邹韬奋先生從事新闻出版及文化工作,从一开始,似乎就注定了要走一条曲折不平之路,需要一步一步地攀缘前行。事业刚有发展,就有高官前来威胁利诱,还有特务暗杀威胁,他被迫流亡国外。《生活》周刊被封,《新生》周刊被诉上法庭,杂志相继被查禁,“七君子”身陷囹圄,生活书店分支店纷纷被封,直至邹韬奋愤然辞去国民参议会议员,出走香港……“可谓没有一步是坦途,没有一步没有艰难困苦做伴”,但他却一次也没有被吓倒,一直在忘我勤奋地工作着、顽强斗争着。
  邹韬奋先生对出版事业的无比忠诚,用“锲而不舍”“生死与共”来形容也不为过。“他不畏疾风暴雨,不惧困厄丛生,入狱、流亡、暗杀、查封、围堵,一次次被扑灭,又一次次复活,一次次成功,一次次被迫分离……”然而,邹韬奋先生及其志同道合者,以坚贞的爱国热情不断地聚积起新的力量,代表现代中国进步出版文化的正确方向,牢牢掌握着那个风雨飘摇时代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战场。
  邹韬奋的办报活动始于1926年,这一年的10月他正式进入新闻界,开始了他一生为之奋斗的报刊编辑与出版生涯。回顾韬奋先生的一生,其一生先后共创办了六份刊物以及一份报纸,分别为1925年创于上海的《生活》周刊、1935年创刊于上海的《大众生活》周刊、1936年在香港创刊的《生活日报》以及《生活日报》增刊、1937年创刊于上海的《抗战三日刊》。1938年,邹韬奋办的《抗战三日刊》与沈钧儒办的《全民》这两份刊物合并,更名《全民抗战》,在重庆继续印刷出版。1945年,邹韬奋先生在香港复办《大众生活》周刊,以新的刊号出版。在邹韬奋一生所编辑出版的刊物中,《生活》周刊是他担任主编时间最久、影响力最大的一份刊物。在办报办刊的过程中,邹韬奋先生还不断遭到国民政府的威胁与迫害,甚至上了国民党特务们的暗杀名单,他非但没有向恶势力低头,还表现出坚定的意志品质,坚决维护爱国民众的言论自由,毫不客气批判国民党当局的新闻把关制度,痛斥对方掠夺人民拥有的合法权利的恶劣行为。
  在旧社会,邹韬奋先生办报刊、出版书籍的理念与他人最显得不同的地方,是其坚持读者中心本位。基于这种理念,他依托自己主持的刊物建立了书报代办部,专门为满足读者的需求为其办理服务业务,这些代办部在之后的日子里渐渐发展成了多个生活书店,遍布于全国范围内,最多时在全国各地共有六十几处,可见规模之大。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一直以来,邹韬奋先生坚持联系群众、服务读者的办刊理念。尽管工作繁忙,他仍拿出大量时间,倾听读者意见与呼声,阅读和认真答复每一封读者来信,接受读者反馈读者并真诚地与读者互动。在服务读者的办刊理念下,《生活》周刊文章选题贴近生活,文字朴实亲切,愿意倾听读者倾诉衷肠,同时又以非凡的勇气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敢于为读者大众伸张正义。很快,《生活》周刊周围聚拢了一大批读者,赢得了他们热爱和信任。从1926年邹韬奋先生接办,到1933年被国民党当局查封,7年时间里,《生活》周刊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刊物,一跃发展成为“风行海内外,深入穷乡僻壤的有着很大影响的刊物”。它高扬抗日爱国的旗帜,竭尽全力为读者服务,文章内容通俗易懂,其发行量很快上升至15.5万份,打破了中国杂志发行量的历史记录。由此可以看出,“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
  在主编《生活》周刊的时期,韬奋先生创新性地设立了两个栏目:一个是《小言论》,另一个是《读者信箱》;极大增进了刊物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方便彼此之间的交流;另外,“《大众生活》编排独特,设计新颖,印刷精美。”“在刊物内容方面,强调‘有趣味’与‘有价值’的统一。”“邹韬奋还在书店中出版各种宣扬进步思想的图书读物,以唤起全民的爱国情怀,引领了大批学生、青年走上革命救国道路。”足见邹韬奋先生办报办刊改革创新思路活跃,经营管理水平高。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硝酸甘油与硫酸镁治疗椎管内分娩镇痛后子宫肌强直收缩的疗效比较。  方法:选择椎管内分娩镇痛期间,出现子宫肌强直收缩伴胎心下降的初产妇60例,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情景教学法也发生了巨大改变。本文对朗诵技巧学习中传统情景教学法在新媒体时代下的运用进行分析,以期能使学生对朗诵技巧的掌握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媒体;情景教学法;朗诵技巧;应用  新媒体时代下数字化的传播方式,使得媒介之间的壁垒被打破,而新媒体则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媒体个性化。新媒体加速了媒体的专业化和个性化,它将内容进行更加细化的区分,满足了不同领域受众的需求
学位
期刊
随着中学教学改革的深入,互动式教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英语教学上,教师把它作为开展教学的一种重要策略,并结合任务型的教学运用于课堂中.本文将主要结合教学实
新课改下的小学美术教育已由单纯技法教育转变为紧密联系生活的实用型美术教育,其旨在于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在生活中发现美、运用美、创造美的兴趣和能力.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
在市政工程施工期间,为了确保工程能够顺利进行,必须分析施工时存在的质量问题,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问题,对市政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控制与管理,从而为市政工程施工整体质量的提
学位
学位
摘要:伴随着新兴媒体的日益崛起,傳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二者之间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然而,在推进新、旧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挑战和机遇并存。如何抓住机遇,更好地迎接挑战,还需要全体媒体从业人员针对具体的融合策略进行深入探究。本文以传统电视媒体为例,对新旧媒体的融合策略进行了专项研究,相关措施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兴媒体;融合策略  现如今,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