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升级对缓解“金砖内竞争”的思考

来源 :经济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EFGHIJKLMN100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金砖国家”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和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在短短十年时间里得到了飞速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瞩目。文章研究了全球经济后危机时代金砖国家间的利益共同点与分歧点、摩擦,从产业结构及产业升级层面展开讨论,就其对缓解“金砖内竞争”的效用进行思考、分析。
  关键词:金砖国家 金砖内竞争 产业升级 效用
  中图分类号:F75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027-02
  一、引言
  2009年6月,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等传统“金砖四国”(BRIC)机制建立。2010年11月,南非申请加入“金砖四国”合作机制。12月,“金砖四国”决定吸收南非作为正式成员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金砖四国”由此正式更名为“金砖国家”(BRICS)。金砖国家从2001年首次提出到2011年的发展壮大,仅仅用了11年的时间,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作为主要新兴市场国家,“金砖国家”总体实力可观。金砖国家现在发展水平不高,但是国土面积大、人口多、增长潜力强劲,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更显示出抗风险或者没有风险,这也使得金砖国家再次成为研究的热点。
  金砖国家(BRICS)的发展与合作是近年来世界政治经济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未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演变的重要力量。BRICS机制目前还尚不完善,成员国的历史背景、发展方式和水平、对外战略重点等存在明显差异。金砖国家在追求共同利益的同时,也出现了利益碰撞——“金砖内竞争”。五个国家,尤其是以中国为首的高速增长的经济速度为该组织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么,除此之外,金砖国家之间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可以让这个新生的组织继续成长、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另外,从产业的层面来看,各国之间的产业互补性如何,中国是否能利用四国之间的产业转移优化和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来缓解“金砖内竞争”,构建利益共促的合作机制,是亟待解析的问题。
  二、金砖国家间的利益共同点与分歧点浅析
  (一)金砖国家深入合作的共同利益诉求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时代,大国之间既存在竞争,也相互依存和合作。尤其是在全球经济步入后危机时代,金砖国家有了更广泛的利益“交集”。这种“交集”突出表现为金砖国家经济正面临日益增多的共同机遇和挑战,从而构成深化合作的基础与动力。金砖国家间经贸合作不断深化,贸易和投资持续增长。总体上看,作为新兴发展中大国,金砖国家间分歧和矛盾是支流,以利益交汇点为基础的合作互利才是主流,是大局。互利共赢原则将主导金砖国家间经贸合作的持续深入。
  首先,金砖国家都要发展,通过合作可以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经济社会较快发展。金砖国家多是人口大国,都处于由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国家发展的阶段,有着巨大的成长中市场。同时,金砖国家或者拥有广饶的资源、能源,或者资金富余,或者劳动力及人力资源充足。加强贸易及投资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各自发展。
  第二,金砖国家都要改革,通过合作可以相互借鉴和支持,推动经济体制持续进步。金砖国家都面临社会转型中的各种矛盾,存在着体制和结构性障碍,经济社会平稳过渡和转型是必需的诉求。加强贸易及投资合作,可以相互借鉴和支持,加快改革进程。
  第三,金砖国家都要走向世界,通过合作可以扩大影响力,加快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贸易新秩序建立。金磚国家合作机制建立是新兴经济体统一有力声音的平台。也为发展中国家利益诉求提供明确有效的途径,同时利于为金砖国家发展与改革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二)金砖国家间合作的利益分歧点
  从根本上讲,金砖国家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松散的区域性组织。金砖国家分布在欧、亚、非及拉美四个大洲,社会历史文化不同,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有一定差异,有各自的利益诉求。这决定了各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地区热点问题、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双边关系和具体经贸政策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分歧及矛盾,各国之间的合作不可能做到天衣无缝。鉴于金砖国家在经济发展基础、政治倾向等方面的差别,金砖国家不太可能采取约束性强的机制化发展路径,更可能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功能性的合作,即在国际或者多边场合,就利益相似之处协调立场。
  首先,中国和俄罗斯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在许多问题上两国都具有一票否决权。虽然中俄两国都是负责任的大国,但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在保证本国利益不受损害的同时,难免会侵害金砖国家其余国家的利益。因此,各国之间的政治利益不总是一致的。
  其次,金砖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差别较大,为了在国际金融体系中获得各自的利益,五国采取的策略和诉求也会有所差别,在国际金融舞台上,各国一般优先考虑本国的金融利益,这可能会损害其余四国的金融利益。例如,中国的金融体系以银行业为主,但在其他国家,如俄罗斯的金融体系以股市为主。
  最后,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比较突出。目前,金砖四国未表现出更为激烈的正面冲突,是因为各自受困于现实发展,但仍存在许多的问题。巴西经济陷入困境、俄罗斯入世对中国外贸企业形成挑战,以及中印之间显著的贸易逆差等现实问题,也为中国与金砖国家间的经贸关系埋下隐忧。
  三、中国产业升级对缓解“金砖内竞争”的效用
  (一)中国产业结构现状
  中国经济结构虽与发达经济体以及其他发展中大国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是中国寻求工业化的特定历史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充分发挥自身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从产业结构来看,中国三大部门发展均衡性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工业部门是中国的专业化部门,其相对经济地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其他主要经济体。以工业为主导产业是我国能耗水平居高不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的根源。但这样的产业结构与我国在全球经济中追赶者的地位是相匹配的。成本领先发展战略是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不得不采用也是最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战略选择。对于追赶者而言,尤其是主要竞争优势在于劳动力成本低廉的追赶者,产品多样化战略是启动工业化进程的必然也是最佳选择。而追赶者的产品多样化通常以模仿领先者产业结构为特征,总是以技术相对简单的产品或服务作为突破口。具体到我国,基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国际市场条件,选择符合自身竞争优势的制造业作为产业多样化的突破口,这是适合当时阶段的合理选择。   (二)中国产业升级的效用思考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业的迅速崛起与FDI带动了服务业的国际转移,世界掀起了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浪潮。但是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产业、传递产业,后进国家不断承接、调整产业的过程仍然成为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那么,同为发展中国家的金砖国家之间是否也存在着产业转移现象呢?产业转移对金砖国家各国经济发展及国家间的共同合作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是值得去深入研究的问题。
  1.产业与贸易同构化是“金砖内竞争”的主要诱因。产业与贸易同构化与竞争性较大。具体来看,金砖国家贸易结构并不合理,贸易中的绝大部分是中间物品。金砖5国进口中间物品的比重都超过了进口总量的一半(2009年)。金砖国家均存在资本短缺问题,因而在吸引国际资本方面存在投资争夺。中印两国还同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国和能源进口国,两国在境外开拓能源资源、扩大在全球的勞动密集型加工制造品市场份额等很多领域的竞争关系难以避免。在多哈回合谈判中,各国的立场相差较大,巴西想扩大出口原材料,俄罗斯只对油气感兴趣,印度则考虑信息服务和技术,中国更关注重工业和金融,金砖国家难以形成紧密的“联盟或卡特尔”。
  2.产业结构升级是化解贸易摩擦,实现合作共赢的需要。过去中国对外贸易主要强调与发达国家的贸易,考虑到市场秩序、资金回流等问题,企业更愿意和发达国家做贸易,与发展中国家做贸易会有顾虑。企业选择对外投资会青睐发达国家良好的投资及经商环境。若市场信誉好、资金回转快,宁可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商品。金砖国家中,中国发展较快一些,更早,发展进度更高,所以中国跟其他国家的关系有点像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关系,中国主要是出口制成品,它们主要是通过出口资源性产品。制成品的竞争力很强,所以中国出现了对其他国家的顺差比较大。这就形成其他国家的依赖性,发生逆差过大或者不平衡造成的贸易摩擦。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都处于发展阶段,尤其是金砖国家的发展模式相似,所处价值链的位置相近,不可避免有一定竞争。金砖国家需要协调发展战略,在不损害自身比较优势的前提下,致力差异化发展,避免在资源配置和市场拓展方面撞车,寻求更多需求利益共同点和交叉点,从平行分工更多转向纵向分工。一些金砖国家商贸代表希望中国转向上游产业链,不再与其他金砖国家或新兴经济体竞争相同的市场。如果中国能够提高产业水平并实现升级,中国可以慢慢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放出去,从而缓和与金砖国家的竞争。这种关系可以通过对外投资,将中国的生产能力逐渐转移到其他金砖国家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和模式。通过对外投资模式,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能够加强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合作,也能化解一部分贸易摩擦,从而实现合作共赢。
  四、结语
  从长期趋势来看,金砖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将成为未来经济中重要的一极。但是就金砖国家整体合作上,目前还有许多瓶颈要突破。中国既有和金砖国家开展广泛合作的现实基础,也有促进共同发展的现实需求。因此,为应对产业与贸易同构化所导致的矛盾与摩擦,中国应大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早日完成经济转型,在获得先发优势的同时,以差异化发展的模式,缓解可能产生的“金砖内竞争”。
  参考文献:
  1.施佳烨等.金砖国家对外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J].江苏商论,2013(1):54-61
  2.李永刚.中国在“金砖五国”中的贸易竞争力对比分析——基于2000-2010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J].人文杂志,2011(7):69-71
  3.白洁,商海岩.金砖国家产业互补性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2(7)56-62
  (作者单位:湖南女子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4)
  (责编:若佳)
其他文献
因压降速度不合理和抽采工艺不完善,造成采空区煤层气井生产周期短,产气量低,资料录取不准确的现状,通过对潘庄井田试验区15口采空井抽采工作的摸索和试验,探索了"四段制"的
以低聚芪类化合物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油用牡丹籽饼粕中低聚芪类化合物的提取条件,并对提取物的抗菌、抗氧化及抑制肿瘤细胞活性进行测
天然气的需求量和消费量将逐年上升。天然气是石油和煤炭的优质替代品,但是我国天然气生产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天然气市场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要保持天然气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分析
甘薯是营养丰富、具有保健功能的作物,为了改善目前甘薯加工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产后加工研究室以清洁生产为核心,利用酶及微生物进行了甘薯生化转化技术
采用催化燃烧的方式对通风瓦斯(VAM)进行利用,其生命力就在于催化剂能够在含有多种可能影响催化剂性能的杂质以及高流速的VAM气流中仍然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本文主要介绍了P
采用大小球连通容器,进行了甲烷浓度为10%,不同压力下,连通容器大球点火,无/有抑爆材料时连通容器内预混气体爆炸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无抑爆材料时,小球容器先于大球容器到达
本文引入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了水质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法模型。结合柳林地区采排水水质分析数据,对该区煤层气井采排水水质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该区煤层气井采排水水质为
本文依据煤田勘探地质资料和煤层气井钻孔测试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特征,从沉积建造与后期改造等方面分析了胡家河-小庄井田4号煤层含气量的控制作用;通过相关分析及多元统计方
英语世界的王士禛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之前为初涉期,这一时期的王士禛研究主要以作品简介、生平考证以及诗歌选译为主;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为勃兴期,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