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儿子去日本上学之后,才知道……

来源 :文苑·感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io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11岁的时候从北京的小学转学到日本,考入了东京的国立小学(东京学艺大学附小)。从决定让儿子去日本上学,到陪他在日本国立小学度过一年的校园生活,我得以亲身经历、深入了解和思考了日本与中国教育的不同。

◆启发多于教授


  学艺附小的教育目标和生活目标写在《菊子手册》里。写在手册里的规定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强调,这个手册由学生自己制作完成,是小学六年的成长记录。
  手册中有“生活目标”页,由学生填写,可以写学校生活要特别注意什么。
  中国的学校更注重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完成,但日本的学校则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投入更多精力,实现目标属于水到渠成。
  学艺附小的教育目标是这样的:“培养认真思考、坚韧不拔之子,彼此友好、互相帮助之子,有健壮身体和纯洁心灵之子。”没有量化的目标,而是重在素质的培养。
  在《菊子手册》中,除了教育目标,还写有生活目标。也就是说,学校不只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度过充实的校园生活也是教育的目的。
  学艺附小的生活目标是:成为“菊园之子”,坚强进取,不遗余力;成为“肩负日本使命之子”,锻炼身体,彼此鼓励;成为“走向世界之子”,树立崇高理想,养成博大胸怀。
  目标不是空话,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世界,校园生活的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都能让孩子们感受到目标的点滴实现。
  为实现学校制定的生活目标,学生要在手册中填写自己的具体目标,有的学生写:“跳双绳能1分钟不中断”;有的学生写:“跳箱能前滚翻”;但没有学生会写:“数学和国语都得100分”。学习成绩好不如体育好,最风光的体育健将在大家面前讲话可以说“完全听不懂算术”。当然,学生们还是重视学习成绩的,只是大家都认识到:学习不是唯一。各年级和各班的规定也是学生自己制定的,《菊子手册》中有专门的页面可以填写相关内容,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各一页。一、二年级是低年级,三、四年级是中年级,五、六年级是高年级。分成高、中、低年级是为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实施符合年龄特点的教学。
  学生通过年级和班里的交流确定规定的内容,并各自写入自己的手册。规定的讨论和制定过程是没有老师参与的,为的是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国际班的学生在学习算术时都存在日语理解问题,所以,靠语言讲解是行不通的。于是,老师就把算式含义用图形表示出来,把运算规律用图形和算式的方式写出来,让学生自己找规律,进而理解。儿子说,他觉得在日本学数学很好懂,老师不说什么,只是画出来、写出来,让学生自己看,可以根据各自的方法去理解和推理。
  当然,具象化的教学方法很考验教师对本质的归纳和形象化推演水平。
  我观摩过学艺附中的英语数学课,就是用英语上的数学课,和小学国际班教学有类似之处。学艺附中是国际文凭学校,很多课程是英语国家的老师授课,模仿在英语国家上学。在语言理解能力方面,学艺附中的学生不如英语国家学生,所以,外国老师也是采用了非语言解释的图形教学法。
  所以我重新认识到:对孩子讲解太多是不可取的,要形象地列出步骤,启发他自己找规律,并形成自己的思路。
  比较之下,中国的教学更多的是把思路教给孩子,孩子的思路不同,则难以跟上老师的思路,于是就出现理解困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思路容易限制孩子的创意思维。
  图工课做椅子,日本老师不会像中国老师那样上来就说“今天,我们做椅子”,而是说“今天,看我们能做什么”。讓大家不要先入为主总想着做椅子,而是看看那些木材、工具,想想能做什么。说到国立小学的学习方法,大量的调查学习应该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日本的教学不限于课本知识,重在拓展学生的能动性。调查学习就是拓展能动性的一种方式,即通过看书、找资料等方式,针对某一课题进行学习。它与知识灌输的最大不同在于,调查学习是让学生主动学习,先确定学习目的,然后在目的的引导下学习知识。确定学习目的源于学生的兴趣,兴趣不只停留在兴趣,兴趣转化为学问,从而使知识真正成为自己的财富。
  调查学习之后要求学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做成演示稿,然后演讲。班级内的小型演讲活动大约每月一次,年级规模的演讲是一个季度一次。
  学校周六、日休息,但也要写日记,如果没什么活动,可以做调查学习,将学习成果写入日记。为写周末日记而做的调查学习课题由学生自己发现和确定。
  国立学校具有研究机构的性质,所以,国立小学不像一般的公立学校那样按部就班地讲课本,课本只是点到为止,留下疑问就回家做调查学习。按老师的话说,种子都撒了,剩下的就看你自己是不是浇水养护了。学多少,学多深,就看学生自己了。学习是无底洞,没有思考,则一事无成。

◆寓教于育


  寓教于育是日本小学教育的主导思想,其目的是设计和启发、推动学生自学的技巧,并将这种技巧融入到校园生活的许多细节之中。
  同班菲律宾男生渡边君病了,他的爸爸打来电话,拜托我给他的孩子请假。我把请假事宜写在儿子的联络本上,儿子按规定要求,到学校后马上把联络本给班主任看了。儿子以为这件事就算完了,其实还有后续。
  下学前班主任对儿子说,要给渡边打电话,转告次日的上课内容。儿子都说不出几句日语整话,听力也是云里雾里,似懂非懂,怎么能打电话呢?儿子回家告知此事后,我以为是他没听懂老师的嘱咐。我猜想,请假事宜是我写给老师的,电话转告也应该是我的事。儿子说,老师特别强调了,这是要锻炼他。显然打电话不是我的事了,是他的事。
  日语的礼貌用语比较复杂,打电话也有一些礼尚往来的套话。我赶紧告诉儿子,打电话要先说自己是什么地方的谁,然后再说你要找谁讲话。而且,说自己只说姓,不说名,找对方只说名,不说姓,因为一家一姓。自己报姓是为避免重姓误会,要把自己的所属说具体。比如,儿子自我介绍时不能说是学艺附小的檀,而要说,是学艺附小百合班的檀,尽管全日本只有我家姓檀,发音为TAN,一般日姓的“檀”念DAN。儿子明白了,打电话也要事先做好打电话常识的调查学习。日本不留作业,习题集在考试前才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儿子在中国习惯每天做老师留的作业,在日本国立小学的一年,每天充满了各种活动,正经课都不怎么上,就更说不上留什么作业了。所以,按中国的习惯,应该会感觉很轻松。可是,日本国立小学的孩子考学都很厉害,社会上也认为国立小学的孩子聪明。天天那么多活动不学习,怎么会考学厉害呢?其实,大家都明白,学习不能指望学校,而要自己上私塾或通过其他办法进行学习和练习,总之是自主学习。儿子进中学以后第一次期中考试,考前说,考试范围都发了,轻松复习即可。于是我也没太在意。收拾儿子房间的时候整理了一下散落在地上的测试卷子,按数学、国语、英语、社会、理科、音乐分了类,仔细看了以后发现,还是有好多模棱两可没掌握的东西。所以,等儿子放學就要来考试范围看了一下,完全不是中国所说的考试范围,而是教科书从多少页到多少页,习题册从多少页到多少页。中国所说的考试范围,我理解为在学过的东西中抽选一部分,但在日本,没有任何抽选的意思,而是学过的所有内容。那次期中考试有点儿瞎,不过,儿子从中能明白如何自主学习,应该是再好不过的考试收获了。
  日本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有社会课和理科课,社会课相当于中国的历史课和地理课,理科课相当于中国的物理课和化学课。所以,初一的社会和理科程度已经很深了。数学和中国比,难度不在一个层面上,日本主张数学不是公式,是语言,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计算并不是重点。国语不像中国那么死学字词,而是更重视写作,写诗、绘画都是国语课的内容。还有毛笔字,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也是国语课的内容。当然,美术课、手工课就不用说了,比中国要内容丰富而且难度高出很多。音乐课在日本学得比较专业。期中考试也考音乐,有五线谱、音乐符号、音乐分析等。理科实验和实践也比中国开始得更早,而且内容丰富。学校说,要重视预习和复习,儿子觉得轻松,结果到考试时才发现,几天内真画不出世界地图和日本地图。
  学艺附小为国际班学生开设了个人辅导课,老师和学生一对一上课,内容是生活常识和文化。上课方式就是老师和学生聊天,通过谈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落实老师的施教计划。一般来说,学生都不愿意在完全被监督的环境下学习,但个人辅导课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遵循实用目的先行的原则,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实现了有效的学习成果。
  国际班学生在海外的学习进度各不相同,所以,学艺附小开发了特别的软件系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进阶式教学。针对国语、数学、英语等学科,每个学生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过关。根据各学科掌握情况作出综合学力判断,从低到高,分别有粉色、绿色、蓝色三种进度表,每种颜色级别的进度表中具体列出了所需完成的考卷。
  数学有一个速度挑战的考卷系列,很有特点。该类考卷包括小学一到六年级的所有数学教学内容,完成时间要求各不相同。速度挑战对我来说是一个新概念,新在必须一次性做对。也就是说,在规定时间内错一道题也不能算过关,要重新做。速度挑战培养学生不受杂念干扰的专注力,也是一种心理训练。总想着时间可能不够就会分心,只要专心做题,时间一定够用。
  摘自《日本国立小学365天》(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其他文献
在今天之前,十七歲的你一直是这所学校中最平凡的男高中生。跟大部分男生一样,把心思花在耍帅上。会在体育课后啜着一瓶柠檬维他,大摇大摆地走回课室;会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肆意享受女生们爱慕的眼光;会在周五的午后,第一个冲出课室,奔回家里打游戏。但是这一切,在和夏尔对视的那一刻,悄然变了样。  夏尔是你的同班同学,同在一个教室,却鲜少照面。因为她个子高,总是扎根在后方的四角天地里,胡乱的马尾斜斜一把扎起,
期刊
每次,我与奶奶告别,总觉得,我们都是要再见的。而每次再见,她都老了些。  她油黑的發髻,不知何时已然取下,取而代之的,是丝丝稀疏的银发。她一手拄拐,一手撑着椅子,在家里慢慢地行来行去,做饭,热菜,叠衣服……而从什么时候开始,她竟然坐也坐不稳,躺在床上,连翻身也需旁人帮助。她说的话,也由原来抑扬顿挫的絮叨,渐变为虚弱无力的寒暄,成为重复无数次却无人可解的呓语,再是彻夜病痛的呻吟,直到——说不出话来。
期刊
那年我23岁,刚从学校毕业一年多,在一家纯文学性的小型杂志社做小编,工资微薄自不必说,人也很愣,人际关系处理生涩,连恋爱都谈得磕磕绊绊。总之诸事不顺,感觉整个世界充满了令人心塞的戾气。  但临近年关,习惯使然,总还是要回家过年。我拿着仅有的一张银行卡,去银行的自助机上查看了一下余额。还不错,省吃俭用,总归还是节余下来几千块。  我把卡里的钱取了三分之二出来,准备拿来孝敬爸妈。其实说孝敬这个词并不贴
期刊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把钥匙坐弯了,死活打不开锁。为了甩掉肚皮上四指厚的肥肉,人生第一次鼓足勇气出门跑步,只因为坐在马路牙子上歇了口气,就落得个进不了家门的下场,我和跑步真是八字不合。  好在带了手机。  把楼道的灯“跺”亮,从墙上贴的一百多张小广告里挑出一个“老杨开锁,公安备案,全天服务,安全快捷”,就这个了,我拨打了老杨的电话。  隔着门连上家里的无线网,蹲在门口看了一集动画片,电梯门开了。出来一
期刊
一、懂得下“笨”功夫  小时候看《射雕英雄传》,对郭靖的笨,印象特别深刻。  金庸写郭靖:“这孩子学话甚慢,还有点儿呆头呆脑,直到4岁才会说话……”  江南七怪第一次见到郭靖,韩小莹一声长叹,眼圈儿不禁红了,全金发道:“比武之事,咱们认输算了。”  朱聪道:“这孩子资质太差,不是学武的坯子。”  郭靖学功夫笨得出奇,6个师父的本事,学了10年,只学了个皮毛。  郭靖初入江湖,各种被虐,但是碰到洪七
期刊
1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迷茫开始从青春期特有的小情绪成为了人生标配,无论年龄多大,身在何处,做着什么样的工作,都难逃过午夜梦回时的灵魂三问:我选择的是对的吗?我到底该做什么?我现在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又往往因为苦思无解而更加焦虑,陷入一个失落且烦躁的恶性循环。  作为十八线鸡汤博主,我常常被提问这样的问题:我特别迷茫,完全找不到方向和动力,我该怎样摆脱这种情绪,跟其他人一样去奋斗去生活呢?  言
期刊
在剧院、影视里,你看到小丑就会害怕?  如果有这种感觉,不用害羞,世上有许多人是這样的。“小丑恐惧症”是相当常见的,几乎每10个成年人就有一个患有这种病症。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对250名4~16岁的儿童进行调查,发现他们对小丑的感觉就是“可怕的、不可知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丑相当于“欺骗者”,所化的妆、所戴的面具能让他们隐藏自己的真实面目,因此能不遵循正常的社会行为规范。这种感觉也会同样出现在
期刊
在大理沙溪古镇旅行的时候,我有幸跟一位客栈老板游走了一圈整个古城的山里山外。客栈老板指着远处的山告诉我,说山上有一座小学,附近的孩子都会到那里上学。有一次他试着自己一个人走到山上的学校,前后花了快4个小时,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山上的老师告诉客栈老板,这附近的孩子每天从家里过来,走上四五个小时的山路,然后才能到达学校,日复一日,风雨无阻。  客栈老板跟着学生上了一天的课,教室里就一个乡村教师,学生分为
期刊
“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些微不足道的问题:昨日一来到热海的旅馆,旅馆的人拿来了与壁龛里的花不同的海棠花。我太劳顿,早早就睡了。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凌晨四点钟,夜色依旧笼罩在城市上空,空气中氤氲着水汽,沉睡中的人們还在编织着美梦,白天为生活奔波,哪有时间去注意一株半开娇羞的海棠呢?  第一次凌晨四点醒来是在高三,半夜从梦中惊醒,书桌旁恍惚的灯光下是一沓沓习题册,周围是室友轻微的呼吸声。
期刊
怕黑,是很正常的。科學家认为它源于基因编码,因为远古人类要有躲避晚上出没的捕食者的能力,害怕捕食者慢慢就演变成害怕黑暗。  从认知的角度讲,对黑暗产生不寻常又持续的恐惧与对未知的恐惧有关。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黑暗削弱甚至是剥夺了人类的视野,它阻碍人们感知周围环境,降低了对周围事物的控制能力。另一方面,眼睛是人类接受外界信息中最重要的感官,而黑暗使这一感官完全失效。无法及时接受外界信息,就无法及时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