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逐渐淡忘对他的崇敬

来源 :华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hwfihw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东西本来就是些应景之作,不值一文,本来没有收集成册的必要的。”对《竹内实文集》出版的庆功会,竹内实先生这种日本传统的谦逊之语,在高度强调自我表现的当代,作为全日本最权威的毛泽东研究专家所使用的这种话语令很多人不能理解。但另一方面,这何尝不是一种对照。
  在竹内实开始进行毛泽东研究的上世纪50年代,对中国以及毛泽东的研究曾经成为一种风潮。“那时候中国在东南亚很被羡慕,很多人来研究。”竹内实说。在当时的日本,日本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影响极大,虽然对毛泽东及其中国的研究固然还要受到许多限制,但仍然有人表示出极大的兴趣。那时候(上世纪50年代),只要是研究中国的学者,都是倾向于共产主义或者社会主义的。”
  而实际上,他的研究方向一直得到特殊的关注,他回忆起,在上世纪50年代,他把自己的作品拿去办一些小型展览,每次最先光临的都是警察。“只要你研究的东西是与中国有关的,别人就会说你是赤色分子。”
  那时候在日本积极宣传新中国的名人,有鲁迅生前的战友内山书店的老板内山完造,他在上世纪50年代访问中国后回国,曾经大力宣扬新中国所取得的种种成就。“内山访问中国回国后,说中国已经消灭了苍蝇和蚊子,他在中国的旅途中一只苍蝇蚊子都没见到,这让我看了很羡慕,但我到中国访问后,偶尔还能在饭店里发现一只苍蝇,可见什么都不是绝对的。”竹内实说。此外,当时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还有一位也姓竹内的,叫做竹内好,他的研究比竹内实更早。还有许多著名的对中国友好的人士,比如作家大江健三郎。当时的中国在日本国内既神秘又令人向往,当然也有人痛恨,“因为中国实行了社会主义,有些人认为中国是变坏了,这是政治倾向不同的矛盾。”竹内实说。
  竹内实忠实地保留了他内心独立冷静的态度。他在他的著作里对毛泽东的许多品质和文章大为赞扬。他的判断和评价,经常成为别人的攻击对象,当时日本的右翼文人固然不喜欢他,左翼对他也颇有微词,但事实却证明他的眼光经得起历史验证。
  毛泽东的一些简短的语录口号飘洋过海,传到异邦,并由此引发了人们断章取义的遐想,在一些人看来这种口号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这种风气在上世纪60年代演变成一种新的流行。而在日本,由于对中国研究的持续和深入,这种偶像的树立没有南美和欧洲那么离谱,但也还是带动了一批人,“那时候对他有兴趣的人,不单是中国问题的研究者,还有些很时髦的人物。”竹内实说。
  日本对于中国的研究,向来发达,在有些方面甚至超越了中国自己的研究水平。翻看竹内实的文集,你会感慨地发现,针对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发表的作品,日本研究界的分析几乎是同步的。相比较而言,中国同时期对于日本的研究却相当苍白。
  在冷暖交互中度过了20多年后,竹内实终于等来对他影响巨大的一件事。随着田中角荣和毛泽东会面,中日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像他这样的中国问题专家来说,“一扫头上的阴影,什么压力都没有了,从此什么都可以说了。”不仅学术界如此,中国民间交流也再次达到上世纪50年代以后的又一次高潮,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退潮。
  人们正在慢慢淡忘世界曾经对于他的崇敬,以及崇敬的理由。“他是过时的人物了,如今的年轻人已经不关心他了。”竹内实叹气说道。在越来越多的地方,人们记住了毛泽东的一些简单话语,比如“敌进我退”,比如“妇女能顶半边天”,又或是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在谈及与美国作对时经常用到的“在战略上藐视敌人”等。
  (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程麻对此次采访的协助)
其他文献
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种散发性进展性原因不明的神经变性疾病,临床特征为合并存在小脑、锥体束、锥体外系和自主神经障碍。许多患者先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后出现自主神经障碍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