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广玲: “代理妈妈”博雅的爱

来源 :雷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k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生活在沂蒙山区腹地的一座小县城,平和而静谧;她三十七八岁的年龄,却是13个孩子的妈妈;提起她的名字,小县城里很多人都知道。她就是“代理妈妈”曹广玲。
  
  曹广玲的这13个孩子,只有两个是她的亲生儿子,另外的11个孩子,全是既失去了妈妈又比较贫困的孤困女孩。在9年的时间里,曹广玲把这11个女孩先后带到自己家里,做了她们的“代理妈妈”,不但给了这些孩子经济上的无私帮助,还给了她们用金钱无法买到的母爱。
  假如用“爱心”二字衡量一个女人的美,曹广玲无疑算得上是县城里最美的女人。
  多一个孩子,当妈妈的就要多付出一份辛劳。曹广玲为这11个孩子做“代理妈妈”,究竟付出了怎样的操劳与艰辛呢?
  9年前,曹广玲参加费县组织的爱心助学活动,资助那些家庭比较贫困的学生。就是在这次活动中,她认识了好多失去了妈妈的孤困女孩。她發现这些女孩子不仅需要经济上的帮助,更需要母爱。于是她决定把这些女孩子带到自己家里,让她们重新拥有每个孩子在童年中最需要的母爱。
  但是当曹广玲把这些孤困女孩带到家里后,却遭到了儿子和丈夫的不理解。儿子反对她,是因为这个原本安静的家,由于这些女孩们的到来变得嘈杂,影响他做家庭作业;丈夫反对她,是因为她让这些女孩子睡在床上,他只能睡在客厅里的沙发上。她的儿子和丈夫都认为,只要给这些女孩经济上的帮助就可以了,没必要把她们带到家里来。面对儿子和丈夫的反对,曹广玲耐心地做思想工作,最后终于说服了他们。
  不过,新的家庭矛盾很快又产生了。随着家里接收的孤困女孩越来越多,楼房显得越来越窄小,已经无法容纳下这么多的家庭成员。曹广玲想卖掉这套楼房,到郊区去建一套更大的房子。当她把这一想法向丈夫说出后,丈夫发火了:“你放着好日子不过,这么折腾到底图的是什么!”
  是啊,曹广玲这么做到底图什么呢?对于一个肯无私地奉献爱心的女人来说,她这么做什么也不图,只为让这些孤困女孩能有个妈妈,有个温馨幸福的家。曹广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使丈夫同意了她的要求。
  新房子开建了。不料就在建房的这段日子里,曹广玲开始腰疼,而且一天比一天严重。她以为是累的,休息休息就好了。可是她躺在床上休息了几天后,却丝毫不见好转。后来疼得受不了了,只好去医院检查,检查的结果是第五腰椎体滑脱。医生说腰椎滑脱这种情况,严重了会造成下肢瘫痪。在这种情况下,她的父母、丈夫、儿子和好多亲戚朋友,都劝她不要再继续做“代理妈妈”了。她的老母亲哭着对她说:“闺女啊,你自己的身体都这样了,再把那么多的孩子弄到家里来,给她们洗衣服做饭,要是把病累严重了,你说咱可怎么办啊?”
  这一刻,曹广玲确实感到力不从心了,泪水从她的眼眶里大颗大颗地滑落。她与这些孩子们相处了那么长时间,与她们已经很有感情了。她把每个接到家里来的孤困女孩都当自己的亲女儿一样对待,要是她从此不理这些“女儿”们了,不让她们到这个家里来了,她心里实在割舍不下。
  星期五,又到了她去把孩子们接回家里的时候了。她不再犹豫,决定还要把“代理妈妈”继续做下去。她要说服自己的老母亲,让母亲理解并同意她这么做。
  这天上午,她开车带着自己的母亲,来到一个孤困女孩的家里。这个女孩是她接收的第一个“女儿”。女孩家的房子低矮破旧,在昏暗的屋子里,墙角的木板床上,躺着女孩常年瘫痪在床的大爷。女孩的父亲则患有严重智障,正坐在一张只有三条腿的旧桌子边,用很脏很脏的手拿着一块地瓜啃。母亲的眼睛湿润了,嘴角在颤抖,她拉着这个孤困女孩的手说:“你以后要是还想到俺闺女家里去,就去吧!”
  新房建好后,她为这个家取名“博雅学苑”。她希望这11个女儿,长大后全都知识渊博,举止优雅。每到周末,她都会把这11个孤困女孩接到自己的家里来,和自己的两个孩子一起生活在这个宽敞温馨的家里。每到周末,这个大家庭里就会充满欢声笑语,孩子们或者在屋里琅琅地读书,或者在院子里尽情地嬉戏。这些孩子将在这里度过快乐的童年,度过幸福的童年,度过难忘的童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曹广玲的带头和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妇女加入了“代理妈妈”的行列。据统计,如今这个县“代理妈妈”的人数已有300多人了。一种令人感动的爱心行动,已经在美丽的沂蒙老区蔚然成风。
其他文献
在喜迎党的十九大盛会之际,军民融合“红典融创”讲师团于9月6日下午来到北京159 中学,举办了“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红典大讲堂”主题讲座。  讲师团秉承着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宣传爱国爱党爱军先进人物和事迹、聚焦反映“红典之旅”新热点的信念,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永远坚守红色信仰高地。成立两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京城名校、政府、部队和社团,先后举行红典论坛、讲座、研討、拓展等主题特色活动 67
期刊
“六一”儿童节前夕,适值《青年马克思》热播之际,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艰苦奋斗的两个彪炳史册的人物——卡尔·马克思和雷锋,照亮了人生之路。  雷锋用理想、爱心和责任所构筑的雷锋精神,历经半个多世纪的传承和发扬,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践行和创新日益呈现出极其重要的道德文化价值。如今学雷锋已不仅是一项英雄的壮举,而且还代表一个时代主流价值的体验,持续推进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  弘扬雷锋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期刊
小时候就认识你  你做的好事一火车一火车地拉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叫你“雷锋叔叔”  毛主席都给你题了词  一年四季,不用寻找  抬头便能看到你  在汽车站火车站在斑马线  在赈灾捐款的人群中间  像水,像火  像钉子,像螺丝钉  半个世纪过去了  雷锋依舊是雷锋  认识你的不只是我  不只是我的国,还有  刚果志愿服务队  美国西点军校  其实,雷锋不是一个人  而是一群人  在这颗星球上  越
期刊
在素有“红高粱之乡”之称的高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穿的志愿服务红马甲与众不同,普通红马甲上印的是手印与和平鸽标识,而他们的红马甲胸前印着斧头和镰刀。他们就是高密党员雷锋团的志愿者们。  党员雷锋团志愿者牟永军说:“穿上这件衣服,志愿服务活动中最难、最险、最脏、最累的任务必须带头干。”高密党员雷锋团始创于2015年11月,在全市15个镇街区成立了镇街区团,依托市直党工委成立了10个市直机关团,并根据
期刊
我叫单亦芹,是城里村居民,今年66岁。我原有3个哥哥,大哥、三哥从小身体不好,二哥在17岁时干活摔断了腰。我13岁那年父亲去世,29岁那年母亲去世,由于穷,哥哥们娶不上媳妇,我也没人要。直到我34岁那年,终于有人愿意到俺家和我结婚,并一起照顾我的3个哥哥。可是好景不长,孩子8岁那年,丈夫因肺癌,撇下一双儿女走了。为了生活,我早上四点多钟就得出门拾破烂、捡煤渣,不然全家就得挨饿。那时候,我拾破烂卖的
期刊
最好的休闲,莫过于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说起龙庆峡,自然会让人想起奇幻多彩、造型各异的冰灯,它是立体的图画、彩色的诗篇、艺术的奇观,是冬季龙庆峡为中外游人奉献出的美轮美奂的冰雪盛宴。其实,作为“千面女郎”,龙庆峡的美远远不止于此。    北京龙庆峡风景区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 2002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2012年成为北京市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2013年龙庆峡园区作为北京延庆地质公园的
期刊
在高密,总能看到这样一支车队:他们车的前挡风玻璃内摆放着印有车牌号和电话号码的“雷锋车队”标牌。文明交通宣传、倡导文明出行、助人为乐等活动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这就是高密市雷锋车队。雷锋车队创建于2006年,分党员雷锋车队、巾帼雷锋车队、共青团雷锋车队和红星雷锋车队四个中队,共有队员230名,其中党员有60名,他们是从2000余名私家车主中严格挑选出来的,来自于不同的行业。    李世云,高密市雷锋
期刊
夷安古来重勤勉,  传承四宝与三贤。  风雨沧桑两千载,  而今百强展新颜。  东临琴岛大潮涌,  西望风筝入云天。  碧空原野高梁红,  世间谁人不莫言。  百舸争流创佳绩,  萬众一心扬德善。  党建引领旗帜扬,  凡人义举成大观。  城有协会立导向,  街巷遍设服务站。  融入志愿心田美,  好人之城四季暖。  山东省高密市,古称夷安。这里有史称“三贤”的齐国名相晏婴,东汉大司农、经济学家郑
期刊
革命战争有胜利也有失败。  胜利的历史是高耸云天的丰碑,光耀千秋,为后人所瞻仰和称赞!  失败的历史则是深埋地下的基石,不为人见,却默默承载着共和国大厦!  然而,没有基石便没有丰碑,基石所蕴含的品质和精神往往更坚硬、  更丰富、更加耐腐蚀、更有承载力。  你来了  排山倒海  澎湃汹涌  一浪高过一浪  手挽着手  你走了  静默低沉  平流似云  一漩挨着一漩  肩并着肩  你来了  虎豹一般
期刊
“无声”的缘分  北京市西城区地方税务局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展厅,道德讲堂、文艺创作或者其他活动都会在这里举办。展厅两侧的墙壁上挂满照片,其中有一幅,拍摄于2016年,是一群穿着校服的学生簇拥在一起,攥着花,对着镜头笑成一团。  那是一群聋哑孩子,就读于启喑实验学校。    2016年年底,为了让周边企事业单位了解这些孩子,新街口街道团委组织了一次学校与周边企事业单位的联谊活动,陈师坤第一次带着自己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