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显微镜检查在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意义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22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显微镜技术在医学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常用于各系统的超微结构观察、机制研究和疾病的临床诊断等,其中在呼吸道病原学诊断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但其相关的综述较少。利用电子显微镜可以准确观察呼吸道病原体的形态学特征,并对新发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进行初步的分类筛选。但由于设备昂贵、技术难度大、操作复杂等因素,电子显微镜技术很少应用于常规的病原学诊断,而更多的用于实验室基础研究。该文综述了电子显微镜检查在呼吸道病原学诊断方面的优缺点及意义。

其他文献
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AS-OCT)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具有检测肿瘤性上皮病变的巨大潜力。依据AS-OCT上的特征性表现,可在多种眼表疾病中检测出眼表鳞状上皮瘤(OSSN)的存在,其诊断效果堪比病理组织活检。随着技术的发展,AS-OCT成像模式已从时域OCT发展到具有更高外显率和分辨率的频域OCT,其呈现的高质量图像有助于精细辨别OSSN的良恶性,提高OSSN的检出率,完善眼表肿瘤的鉴别诊
中期因子作为一种肝素结合生长因子,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癌症以及炎症反应,参与多种自身免疫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该文就中期因子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新月体型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紫癜性肾炎等肾脏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人乳对婴儿的营养、免疫促进及心理发育等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任何食物均不可替代的,同时人乳亦可降低感染性疾病、超重/肥胖、糖尿病等疾病发生的风险,因此各国指南均主张人乳喂养是婴儿的最佳选择。但临床中人乳喂养婴儿发生食物过敏的案例屡见不鲜,有研究发现人乳中存在有活性食物抗原,可激发免疫应答,从而引起婴幼儿过敏症状。目前对于人乳喂养婴儿发生食物过敏的机制尚未明确,该文就此领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儿童炎症性肠病近年发病率逐渐升高,该病为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好发年龄为学龄期,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同时给心理和精神上带来创伤。目前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随着近年来对肠道菌群的深入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在该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且在临床得到广泛证实。因此,人们尝试将微生态制剂应用于炎症性肠病患儿治疗中。该文主要综述炎症性肠病患儿应用益生菌、益生元、粪菌移植等微生态制剂治疗的研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呼吸系统严重的合并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明确。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呼吸道微生态的改变与BPD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联,在早产儿发展为BPD之前,其呼吸道微生态已经发生了改变,包括微生物多样性和演变方式的异常。因此,研究新生儿呼吸道微生态的定植和演变以及与BPD的关系,可为其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呼吸道病毒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病原。病毒感染全年龄段均可发病,以年幼儿童为高发人群。大多数病毒感染预后良好,特殊病毒仍对患儿健康造成较大危害。呼吸道病毒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广谱抗病毒药、直接针对病毒复制周期的药物、减弱炎症反应药物、抗病毒纳米药物等。新的抗病毒药物开发迫在眉睫。探索临床已知药物的新用途也是有效的方法。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治疗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
目的探讨32周以下早产儿间质性肺气肿(PIE)的产前、产后危险因素及其对严重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2017年间在德国吉森大学于出生后5d内接受胸部X线检查的179例早产儿并进行回顾性分类,其中33例为PIE,146例为非PIE。按胎龄和性别选择33例非PIE早产儿作为对照组。通过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其危险因素。结果先前已证实胎龄和出生体重是PIE的危险因素,且与
期刊
肠道菌群是机体的重要组分,与婴幼儿健康息息相关。关于肠道菌群的来源与建立机制存在许多假说,但大部分理论尚存争议。而肠道菌群也并非一成不变,其生物多样性、丰度等都会随着婴幼儿生长发育不断分化与演化。目前认为肠道菌群在维系婴幼儿机体的内环境稳态中起到多种作用。该文就近年来对婴幼儿肠道菌群的生理学相关基础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该分支学科在儿科学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胆道闭锁患儿普遍存在营养问题,且常常合并生长障碍和神经发育迟缓。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营养不良不仅是胆道闭锁患儿生长障碍和神经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也是其患病和死亡的危险因素,因此早期进行营养干预对改善预后极其重要。该文综述了胆道闭锁患儿营养不良与生长障碍以及神经发育迟缓的关系,并探讨营养支持的时机及方法。
目的白细胞介素-17F(IL-17F)与哮喘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IL-17F基因多态性与婴儿期毛细支气管炎后患儿童哮喘的关系。方法选取166例年龄6个月以内因毛细支气管炎住院的婴儿,分别在5~7岁和11~13岁间进行随访。记录哮喘和过敏性诊断、哮喘疑似症状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情况。收集165例患儿的血样用于IL-17F rs763780(T/C)、rs11465553(C/T)和rs7741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