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有极向反转的乳头状肾肿瘤临床病理特征

来源 :诊断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dfhdfrt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伴有极向反转的乳头状肾肿瘤(papillary renal neoplasm with reverse polarity,PRNR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1例PRNRP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病理形态学特点和免疫表型,行KRAS、BRAF基因突变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64岁.巨检为一灰白灰红色的囊实性肿块,大小2.0 cm×1.5 cm×0.6 cm,包膜完整,突向肾表面.低倍镜下见肿瘤境界清楚,呈囊实性改变,纤维性包膜完整,局部包膜旁伴淋巴细胞浸润,肿瘤由具有纤维血管轴心的复杂分支的乳头状、或管状乳头状结构组成;中-高倍镜下见复杂分支的乳头表面被覆单层排列的嗜酸性上皮,细胞大小较一致、形态较温和,胞质嗜酸性、细颗粒状,细胞核级为WHO/ISUP 1~2级,并呈特征性的位于胞质顶部排列即极向反转.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CK、EMA、CK7、GATA3、MUCI、PAX-8及 P504S,不表达 vimentin、CD10、CD117、CAIX、Cathepsin K、ALK1、TTF1 及 CK20,Ki-67增殖指数约1%.分子检测发现KRAS基因Exon2 G12 V错义突变,未检测到BRAF Exon15 V600E突变.肿瘤病理分期pT1a.结论 PRNRP是一种低核级别的肾上皮性肿瘤,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改变,可能是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一种特殊亚型,预后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补充不同剂量的维生素D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糖代谢变化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在该院门诊诊断为GDM的孕妇3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常规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试验组孕妇给予口服维生素D滴剂胶囊2粒(800 U),每天1次,联合碳酸钙D 3片1片,每天1次;常规组孕妇给予口服维生素D滴剂胶囊1粒(400 U),每天1次,联合碳酸钙D 3片1片,每天1次;对照组孕妇给予口服碳酸钙D 3片1片,每天1次,均服用至分娩终止。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12周后,空腹抽血检
子宫颈湿疣性癌是鳞状细胞癌一种少见组织学变异型,子宫颈湿疣性癌呈表浅扩散累及宫体的病例在文献报道罕见.鉴别两者是否为双原发肿瘤对指导临床治疗十分重要.目前关于该类
目的探讨对不同脏器组织使用全自动微波辅助快速组织处理,对其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分析。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自2018-03—2018-05,临床送检的不同脏器的常规手术切除标本130例,充分固定后,在每例标本相同部位取材,大小1.5 cm×1.5 cm×0.2 cm的组织2块,同时分成2组,第一组使用常规全自动脱水机处理作为对照组;另外一组使用全自动微波辅助快速组织处理仪进行快速组织处理,作为实验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对两组组织块,按不同类型组织选择了相应的8种抗体(Ki-67、CK、CD
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关于妇科恶性肿瘤分子机制学的探索是研究热点,而外泌体作为疾病分子机制学研究的新兴物备受关注。外泌体是一类内含多种生物学活性物质的小囊泡,其通过充当信号传递工具、改造肿瘤微环境、调节免疫反应、促进新血管形成等方式,在妇科恶性肿瘤(如卵巢癌、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生、转移及侵袭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其在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有关外泌体在肿瘤中发生作用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未来需深入研究,以为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目的探讨亲毛囊性蕈样肉芽肿(FMF)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对2例早期FMF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基因重排及鉴别诊断等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2例FMF患者均为男性,平均确诊年龄为55岁。临床表现为皮肤红斑或斑块伴脱屑及瘙痒。病理表现为真皮浅、深层血管周围、胶原间、毛囊上皮及周围异形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1例伴有毛囊及皮脂腺内黏蛋白沉积且TCR基因重排检测阴性。免疫组化显示CD3、CD4(+),CD7(-),CD8点灶状(+)或(-),Ki67增殖指数均<10%。结论 FM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脑梗死患者巨噬细胞消退素D2(RvD2)合成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收集健康对照组及脑梗死组患者外周血,体外纯化培养巨噬细胞,并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和ox-LDL刺激组。比较不同组间巨噬细胞RvD2浓度及15-脂氧酶(15-LOX)、5-脂氧酶(5-LOX)和G蛋白偶联受体18(GPR18)的表达水平,观察巨噬细胞泡沫化程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ox-LDL刺激组的RvD2(P<0.001),15-LOX及GPR18(P<0.05)水平均升高,巨噬细胞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涂片检查(LBP*),DNA倍体分析检测(DNA*)及HPV-DNA 23分型检测(HPV*)对诊断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意义。方法收集492例宫颈活检病例,要求同时有LBP*、DNA*、HPV*及宫颈组织活检结果。用宫颈刷刷取细胞标本,制成LBP*涂片两张,一张用作LBP*TBS分级诊断,另一张用作DNA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历代医家在认识和防治该病的过程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将越来越多的治疗手段和方法运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使患者整体治愈率和生存期不断改善。随着外科手术的发展,恶性肿瘤的根治率和患者生存率不断提高。由于术中医源性或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生活质量也明显下降。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优势不断凸显,中医治法和方药开始更多地应用于临床治疗并发挥重要作用。在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中医药具有调整恶性肿瘤手术患者胃肠功能紊乱、促进术后康复、减少复发转移等优势。
目的 探讨阴道微生态改变对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不相关性宫颈病变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6-07-2020-02期间36537例患者,进行阴道微生态、宫颈液基细胞学
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diffuse sclerosing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DSV-PTC)是一种侵袭性较强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亚型,占PTC的0.7%6.6%[1],1985年由Vickery等[2]首次报道,其特征为双侧甲状腺弥漫增大,无明显肿块形成,影像学检查及临床易误诊为桥本甲状腺炎。本文报道1例DSV-PTC,并对其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以及预后结合相关文献进行