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节 读牟平

来源 :昆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y31962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获邀参加牟平区组织的读书节采风活动,内心里充满了喜悦。对于我来说,每一次来到牟平,总会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因为,这里有一群可亲、可敬、可成至交的人。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牟平人的淳朴善良、热情好客会让人的内心产生一种暖流。怪不得,当年道教全真派的王重阳祖师跑到古时的牟平(宁海州),一口气收下了5个弟子,不愧是一代宗师,慧眼独具。
  听人们介绍,养马岛读书节已经连续举办几届了,在熙熙攘攘为利来往的大环境下,能坚持下来,成为一种“流行”,实在是不容易。而且,参加活动的人群广泛,涵盖各行各业,在书香的浸润下,生活在牟平的人们于是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了。
  牟平拥有着大自然给予的馈赠,这里有山、有海、有岛、有美食……此次牟平之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牟平的人文风情,因为有了牟平人民的参与,这些瑰丽的景物于是得到了升华。
  牟平的新农村,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提起新农村建设,许多人的眼里会浮现出明晃晃的街道,整齐划一的钢筋混凝土建筑。而牟平的新农村,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尊重自然、追求和谐。这里的新农村,房子还是原来的老房子,村里的环境却是今非昔比,家家户户门前院内遍植树木花草,在这里生活得幸福不幸福,看看村民上翘的嘴角就知道了。
  龙泉镇的几个小村庄,就像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感觉非常美妙。在一处名叫丁家庄的村子,这里花香四溢,空气清新,几个妇女说说笑笑,正在一口称为“圣泉”的古井旁边搓洗着衣服,这正是活生生的一幅画呀。在这些村子的面前,有时候,语言显得苍白无力。你只需静静地站在那里,可以闭上眼睛,也可以睁开眼睛,和这里的风土人情对话,任凭时间在你的身边流淌。
  以前到昆嵛山旅行,去的最多的地方是无染寺和泰礴顶,没想到昆嵛山还有更值得游览的地方,这就是神清观和烟霞洞。神清观是道教全真教的发祥地,被奉为“道教全真祖庭”。重修后的神清观雕梁画栋,气势巍峨,在青山环绕之中讲述着昔日的辉煌。
  在神清观,我们受到龚道长的热情接待,道长看上去非常年轻,气定神闲,修养极好。不论是旅游或者前来进香的客人,一律平等对待,让人如饮甘霖、如沐春风。
  一粒樱桃入口,如品“仙丹”般美妙。捧起一杯清茶,人们似乎忘却了烦恼。
  烟霞洞位于山腰之上,洞高三米,深七米,洞内供奉全真教祖师王重阳及弟子们的塑像。传说在傍晚时分山雾飘浮之际,这里会云蒸霞蔚,金光四溢,恍若仙境。坐在烟霞洞旁边的石凳上,遥想当年的重阳祖师,在传道立派过程中遭遇的坎坷,感慨万千。王重阳在陕西终南山悟道之后,他的思想却不被当地的社会群体所接受,还被人起了个绰号“害风”加以嘲讽。后来,他辗转至以昆嵛山为中心的胶东地区,在这片深受仙道文化影响的区域,他如鱼得水,全真七子在这里聚齐,为后来全真教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王重阳收马钰为弟子,自有他的道理。记得有句名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马钰就是一个好榜样。在当时,马钰号称“马半州”,声望和社会地位在宁海州首屈一指。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孝子慈孙,这是大多数凡人一生所追求的目标吧。可像马钰这样一个腰缠万贯的人,最后抛妻舍业,追随王重阳,这对众多百姓而言,就像平地上的惊雷,震撼心灵,只能是对全真教顶礼膜拜了。
  从昆嵛山上下来,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如果说山上的道长是“神仙”的话,感觉自己就成了一个“半仙”。可是回家之后,开始为生活的琐事奔波劳神,瞬间又变成了凡夫俗子。谈起山上道教的传说和历史,言语中可能流露出一种心驰神往,妻子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说你可别有出家的想法啊。我说你放心吧,这个世界让我牵挂的东西太多了,我还没有看破红尘。
  能看得出来,在离开牟平的时候,远道而来的几位客人有些恋恋不舍。感谢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作家朋友,如果没有你们,牟平如此的人文风物、良辰美景该向何人诉说。
其他文献
第一次见到你,是在1987年我参加工作后不久。那一天,我第一次和同事们坐上单位唯一一辆面包车,第一次从牟平县城去养马岛,第一次去参加县里的会议,总之什么都是第一次,心里别提有多么兴奋。那一天,我对什么都很好奇,一路上左看看、右瞧瞧,总觉得路两旁的树像长了腿似的,一棵棵齐刷刷地向车后闪去,让人根本来不及数得清到底有多少棵。  那一天,我第一次看见了养马岛,看见了大海,也见到了你,感受到了岛的梦幻,海
期刊
2014年的7月下旬到8月上旬,重庆的气温如同发飙一样蹿高,连续的酷暑骄阳使得我们这些连续生活在气温40度环境下的人们,心情多多少少都显得有些浮躁了,大家很难有那份心境闲适下来。就在这个时候,我很欣慰地拿到了山东省烟台市作家焦红军先生近年来精心创作的一组散文,这不仅让我这一段时间的文学阅读非常充实,也使我能够从烦闷的酷暑中醒过神来。  焦先生的这组散文有六篇作品,平和朴实的文字,丰富厚重的文化,苍
期刊
杨杰慈,男,生于1966年6月。毕业于烟台师范学院美术教育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昆嵛》文学特邀会员,烟台市莱山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烟台市莱山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现供职于莱山区政协从事文史资料工作。  登朱雀山  清晨细雨雾连绵,柳暗花明美景现。  满山槐香惹人醉,初夏疑是寒冬天。  垛山采桑葚  雨后垛山层云来,遍地桑葚无人采。  置身山水人已醉,岂是二
期刊
一轮暖阳,透过书房的窗户斜斜地洒在我窗台上的一株兰草上,白金丝镶嵌在翠绿的叶脉随着叶子的流转和交叠或明或暗,时有时无。外公留下的一把几十年前的紫砂壶里泡着浓浓的大叶茶。手捧着一个青花瓷的托杯,呷一口,苦涩的清香在舌尖流动,把自己放在电脑键盘上的双手也染上了一份陈旧,从而让文字变得沉厚。  这几日,手上总是捧着一本厚厚的《菜根谭》,逐字逐句地感悟着生存的智慧和取舍。茶香沁透了每一个毛孔,让思维在微微
期刊
徐丽,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牟平作家协会理事,校报编辑,已在《当代散文》《胶东文学》等期刊发表散文、诗歌多篇。诗歌《山百合的幸福》获牟平首届文艺创作奖二等奖,散文《父亲的脚步从未停歇》获首届《昆嵛》女作者散文大赛优秀奖。现供职于牟平职业中专宣传处。  喝酒的女人  披肩的长发凌乱了思绪  迷离的眼睛醉着丽日春花  喝酒的女人  可以是静寂的  是空灵的  也可以是奔放的  是火辣的  轻抿的瞬间  
期刊
知道徐丽这个名字是从阅读她的小说《阿黛的心事》(原载《昆嵛》2014年第2期)开始的。小说语言流畅自然,感情真挚细腻,把婚前小女子那种猜疑、矛盾、茫然、失落的心态描摹得淋漓尽致。  后来又在牟平作家协会官方博客读到她的诗歌《时间都去哪了》,使我对徐丽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首诗的语言晓畅明白,朴素生动,真情流露,感染着我们的内心。曾经有许多美丽的事物就在我们身边,却不知去把握、去珍惜。时间都去哪了?
期刊
记得前些日子网上流行着这样一句励志签名:“年轻人,请不要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朋友圈里的同学纷纷转载,以此激励自己向梦想迈进。我在村工作已经两年,在村官梦的路上,多多少少有了些许体会,希望我们可以一同朝着优秀人民公仆的梦想近一点,再近一点。  实现公仆梦,要把自信还给青春。初来牟平工作,我是一个不太自信的姑娘,尤其在刚入职的全省培训期间,我从来没发过一次言,也没有表演过自己擅长的舞蹈和小品。小
期刊
网上流行一句话,每天叫醒你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什么是梦想?梦想是你千万次想要放弃,却依旧坚持下去的理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而今天,站在基层工作者这个岗位上,当我望着、感受着、触碰着无数个奔波奋斗在基层一线的身影,更加坚定了我成为一名优秀人民公仆的梦想。  功高不改忠贞志,位尊难移公仆心。古有清廉如水、爱民若子、勤政善政的“万家活佛”陈瑸,今有一心为公、两袖清风、用玩命精神站好基层
期刊
岁月无情,总是会悄悄地带走很多东西,比如青春、爱情、财富、荣誉,甚至生命。但有些东西岁月是带不走的,比如某些刻骨铭心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会愈加清晰。  1986年1月我调入莱山镇党委,当时的党委书记是李德沂同志。那时的党委政府成员除了要做好本职工作外,还要分包一个工作片,毫无例外我也分包了一个。我们片共5个行政村。在我分包这个片之前,片上有个村的一位老大娘,因为排水问题与邻居产生了纠纷,并
期刊
捧读进军的诗集《照亮别人照亮自己》,我的心激动得一下子回到了青春时代的那个岁月。  1984年,我从解放军总后勤部调入济南军区。我的阅读不再限于《解放军报》,还有济南军区的《前卫报》。就是从那时候起,牟进军的名字不经意间进入了我的视野。第一次读他的诗是1985年9月,他的《猫耳洞里有颗小星》深深地吸引了我:“猫耳洞里有颗小星/那是炽热的心儿燃亮的桅灯/它没有迷人的色彩/没有诱人的芳名/但它却/与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