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放歌舞台检阅r——1956年“第一届全国音乐周”之启示

来源 :艺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m506910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后,中国文艺事业迎来了新的契机,文艺创作进入十分活跃的态势.在中央及地方各级领导下,群众文艺、社会文化事业开展得有声有色,各文艺会演也在此阶段开展.1956年以检阅音乐创作、调研推广民族音乐为目的,“第一届全国音乐周”在北京适时举办.本文以“第一届全国音乐周”为研究对象,结合历史时代背景,通过对已有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对“第一届全国音乐周”的影响进行总结与客观评价,从而引发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点滴思考.
其他文献
舞蹈的基训是学习舞蹈的最为重要的部分,因此在很多舞蹈专业的教学安排中都开设了基训课程,所谓基训课就是舞蹈训练的基本课程,训练过程中钢琴伴奏教师运用钢琴伴奏把握学生的舞蹈律动,帮助他们训练基本功,往往能够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本文就对于基训课中钢琴伴奏教师如何把握舞蹈基训课的律动进行研究,从而提升课堂上的教学效果。
20世纪我国著名作曲家马思聪创作的《中国民歌新唱》是一部创新性探索意义的现代风格作品.这首作品也是中国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早期专业音乐发展中的成功借鉴成果之一.西方音乐发展中的古典主义风格、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等都被综合起来渗透在这首作品中.该作品还同时呈现出了19世纪末以来的现代音乐的气质与风格特点.通过对这首作品中的音乐体裁及其作品内涵进行了现代音乐风格的解读,透视我国上世纪上半叶现代民族风格的具体表达特征与风格体现方式.
在高等教育中,绘画教学贯穿于艺术与设计的各个领域,而在跨学科的非艺术类专业领域,绘画教学的目标和方法也越来越多。在不同学科领域,有必要明确绘画的基础教学方法以及不同方法对学习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和生物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绘图选修课,该课程以人体形态为主题,以绘画教学理论为背景,探讨特定的绘画教学合作模式对跨专业学生群体的学习影响。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合唱团的建立也不断增多。合唱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具有参与性强、受众人群广的特点。本文将在专业与非专业合唱团的发展现状和对比分析的角度进行简要阐述。在高校合唱团的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方面,力图为今后高校合唱团的发展起到理论支撑和实践意义。
从金沙印象城和金沙天街总结商业综合体公共信息设施布局规律,通过空间句法和实地调查发现金沙印象城地上一层公共信息设施的布局问题,并对改良后的空间布局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良后的布局优于原布局。
统编版语文教材采用大单元的编排方式,从过去注重单篇文本研读、知识点记忆为基础转为了关注文本间的联系,知识点的整合,采用“相对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的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打破了原来以文体式、人文主题或语文要素单线组织单元的藩篱,突破了单篇教学知识碎片化、探究浅表化的桎梏.
期刊
新疆维吾尔族刺绣工艺是非物质与物质双重结合的产物,具有显著的传承性和交融性,历史与现代双重特性;在新媒体信息社会下,又具有不可代替性,对促进、拓展、丰富现代设计内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面对现代科技的冲击,传承保护模式与发展方向如何定位等方面问题,已成为了社会热点话题,分析新疆维吾尔刺绣工艺现状、传承保护等内容,做相应针对性田野调查,对新疆维吾尔刺绣工艺传承与发展等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唢呐的基本功包含了气、指、舌、唇四个方面,这其中的唇部是一个统称,唇部其实是包含了嘴唇、带动唇部的腮部以及上、下颚部。由于唇部是直接接触唢呐哨片的身体部位,利用好唇部演奏就可以较好掌握唢呐的音准、音量以及音色等方面,这是成为一个出色唢呐演奏家的重要基础。本文主要论述唢呐演奏中的唇部技巧,从唇部的概论、正确的唇部演奏方法以及对音的控制、唇部演奏技巧等三个方面来论述唢呐演奏中唇部技巧的重要性,让读者可以更加明晰地了解唢呐演奏中的唇部技巧,为唢呐艺术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误读是阅读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普遍现象,旧有的阅读理论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是错读,曲解了文本的本义;现代的阅读理论对之则肯定有加,认为它是一种创造性的解读,具有个性化、新颖化的特征.创造性误读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客观存在的,此文以高中语文必修五(人教版)中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为例,并立足三所学校高二师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探讨了师生眼中的创造性误读,及其表现的几个层次.
期刊
本文从设计艺术学角度出发,以河南省巩义窑洞民居改造为研究对象,在对巩义地域文化、窑洞民居传统建筑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乡村民居改造实践项目,研究适合巩义窑洞民居的改造设计方法,促进乡村居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提升乡村振兴战略品质,推动巩义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和农村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