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市场在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积极作用

来源 :科学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olbax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才市场作为政府服务窗口服务部门,在促进和推动毕业生就业,搭建人才和用人单位供求平台,实现人才市场化配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主导作用能够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的完善。
  【关键词】人才;市场;就业;作用
  人才市场是政府人事部门服务社会的中介服务部门。多年来,在促进和推动毕业生就业,搭建人才和用人单位供求平台,实现人才市场化配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个时期以来,全市各级人才市场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大局,在人才引进、人才市场化配置、各类大中专毕业生推荐就业、人才供求信息发布、人才培训、人事考试、社会化人才测评、人才市场自身建设方面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各项事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需求领域和专业不断扩大,人才服务机构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业务范围不断拓展,人才市场也越来越突显出其人才市场化配置的重要作用。
  一、我市人才市场整体概况
  多年来,我市人才市场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关怀下,在政府人事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政策支持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全力服务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努力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积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拓宽服务领域,我市人才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积极改善,人才市场运行法制化程度逐步加强,服务领域、服务功能日趋完善,人才市场化配置程度日益增强。
  (一)全市人才市场软硬件建设得到稳步发展。到2013年底,全市共有人事部门成立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14家,其中市级人才市场1家,旗市区人才市场13家,区域人才市场2家。一个以呼伦贝尔市人才中心为中心市场,农区、牧区、林区人才市场为基础的多元化,多层次人才市场网络体系已初步形成,有力推动和促进了人才资源的管理和优化配置,人才市场的快速发展,有效满足了各类企事业单位、民营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搭建了有效平台。
  (二)人才市场法制化运行程度逐步加强
  我市人才市场建设一贯认真执行《内蒙古自治区人才市场管理条例》及国家人事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印发的《人才市场管理规定》的要求,使全市人才市场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在贯彻《条例》、《规定》的同时,市人事局机关出台了《呼伦贝尔市人事代理实施细则》、《呼伦贝尔市人事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1+3”机制》等一系列的政策、规定和制度,使我市人才市场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三)人才市场软硬件建设有了较大改善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指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对人事人才工作和人才市场建设越来越重视,特别是近2至3年,全市各地采取各种措施加大了对人才市场的投入力度,加强了人才市场基本建设,大部分旗市人才市场软硬件条件得到或正在努力进行积极改善。各地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积极改善人才市场的软硬件环境,为各地及全市人才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四)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日益增强
  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各旗市区党委政府和人事部门认真贯彻自治区及市委、市政府关于人事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相应配套政策和措施,从而为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也推动和促进了人才市场的发展和壮大。各地人才交流服务机构积极宣传国家人事人才政策,主动深入企事业单位、社区、大中专院校、工农牧业生产第一线,动员、引导各类用人单位参与各类人才交流洽谈会,拓宽选人视野,促进两个主体充分到位。人才交流大会、定期人才招聘会、专场招聘会、推荐、代理、派遣等人才服务业务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从2010年到2013年,全市人事部门所属人才市场共举办各类人才交流大会240余场,参加人才交流大会的各类用人单位到2200余家,参加人才交流大会求职人员达20000余人次。实践证明,我市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渐发挥,已逐渐成为各类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选人择业的重要渠道,为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及优化人才结构,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推行和国内,每年大量毕业生走向社会,面临就业。2013年,全区高校共有应届毕业生11.4万,2014年达12万人。呼伦贝尔市全年应届高校毕业生1.8万人左右,加之全市引进各重点企业自主引进外地生源毕业生、历年沉淀下来没有完全就业和人才网站登记申请就业高校毕业生。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趋势。一是还有大量毕业生选择报考政府公务员。认为公务员是一稳定工作。2014年全区国家机关公务员报考人数急剧增长,从2013年的12万余人,2014年达17.42万人,其中90%以上是高校毕业生。二是很多毕业生选择继续升学。大量学生放弃就业,把考研当成“避风港”。 三是对于能够就业的毕业生,通常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工作上,新就业毕业生的福利和工资不高。生活上,需要支出的份额所占比例较大。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政府、社会及个人共同努力,多渠道为毕业生创造就业岗位,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动员社会力量,通过信息发布,举办各种招聘会,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以减轻就业压力。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地区和行业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政府除了政策上给予扶持外,还专项提供资金扶持毕业生就业。
  三、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市各级人才市场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
  一是加强组织调度,全面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分析形势,加强调度,研究对策,加强协调,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二是不断优化就业环境,将就业政策落实到位。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服务和就业,加大公务员考录及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大学生力度,加大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工作力度。进一步提升网络无形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全市已经有5个旗市区设立了人才服务网站,各网站都设立了高校毕业生网上求职登记窗口,建立了“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库”。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免费提供就业信息、进场求职、人事代理、岗位技能培训、推荐就业等“五免”服务,实现了本地生源本地就业“零成本”。充分利用信息网络优势,积极开展网上人才招聘活动。
  三是不断完善高校毕业基层就业政策的落实。加强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社区民生志愿者,特岗教师、本部志愿者,人才储备选拔力度,充分发挥基层就业计划的“就业缓冲港”和“人才蓄水池” 的作用。
  四是开展以“企业服务年”等专项活动,全面落实“1+3”工作机制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做好人社部门服务企业各项工作,以开展“企业服务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人才服务进校园”等专项,推动高校毕业生广泛就业。全面落实服务企业联系机制。通过信函、电话、走访等形式,随时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培训需求等情况,编制了《呼伦贝尔市重点产业人才开发专业目录》,并及时为企业做好各类服务。
  四、今后全市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应从以下方面努力创建
  一是及时调整人才市场的结构布局。首先,巩固基础性人才市场。目前,旗市区以上政府人事部门主管的人才市场作为基础性人才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对尚未解决场地和设施问题的,应及时给予有效解决。其次,加大区域性人才市场建设。对全市农区、牧区人才市场,要根据我市经济发展格局,选择既有利于本区域的人才交流,又有利于辐射周边其他地域的地区。
  二是大力发展信息网络。在现代条件下,人才市场体系离不开信息网络系统,因此,必须加大力度,强化信息网络建设。一方面,整合全市现有人才市场的网站资源,建立统一的人才资源网,对外连通自治区人才网和东部邻近省及各盟市的人才网站,尤其积极推进“东四盟”人才联网建设,广泛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另一方面,积极发展网上人才市场,集人才招聘、远程培训、等功能于一体,充分利用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实现人才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三是不断扩大社会化服务功能。通过建立和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制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广泛吸引国内外人才为我市经济建设服务;通过建立诚信的人才评价机制,积极开展人才评价服务,为我市党政群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按市场机制配置人才资源提供决策参考;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咨询机制,积极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以帮助他们减少决策失误,提高工作效益。
  四是建立健全人才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按照《内蒙古人才市场管理条例》的要求,把人才市场中政府的行为纳入法律范围进行规范;严格规范人才服务中介机构及其行为,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推行职业资格制度,强化从业资格管理;加强对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的行为规范,规定凡是用人单位发布的虚假招聘信息,或以试用为名无偿占有应聘人员的劳动,或无正当理由阻碍人才流动等行为,必须依法纠正;规定凡是求职应聘个人使用假证件、假身份、假档案等行为,应当依法查处。
  参考文献:
  [1]呼伦贝尔市2008年人事人才调研成果汇编
  [2]魏占权,拿出措施加快人才市场建设步伐.贵州日报,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现代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此对与农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水利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田间灌溉渠道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为了保证灌溉渠道的稳定、可靠、高效、安全的运行,必须加强对广渠道工程的管理和养护,而目前的灌溉渠道工程在管理和养护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灌溉渠道工程管理养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关键词】灌溉渠道;工程管理;养护;问
【摘 要】水利渠道管理是一项日常要维护的工作,渠道维护的直接影响到灌溉效率,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趋于扩展和完善,但这些水利工程的不断减少避免不了渠道的开挖施工,有涉及到渠道管理和渠道维护的问题。作者对水利行业渠道管理和维修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渠道;管理;维护  随着市场的发展,渠道在营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企业取得战略竞争优势中扮演重要角色,甚至有人把渠道比作企业的生命线,而渠道中的冲突问题
会议
江文湛1940年生,山东郯城人。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曾留校执教于该院国画系,后调入西安中国画院任副院长。现为西安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