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81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外医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f00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检查方法 、 危险因素及手术方法 .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81例次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分析该81例次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超声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约为88.8%、特异性约为56.5%.有被膜浸润的病灶49例次中转移31例次,无被膜浸润的病灶32例次中转移19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对于单灶病变,位于上极的病灶22例次中转移17例次,位于中下极的病灶41例次中转移16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多灶癌18例次中转移7例次,单灶癌转移63例次中转移33例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3).男性25例次中转移15例次,女性56例次中转移25例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2).年龄<45岁46例次中转移26例次,年龄≥45岁35例次中转移14例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1).59例次采用颈根部衣领式切口,22例次采用传统的L形切口,前者同样能很好的清扫颈侧区淋巴结,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在外观满意度及颈肩部活动度方面均优于后者.结论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问题不容忽视,术前超声等检查可以提供较好的敏感性,但特异性不足.癌灶浸润甲状腺被膜及位于上极可能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手术室急救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内蒙古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
现有研究描述了再灌注心律失常与梗塞相关血管再通的前壁心梗患者急性期之后的左室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是首次关于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的电生理活动和左室功能恢复相关性的研究.
幻肢痛(phantom limb pain)是主观感觉已被切除的肢体仍然存在并有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疼痛的幻觉现象.
传统对深度烧伤创面的处理为切痂邮票状植皮、或大张中厚或刃厚皮移植、或自体微粒加大张异体皮移植等.
随着高速、高能量所致创伤的增多,髋臼骨折的发病率也增高,但在处理上仍存在着许多分歧.以往,由于局部解剖复杂,手术显露困难,对髋关节功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多采取保守治疗,
血管瘤多见于婴幼儿童的先天性皮肤良性肿瘤,最常发生于头面、颈部,次为四肢、躯干等部位,也可发生在粘膜及深部组织器官内.
我院麻醉科自2000年1月~2002年5月,对部分上腹部手术气管插管的全麻患者拔管时采用吸气末加压拔管的方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目的 研究分析咪唑斯汀与雷尼替丁联用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整群选择该院接收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7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