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藏于渊

来源 :中国书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dx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届全国展,张宇又以楷书得大奖,最近又出了楷书专著。
  张宇是那种端悫忠厚之士,性沉稳而讷于言,即使是大喜大悲之事皆能做到波澜不惊,所以,当他把自己书写的《宁国世纪广场碑记》正楷字帖寄到编辑部时,我既为其书写水平之高而感到惊讶,同时,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个人的名字,可见书法界真的是藏龙卧虎。在以后的几次见面中,他都谦恭得让我有点不知所措。“我就是写写楷书,请你们指点指点。”他喃喃地说。于是我知道这个人是有级别的,倒不是因为他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领导,而是让人感觉到一种龙藏于渊的力量和虚怀以待的境界。张宇在取法上是采用梁启超说的以一家之法深入为之的方法,他写的褚字沉稳灵动,见功见性,一点一画既不苟且又飞扬,这在楷书的书写中是最难的,人们为取法而学楷书,求其端稳之态,谨严之风。但日久则容易为其整饬性所囿,少了那份温馨和灵动,仿佛都是拿着笏板正色上朝的大臣不苟言笑。所以,历年审视楷书一看其法则,二看其灵性,而后者至为重要。楷法晋唐是一种共识,而事实上晋楷是将流便之意注入到楷书之中,但那种轻松随意依然存在。而唐楷则是从魏碑走来,其目的是要创立一种法则,确定一种规范,故唐代书家中唯褚遂良以行法入楷,宋人继承了这一传统,是回归晋楷的一种做法,以“意”涵括宋书似无不当,故后人有宋书胜于唐书之说。主要是注重了那份天机与真趣在楷书中的存在。正是从这一角度看,张宇的楷书价值是独特的,他是以唐楷为体,宋楷为用,晋楷为神,三十几年如一日,笃志写楷其诚其真令人感佩不已。聚焦于楷,心不旁骛,盖胸中渊着,流出笔下,一但出手,便过人数等,观张宇楷书有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一振之感。
  张宇一承祖制,于发笔处尤见匠心,即使是微小的动作也体现了笔势往来的运动,将似乎是各不相关独立存在的字产生了联系,加之其中锋运行,丰停圆润,有喜悦之气,书来不疾不缓,亦疾亦缓,若非高手难以为之,有悠闲之风范,妍美之趣味,恬静之境界。苏东坡认为作字要有东晋风味,这东晋风味是技道两讲的结果,技是勤,道是闲。技是运,道是思,两者辨证结合,方能出佳作,忙人写闲字,其境界、心态、趣味仍要高出一味练功者许多,张宇就是用这样的方式证明其作品的艺术价值的。张宇之书虽取自于褚,然经三十几年经营,褚书之貌,亦复一洗,已有自己风格,我想再假以时日,张宇楷书当更超乘而上,傲视群雄。
  责任编辑:吕欢呼
其他文献
展览  蒋采萍从艺60周年画展  2013年11月13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主办的“蒋采萍从艺60周年画展”在中国美术馆1号展厅开幕。展览展出了蒋采萍教授包括工笔画、重彩画、水墨小写意画、色粉笔写生画等画种在内的作品共一百三十余件,涵括了人物画、花卉画、山水画等多种画科。  水墨中国—中国画名家精品展  应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邀请,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于2013年10月29日
期刊
当一种艺术样式确立,有了明确的形式特征,也就是逐渐形成某种艺术传统时,艺术中技艺、知识的成分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一门艺术总要通过各种文化手段形成统一化、完整化的法式系统。法式即“每一门类系统为了使所属的艺术品能够作为艺术品来呈现的一种框架结构”。在中国,所有的文化艺术样式都是被法式重新铸造过的东西,如棋有棋谱、食有食谱、拳有拳谱、画有画谱……每一种文化的法式都是由多重要素组成的,亦即客体、技巧、融合
期刊
一个画家,年纪轻轻,就已经连续参加了第七、八、九、十届全国美展,参加的可是五年一届连续二十年具有最高权威、人称“国展”的美展!况且,此人居然在大学四年级时不仅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还在这届国展上拿了铜奖!这在全国学美术的大学生中(1977、1978届特殊学生除外)无疑也是罕见之才!这以后,这位年轻画家又在第九届全国美展上再拿银奖,而在第十届全国美展上,他又以壁画和插图两种美术样式双双入选该展。在全国
期刊
自古以来,谈论书画似乎是文人骚客的专利,其实不然。古之士人,或文官,或武将,或能文能武,其复杂的身份构建了中国文化的多重性格。文官之于笔墨的关系不难理解,谈论书画自是情理中之事,但在我看来,武将与书画同样有着不解之缘。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右军将军王羲之,于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 5 3)和国家最高军政首脑谢安等在绍兴兰亭曲水流觞,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并被尊为“书圣”;屡建军功的颜真
期刊
编者按:6月15日,作为《中国书画》杂志创刊十周年纪念系列活动之一的“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邀请展暨《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首届中国画年展”在京开幕,同时举行了《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揭牌仪式。《经济日报》社社长徐如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龙瑞,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薛永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研究院副院长刘曦林,《中国书画》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康守永
期刊
壬辰岁尾,友人得李苦禅手书示余,余读之再三,不知手札还是文稿,但嚼其中滋味,觉余味无穷。将此事告与李燕兄,燕兄出示苦老致萧龙士函,两札相同处甚多,今择其一事述之。因前者无人名字号,文末又有“深夜不寐,感思书之”之语,暂简称札记,后者简称札翰。  札记首句言:“老潘进京搞个展,余收获甚多。”札翰有句曰:“潘公来北(京)开个人画展,据云作品百余件。”看来,两札均缘潘天寿来京办展,即1962年9月29日
期刊
邵琦,1963年生于上海,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史论教研室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出版有《当代中国青年画家·邵琦》等。  数年前就读过邵琦先生的作品,觉得他的气象格局都有独特之处。他对传统文人画理论有深入研究,其作品也分明有理论追寻的痕迹。他出入宋元,尤以元季大家为楷式。他画中的山川风物、屋宇舟岸等,似乎远离现代人的视域,在风格的参取、笔墨的斟酌、图式的构造等方面,
期刊
不管是从社会身份、艺术师承关系,还是本身的绘画技能,邵琦都可以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人画家。我在这里不想赘述他在学术上的成就,以及他的老师江宏先生的画艺才情,还是就画论画,来看一看邵琦绘画的独到之处。  书卷气是邵琦绘画的最大特点,这也是传统文人画最为普遍、今天的中国画最为匮乏的内在气息。传统绘画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传统文化既是传统绘画的精神之源头,更是其精神之所在,其中尤以文人画为甚。今天
期刊
绘画是表现主观精神存在的一种语言方式,画家一定要有独特的笔墨语言,既要不同于古人不同于他人,又要不断地超越自己,但他的绘画语言一定是从传统中继承并逐步发展起来的,而不是凭空杜撰、无根无源的。正如恽南田所言“作画须先入古人法度之中,纵横恣肆,方能脱落时径,洗发新趣也”。中国画最讲传承,李恩成是深谙此理的。纵观他近期的创作,总会看到一些传统大家的痕迹在里面,但并不囿于一家,陈白阳的朴拙率真、恽南田的没
期刊
陆俨少(1909~1993年),又名砥,字宛若。上海嘉定人。1927年考入无锡美专学习,同年从王同愈学习诗文、书法;次年师从冯超然学画,并结识吴湖帆,遍游南北胜地。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1962年起兼课于浙江美术学院,1980年在该院正式执教,并任浙江画院院长。出版有《陆俨少自叙》、《陆俨少画集》多种专著。  陆俨少是在传统艺术的蕴藉与涵养之中、在山水画风格层面实现创新并自成一格的当代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