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创伤性下颈椎不稳定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 1998年1月~2006年5月对77例创伤性下颈椎不稳定患者采用Allen-Fergurson下颈椎损伤分类方法,结合患者的全身情况及伴随损伤状况、神经学状态、致压物部位、有无伴随的创伤性椎间盘突出或损坏、有无伴随的小关节交锁脱位、损伤累及的节段及数目、患者的经济状况和自我要求来决定相应的治疗方案.采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进行下颈椎减压
【机 构】
:
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骨科,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骨科,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骨科,上海市伤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创伤性下颈椎不稳定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 1998年1月~2006年5月对77例创伤性下颈椎不稳定患者采用Allen-Fergurson下颈椎损伤分类方法,结合患者的全身情况及伴随损伤状况、神经学状态、致压物部位、有无伴随的创伤性椎间盘突出或损坏、有无伴随的小关节交锁脱位、损伤累及的节段及数目、患者的经济状况和自我要求来决定相应的治疗方案.采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进行下颈椎减压和重建,其中前路手术41例,后路手术28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8例.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3年8个月(3个月~6年1个月)随访.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为屈曲-牵张型和屈曲-压缩型.术前平均JOA和VAS评分分别为10.5分和8.6分,术后分别为15.1分和2.8分.ASIA评分从术前的平均51.5分提高到术后最终随访时的65.2分.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ASIA神经功能评级平均提高1~2级,完全性脊髓损伤者无恢复.术前平均Cobb角、椎体前滑移距离、椎间隙高度分别为后凸23.0°、6.2 mm和67%,术后最终随访时分别为前凸2.6°、0.4 mm和94%.所有手术节段均完全融合.12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或合并症.结论 应根据下颈椎损伤的类型并具体结合患者的全身情况和损伤节段的局部病理解剖及神经学状况来综合考虑最佳的手术策略。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Mcl-1(1)和Survivin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B-NHL和10例良性淋巴结病变组织中Mcl-1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 Mcl-1和Survivin在B-NHL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1%(28/43)和69.8%(30/4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B-NHL患者Mcl-
目的 探讨新辅助治疗在低位进展期直肠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3年1月~2006年12月对我科治疗的15例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采用新辅助治疗,常规分割化疗,术前放射总剂量为45 Gy,每周5次,每次1.8 Gy,同时联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FU同步化疗,放化疗结束6周后行手术治疗.结果 经过新辅助治疗后,1例肿瘤完全消失,未行手术治疗,肿瘤平均缩小40.5%,73.3%的病例T期降期,7例行
目的 分析总结腹外科术后并发出血的病因及治疗,预防和遏制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0年至2005年间48例腹外科手术后并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胃肠吻合口出血,腹腔渗血,脏器切除及切口出血等,出血量200~800 ml不等.22例分别经2次或3次手术止血,26例采用各种方法保守止血,总治愈率100%.结论 腹外科术后并发出血,主要是术中止血不牢靠,其次是电刀等应用不当,凝血机制不
双气囊小肠镜通过经口由上而下或者经肛由下而上对小肠进行全面检查,视野广,图像质量清晰,能充气和吸气,不仅可在直视下观察全小肠黏膜,同时还可提供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内镜下治疗,对于小肠疾病的诊断有突出的临床价值,是小肠疾病检查、治疗的安全有效的手段。
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各种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心肺疾患,其发病率、病死率、误诊率高,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PE患者病死率的关键.为了提高对急性肺栓塞的认识水平,现就其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