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质特点对山水画的表现分析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guangyi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把新疆三山山脉分四段按山基、山中、山上、山顶分别处于什么地带有何物种特色,这样依山取势,实地取质非常明朗。地质地貌总有一种规律。以墨分五色,色彩艳丽,山脉雄起,按段落墨着色,自由发挥,凭画者的艺术语言和思想创作。
  关键词:山脉  戈壁  沙漠  绿洲  中国画  山水  艺术语言
  概述
  新疆的三山山脉与大漠戈壁及绿洲都是非常独特且唯一的地理环境,它与内地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不能用内地山水的传统的处理方法,必须深入实践、实地写生去认知体会然后创作。笔者简要分析一下山脉、戈壁、沙漠、绿洲的特点,大致在画上的表现特点。
  大沙漠,沉沙无边,胡杨不死
  新疆大沙漠环绕山高,位于欧亚心脏,是新疆最大、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的沙漠,名为塔克拉玛干,有着最神秘莫测的大漠原野。沙丘如龙,多样多变复杂。沙丘典型如塔,若蜂窝筑巢、飞鸟羽毛。
  东中部大漠,地高風成式为金塔,成网状密不可分。西部大漠,附近风口沙漠西部,风蚀异常,大漠四周,有林胡杨,成沙中绿岛,主要两岸阗河,遍布胡杨芦苇,为漠中绿色走廊,胡杨叶阔大,干直,幼枝,叶狭,长如柳;大树老枝,叶圆,润如杨,边缘多缺口,像枫叶。
  大漠风土亦有植被。南缘平原灰棕漠土,艾蒿等;沙漠东部和南部边缘,如梭梭等。
  沙漠的特点就出来了,笔墨和线条为枯中带润富有生机,色为红白结合,沙丘起伏,丘丘如龙,若蜂窝、羽毛、鱼鳞;沙陇走向南北,分西北到东南;坡形沙漠又有小山脉和山链再加上风蚀蘑菇,壮丽点缀。而胡杨叶阔大,干直,嫩叶幼长如柳,老叶圆润如杨。树皮淡灰褐色,下部条裂,又有艾蒿、梭梭、黄羊沙枣鸟,生机盎然不一而足。
  这个大框架就有了,主题明显,依据此去进行艺术创作,去表现这种神韵。
  大绿洲,河水相伴、盆地盘居
  水土发育,渠井扩散:水源充足可靠,绿洲随之形成。尤其水土和光热优势明显。因引水方便,土厚,宜农耕。绿洲在人为,人多绿洲大,井多垦广,绿洲必大,绿洲为菱形不规律分布在盆地山前。这样绿洲总体特点就出来:一、水土渠井,盆地布山前盘;网状林带条田、拔地白杨,墨表现上以“润”为主,色调为石绿,可在这个框架内自由发挥。
  大三山,祖山昆仑、大美天山、壮丽阿尔泰
  昆仑祖脉,万祖之山,贯新疆,西窄东宽。
  西段,峰高分四截,坡面分南北,北坡雨,峰为冰川。山基的前中山下为沙草之漠,色红,砾石。山中为旱碛丘陵与冰水积扇分麻黄灌木之漠。谷地侧边以粉蒿驼绒藜的高寒之漠。山中上为松、棘。灌木之漠。山上为冰雪,中为合头草、红沙灌木之漠。山顶上部为寒冻风化带,山峰则为冰雪带。
  东段,山基以下为干燥剥蚀基岩,无植物,沟坡岩屑堆驼绒藜、红沙、合头草荒漠;山中为紫花针茅亚高山草原,下部是以小嵩草为主的草原化高山草甸,上部为垫状植被;山上以小嵩草为主的草原化高山草甸,上部为垫状植被;以上过渡为稀疏的高寒植丛和寒冻风化带;山顶为高山冰雪带。
  天山从山顶到山基,依次为:山基为干旱剥蚀,南坡尤盛;山中为流水侵蚀、堆积带,河网密布;山上为霜冻冰川侵蚀地形;山顶为积雪冰川。
  阿尔泰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
  山基亚沙漠带低坡和山谷,夏季高温少雨,黑、栗、棕钙土。山中草原带草皮草、牧草和草原灌木为特征,灰色森林土。山上森林带针叶林构成,有亚高山草甸土、生草灰化土。山顶高山带亚高山灌,其次是苔和裸石及冰冰,沼土、高山草甸土。
  笔者把新疆三山山脉按山基、山中、山上、山顶分别处于何种地带有何物种特色分为四段,这样依山取势,实地取质非常明朗。地质地貌总有一种规律。以墨分五色,色彩艳丽,山脉雄起,按段落墨着色,自由发挥,凭画者的艺术语言和思想创作。
  总结
  新疆地理特性的规律直观表达,非常有助于了解山石、大漠、戈壁、绿洲,笔者认为这是有意义的。古画山水俯瞰山川纹理,总结概括反复提炼,技法丰富的表现形式几乎涵盖万里山河。古法皆为自然,应以自然为师,新疆的山水画艺术语言就可以很好地表达。
  作者简介:李小闯(1995.11.20—),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河南省驻马店市,单位:新疆师范大学,职称:硕士学历(2018级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画创作与教学研究。
其他文献
分疆三叠两段,似乎山水之失。然有不失之者,如自然分疆者,“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是也。每每写山水,如开辟分破,毫无生活,见之即知。  本章名为《境界章》,开篇却谈“分疆”,讨论“三叠”“两段”,这在传统绘画中基本属于谢赫“六法”中的“经营位置”,若以现代的语汇表达,就是“画面构图”。但现代词汇最易带来浅薄和曲解,我在《谢赫“六法”别裁》一文对这两个概念有过剖析,兹不赘述。  石涛为何在拟定此篇题
期刊
在我刚接触摄影时,《人民画报》是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唯一能看到的画报,茹遂初是我心中高山仰止的大家之一。他的作品已经述说了一切,我没有资格评论什么。为了这次的展览,我有幸与茹老有过几次深谈,索性摘录与茹老谈话的几个片段,作为这个展览的注解。  刘(刘宇):我知道您离休以后,一直都在整理照片,您的资料工作做得这么好,好像除了十几年前在“大众影廊”展过少量您拍摄的土改照片外,你从没有办过个展,也没有给自己
期刊
长沙窑器物上常见有文字,或诗词,或广告,或警句,或款铭,内容十分广泛,称得上是座文献库。这些文字多为民俗内容,能真实反映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作为研究这段历史时期文字状况的原始资料,殊为可贵。  长沙窑器物遗存的文字是正俗并用,顺手写出,一气呵成。书写的字体多半采用行书,草书次之,楷书或隶书很少。这大概是由于工艺的原因,行书或草书行笔较快,颜料不至于堆积得过分浓厚,能够在烧成后保持笔画的清晰。  一
期刊
晏建华,1962年出生,株洲人,毕业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师范学院。现为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连环画艺委会委员、株洲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芙蓉画院签约画家。晏建华先生的禅意人物画作品风格独特,笔墨老辣,自成一家。其作品立意高古,人物造型奇拙简练,笔法苍劲、滞拙,强调“减法用笔”的高境界、新笔法。观其画,幅幅构图精妙,造境立意极为简洁大气,满纸儒意雅风、禅意隐纳,尽现雅士儒生道法之高古。笔法上,强
期刊
作为曾经的《河南日报》摄影记者,魏德忠用镜头记录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河南人民追梦路上的风风雨雨,然而让人们铭记这个名字的仍然是他拍摄的红旗渠。  河南省林县山区地上无河,地下没水。1960年春,林縣严重干旱,为了改变现状,当地政府提出,把漳河水引入林县,彻底改变山村贫穷落后面貌,修建红旗渠的工程由此拉开了序幕。那一年,魏德忠26岁。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人均每天只有半斤粮食,吃不饱肚子,修渠人就在山上
期刊
人海茫茫,相知何必曾相识。  熟知老五先生(即曹建涛)的大名,大约在三年前,自然由其画始,偶然在朋友的雅室墙壁上遇见他画的《达摩》图,便一见倾心,肃然忘我,那画的神韵一如尝过的精美“味道”,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  此后不久,又在另一朋友处看到他的作品《社会主义好》,只是窄窄的一个长条,像是某次绘画时裁剪下的边角料而故意为之:画中只一老农吸烟时的造像与神态,那沟壑纵横的面容、那枯竹般夹烟的手指、沧桑
期刊
与王琛先生相识,缘定于“雾漫小东江”。  那是2008年7月盛夏的一天,我和往常一样蹲在小东江2号桥拍片,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人找到我说:“你是曹广文吧?王琛在找你!”王琛先生是三届金像奖获得者,在摄影界的大名如雷贯耳。之前我们未曾谋过面,没想到他会知道我这个在偏远山区拍照的。于是,我跟着这位壮汉见到了同在2号桥架着林哈夫617专心拍片的王琛先生。初次相识,他快人快语,典型的湖南汉子,他一边非常投入
期刊
一  他的名字和庙号都让人觉得孤独。  他叫佶,是在出生半年后才正式拥有这个名字的。  爹爹为什么会给自己起这个名字?佶自己也不清楚,他从来不曾问过,毕竟他的爹爹不是寻常人家的爹爹,而是被称作“官家”的大宋皇帝。所以一些无关紧要的疑问,还是不要多琢磨的好。  说来这个“佶”字并不常见,用作姓名的更少。“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诗经·小雅·六月》曾不厌其烦地歌颂周宣王时代的一
期刊
采访人:曹隽平  受访人:贺安成  曹隽平:非常高兴贺老师能又一次接受我的采访。记得十年前我刚刚担任《艺术中国》杂志主编时,第一个采访对象就是您。当时适逢建国六十周年大庆,您在中央美院任教的小儿子贺羽,为首都国庆群众游行绘制了胡锦涛主席的巨幅油画像;您本人的水彩画入选中国美术馆“向祖国汇报——新中国美术60年”大型画展;您的大儿子贺奕在《收获》杂志上再次发表长篇小说,可谓三喜临门!我那次采访的标题
期刊
第一次对话时间:2005年4月2日至3日  地点:北京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李铎工作室仕龙书屋  第二次对话时间:2005年10月1日至10月3日  地点:湖南醴陵  第三次对话时间:2009年4月1日至4月5日  地点:湖南长沙、株洲醴陵  第四次对话时间:2011年8月16日  地点:北京 人民大会堂湖南厅  第五次对话时间:2015年8月13日  地点:北京 军博大厦二楼李铎新迁工作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